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公允价格计量分析与展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公允价格因其价值相关性受到了高度关注,但因公允价格具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又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尽管相比国际会计准则,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公允价格的使用上仍有很大的保留,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是否能适应这一改变,是否会造成利润操纵,都有待研究及实践验证。本文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会计环境特点,对公允价格实证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公允价格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允价格;实证研究;展望;

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才出现了对公允价格相关领域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有关公允价格理论进展、应用情况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是否能适应这一改变,从业人员是否能从内涵、实质上理解和应用公允价格,是否会造成盈余操纵,都有待研究及实践验证。

一、关于公允价格实证研究意义的思考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公允价格实证研究的意义和本质,从变化多端的数据中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信息,而非从一堆数据中找到另一堆所谓的经过技术加工的数据。

(一)公允性的研究,即究竟什么样的价值发现过程才是“公允”的?这其中涉及两个层次的思考,第一,公允价格公允的前提是市场公允;第二,公允价格执行过程中的第三方评判问题,利益相关者对公允价格以利润的操纵、市场机制存在漏洞等都会使这个执行评判过程有失公允。

(二)实施公允价格计量是否对资本市场稳定、金融体系健全以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我们似乎总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作为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格,这是实证研究的客观存在的误差。其原因不仅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同时也在于资本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的非一体性,尤其是松散情况下主导性主体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原先的公允变成不公允,而且当企业活动由简单的交易双方演变为多方时,利益博弈的复杂结果更加难以预料。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对价值相关性研究是以财务报表中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为参数,结合市场数据加以检验论证,这一过程就存在公允价格的层次性问题,以及企业价值的整体性联系。

二、对我国公允价格实证研究的审视

我国在公允价格领域的实证研究还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研究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1)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较差

市场有效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前提,市场有效性低会使经验研究失去可靠的基础,之前证实的公允价格与股票价值间的相关性就不能被用来证明公允价格的价值相关性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公允价格可能并未反映公司潜在财务状况,但只要公允价格被认为是有信息含量的,投资者便可以观察出这种相关性。公允价格有其适用的外部环境,即要求市场是活跃的、流动性好和投资者是理性的。2007-2008 年,我国股市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的大动荡,这可能会对公允价格的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金融危机使得许多金融资产失去了活跃的市场条件,公允价格缺乏可靠计量的基本前提。就算在非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格对金融资产是相关的,但这种相关性在金融危机时期也是十分不可靠的,投资者是不会信赖只具相关性但可靠性却很差的会计信息的。

(2)实证研究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已有的公允价格实证研究总体上尚处在“跟着走”的时期,很少有与具体企业相结合的研究结果。我国已有研究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乃至模型都是从国际上其他国家借鉴的。不但没有结合中国市场的制度特征,并且研究领域散乱、脉络不清晰。实际上,公允价格的价值相关性强弱是受企业内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外部市场条件、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的业绩表现、财务信息质量等。一样的公允价格信息,在各种因素的变化下,也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价值相关性。

(3)选择样本不够全面,而且时间窗口短,说服力不足

我国目前针对公允价格经济后果的现有实证检验主要呈现出以下2 个特点:一是以2006 年新旧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和2007 年中期报告为数据来源;二是实证研究多是针对金融行业,很少有对非金融行业进行的实证研究,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个案检验。大样本是研究中经验推断的基础,但目前已有研究的样本容量普遍不足;很多样本区间不到一年;样本不够具备代表性,多只对单一行业进行研究,没有对不同类型的行业综合分析;还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是国内的公允价格研究中很少用到创新模型,很多国外的重要模型在国内都未见到。

三、关于公允价格实证研究的展望

纵观我国对公允价格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经我国公允价格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公允价格的理论根基,明确了我国应用公允价格的特殊条件及现存问题,从而为公允价格在实务中进行应用性研究及后续的制度性安排做出了理论准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 虽然公允价格问题争议不断,但随着市场机制以及公允价格估价模型的不断完善,并辅之以其他

替代性计量(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完全可以得到既相关又合理可靠的公允价格会计信息。那么,引入公允价格的最终目的仅在于得到相关又合理可靠的公允价格会计信息吗?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友善的结果,但并非结束。回顾这一阶段公允价格实证研究,我们综合得到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以及不同模型下的显著结论,但终究缺少对这些结论的一个系统整合与分析。因此,实证研究的结果并应该仅限于简单地陈述数字或文字结论,就像一项科技发明,如果不能应用于社会生活与经济即使再富有创意,也只是一件空有美丽外表的艺术品,缺少实际价值。

在实证研究中,样本选取的时间和空间的代表性不高;而改良国外研究方法对本土数据进行研究,体现了研究方法上创新的乏力;研究目过于集中于一两个热点,在广度及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范围内,2013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实施了《公允价格计量》准则,不仅建立了公允价格计量框架,而且对公允价格计量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13年12月进了进一步修订。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也对其公允价格准则FAS157进行了一系列修订。这些国际范围内的新成果,不仅在制度层次,而且在微观技术层面,为公允价格计量研究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引领了国际范围内公允价格的研究方向。基于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国际趋势,我国后续关于公允价格的实证研究可以尝试在如下角度展开:第一,目前关于公允价格相关性研究,一般支持金融类资产的公允价格较非金融类资产的相关性高,后续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公允价格相关性的因素,即除了管理层主观判断产生的估计误差之外,公司治理结构、噪音交易等因素对其影响的定量分析。第二,关于公允价格国际差异的研究,如会计准则、资本市场信息处理效率、市场结构及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对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分析。第三,公允价格对特定行业、特定市场的影响分析,这一研究方向曾于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成为热点,但时过境迁,混合计量模式如何在新形势下应用,估值技术如何在微观层面实施均有待解决。最后,我国学者善于在产权制度下研究公允价格与稳健性的关系,那么研究契约形式与公允价格的关系,对于我国研究人员而言具备一定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四、结语

公允价格在我国应用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和会计事业的进步,公允价格会计已在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公允价格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已成为我国会计研究领域的热潮,公允价格计量属性必将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计量属性。但是也要看到公允价格基本理论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与分歧。另外,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及手段还有待改善,应拓展研究的行业类型,增强研究数据的代表性等。总之,公允价格的研究与应用还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当代会计研究人员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仲兵.公允价格解析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刘浩,孙铮.公允价格的实证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研究机遇[J].财经研究,2008,(1

新形势下我国公允价格计量分析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