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产业研究
基于专利信息指标构建的产业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郭颖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 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专利文献与期刊文献、科技图书被视为科技文献的三大支柱,纵观专利的“生命活动轨迹”,例如专利形成、专利挖掘、专利运营、专利保护等等,相关产业活动痕迹能够基本反映在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中。基于专利数据所提取的情报信息,梳理出常用的产业专利表征基础指标。根据产业评价的分析角度的不同,以基础指标匹配组合不同的指标、权重形成体系,由此搭建一套“专利——产业”相关性的分析模块。
关键词:专利信息;专利指标;产业评价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根据《2017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的研究显示,2017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新产品创新等方面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创新产出指数稳步提升。创新投入进而带动了专利申请的增加,同样专利技术的合理运用反过来也会推动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专利信息是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涵盖战略、市场、经营、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重要情报信息。如何准确地评价我国、地区的产业专利综合实力、科技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全面地把握专利在产业成长发展中的作用,都需要考虑到利用专利指标去进行评价。
 
一、产业专利评价基本指标集合
本研究从专利信息情报分析角度出发,利用基本专利信息所构建的指标对产业进行发展现状评价(定性描述或定量分析)。基本的专利信息包括:专利申请时间、申请号、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出版专利文件的国家机构等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下4个指标集合:数量型、质量型、经济型以及其他类型指标。
数量型:专利申请量(单年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同族专利量(单年提出的同族专利申请数量)、发明申请量(单年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PCT申请量(单年提出的PCT申请数量)
质量型:引证数量(专利被在后专利所引用的次数)、授权量(单年专利申请中获得授权的数量/占比)、平均有效期(专利自申请日平均存活的时间)、第n年的存活量/率(自申请日起第n年有效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
经济型:自实施量/率(专利权人自实施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许可量/率(专利权人许可他人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转让量/率(专利权发生转移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质押量/率(授权专利提出质押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无效请求量/率(授权专利被提出无效的专利数量/其占专利授权量的占比)、运营价值(通过专利运营所产生的价值)、专利产品产值(单位年为创新主体的产品带来的价值)、产品增加值(单位年为创新主体的产品增加的价值)、对外布局强度(在非申请人所在国家/地区布局的同族专利数)
其他类型:申请人数量(单位年的所有专利申请人的总数量)、申请人类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个人等)、垄断集中度(前10申请人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比重)、技术成长率(发明专利申请与该领域追溯5年的发明申请量累积的比值)、技术成熟系数(某年发明专利申请数与该领域当年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数量之和的比值)、技术衰老系数(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总量与所有专利申请总量的比值)、新技术特征系数(技术成长率和技术成熟系数平方和的开方)、技术覆盖范围(所涉及的IPC分类号到小类的数量)、产业化程度(创新主体为企业类型的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的比值)、技术热度(某年专利申请量与近20年专利申请总量的占比)、研发人员投入(某年技术研发人员的数量)、研发经费投入(某年技术研发经费的额度)、研发经费GDP比重(某年技术研发经费的额度占总的产业GDP的比值)、专利产品GDP贡献率(专利产品产值占总的产业GDP的比值)、专利产品市场占有率(专利产品销售量占总的产业销售量的比值)。
 
二、基于专利信息的产业评价
根据《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内容,产业发展现状模型源于产业发展现状的构成因素,包括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等。由此通过具体的产业专利指标的筛选,可以对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一)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是指一类产业的产出规模或经营规模,产业规模可用生产总值或产出量表示。产业规模的发展包括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产业规模的发展要伴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创新,也必定伴随着一批专利的产生。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专利申请量会大量增加,会吸引诸多新的创新主体,创新主体为了市场的扩张和独占,会有意识地在全球多个市场进行专利布局,相应的新的技术领域也会出现并扩散到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
在评价产业规模时,可以选择产业总的专利申请量、产业总的专利申请人数量、技术覆盖范围等指标,上述指标是可以从专利文献中直接提取的客观指标,运用时要考虑赋予不同权重。
(二)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而不同的产业发展遵循了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产业的市场需求、企业数量、创新能力等指标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技术的研发和资金的投入都会有一定倾向性和规律性,与技术直接关联的专利数据也会有所反映。
根据前述内容,在评价产业发展水平时需要考虑的指标相对较多,可以选择产业专利授权量,专利第n年的存活量/率,产业专利对外布局量,产业技术覆盖范围,产业化程度,产业垄断集中度等,上述指标可以从专利文献中直接提取的客观指标,运用时要考虑赋予不同权重。评价结果要结合产业周期特点进行综合,也就是说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项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协同生产主体,在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单个产业来说,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包括该产业的上、中、下游,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各链条的协调发展。从专利数据分析出发,就体现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专利申请数量、创新主体数量分布、专利申请人的类型分布和专利技术覆盖范围等是否合理上。
根据前述内容,在评价产业结构时需要考虑的产业链的情况,可以选择产业化程度,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产业技术覆盖范围,技术成长率,产业垄断集中度,发明专利占比等,上述指标可以从专利文献中直接提取的客观指标,运用时要考虑赋予不同权重。值得注意的是,评价结果要结合产业链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四)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针对技术发展方向的预测,从某些侧面来说仅仅是对复杂世界所做的局部剪影,只满足于局部清醒而忽略全局的一些未知因素。技术本身是极难准确预测的对象,正因如此在预判某些新兴技术走向时也会存在不少困难。然而创新主体在发明一项新的技术时,为了保护市场地位以及使产品获得垄断属性,而对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这也由此使得市场分析能够借助专利信息的深度挖掘窥探一个产业的技术大致的发展趋势。
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本质上是对技术大势的判断,其指标的选择相对宏观且集中于技术类指标,可以选择技术成长率,技术热度,技术成熟系数等,上述指标可以从专利文献中直接提取的客观指标,运用时要考虑赋予不同权重,同时评价结果要结合产业链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五)区域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是个相比较的概念,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需要考虑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技术角度出发也是评价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而技术又与专利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挖掘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同样是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手段。
换而言之,产业竞争力就是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评价,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在本研究中重点关注从专利文献中直接提取的客观指标,包括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率,专利有效期,对外布局量,创新主体数量,产业化程度,垄断集中度,技术覆盖范围等,运用时要考虑赋予不同权重。
 
三、结语
本文利用不同专利指标的组合和匹配,初步建立了一个针对包括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方向、产业结构以及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产业评价模型。利用产业评价模型可以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做出初步评价,同时为管理、科技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