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地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银行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制度风险。不同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不同,但都使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基于此,笔者以地方商业银行为研究点,以互联网金融环境为背景,探讨了地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应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和应对。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银行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环境,也置银行业于一个巨大的风险之中。因此,地方商业银行等我国银行系统,除了要防范银行传统风险之外,还应加强对网络风险的管理,进一步保证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
地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地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到位所导致
当前,我国地方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基本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开展。对不同业务的管理分别由不同的管理部门予以负责,缺乏有效的专门的网上银行工作部门统筹管理,内部管控不到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度不够。在此背景下,很容易导致相关信息的缺失或者滞后,操作风险被增加。
(二)地方商业银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不到位
目前,我国各类银行的软硬件系统基本都是外包引进,银行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因此,银行无法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需要进行及时的产品创新。同时,我国银行也不具备强大的幕后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银行实际无法完全对客户所提供的各类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情况进行有效辨别,同时,对网上交易的合法性也无法真正确知。与此同时,倘若过多的依赖于外来技术,银行的操作风险又被大大增加。
(三)银行监管不到位所导致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相对模糊。很多中小银行未经审批通过就擅自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甚至有些银行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软硬件安全评级和风险评估。操作风险无疑被大大增加。此外,目前我国银行缺乏既懂得金融业务知识,又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银行业的监管人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提出实质性的监管意见,监管处置手段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三大类,即: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制度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有两类:第一,网络支付和结算风险;第二,信用风险。
1、网络支付和结算风险
地方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提供服务,这一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互联网金融用户利用自身的电脑就能与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如此一来,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发生故障,整个金融网络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网络支付和结算风险势必会大大加强,从而给客户和银行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系统就发生了故障,互联网金融产品只能买入、无法卖出,一夜之间就形成了两百多亿元债务。
2、信用风险
前文已述,地方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提供服务,这一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为互联网金融能够使交易双方和金融业务本身不用见面便能通过网络而与银行发生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难以真实把握。网络信用风险被大大增加。
(二)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主要有由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威胁和破坏所带来的安全性风险。计算机病毒与黑客一直都是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大克星。在当前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也不免会收到这类攻击。主要表现于:恶意篡改网络银行数据、从事经济违法活动、窃取银行信息、诈骗和盗用资金。此外,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传染与扩散,破坏力极大。使地方商业银行等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在传统的金融环境中,安全风险的充其量只能够带来拒不损失;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所带来的完全风险可能会使整个银行网络瘫痪,从而导致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制度风险
互联网金融制度风险是目前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第三大互联网金融风险。其主要是指银行系统内人员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实施金融犯罪。据调查,在已侦破的金融犯罪案件中,银行系统内部人员犯罪占比约八成。主要因为银行内部人员能够利用自身权力轻易对网络内的数据进行修改。还有些银行内部人员虽然权限有限,但由于熟悉系统,利用银行“秘密通道”进入网络,从而实施犯罪。这是由互联网金融制度不健全所导致。银行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威胁。
地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应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和应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的逐渐深入,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愈发严峻。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地方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控制和防范等都需要全新手段。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的统一标准和总体规划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的逐渐深入,地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愈发严峻,互联网金融问题将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建设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地方商业银行等彼此间的安全协议也各自不同。这给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安全性带来很大隐患。基于此,笔者建议互联网金融应由我国相应政府部门依照互联网金融标准和规范,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开发建设互联网金融系统。并积极制定金融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实施统一监管,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防范金融风险。
(二)地方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地方商业银行还应进一步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立足于金融系统规章机制的建设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以此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对此,地方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队伍,由其专门防范计算机犯罪和实施专职管理。同时,地方商业银行还应对已有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此外,对业务操作规程也应进一步完善,对“要害”岗位要加强管理,建立制约机制。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地方商业银行在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自身实际的技术条件和情况予以进行。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要在网络系统内进行注销,并移交相关资料,更换密钥和口令。
(三)地方商业银行应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水平
1、建设系统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机制
若要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成性和保密性。对此,笔者建议地方商业银行建设系统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机制。使得非授权人员无法通过非法渠道或者技术漏洞获取处于联机状态的文件数据或者其他一些通过网络传输的保密信息,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的鉴别访问用户的身份信息,保证受访资源的安全使用。防御机制的构建措施为:第一,不仅要对银行系统的关键数据进行高级别加密,还要借助加密器、加密网关等安全设备对安全区域之间的通道进行安全保密限制,构建科学立体的访问控制体系,并通过存取矩阵合理约束用户使用方式。第二,建立科学的计算机信息防御管理体系,保证系统信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防止数据库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恶意的修改、插入和删除,使被授权用户在使用数据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2、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的基础是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得到了延展,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地方商业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发展的增长速度,对相关业务进行科学评估,使信息技术的发展符合自身的业务规模能力。对于金融产品风险的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金融产品有科学合理的定位,对客户心理进行合理预估;其次,分析金融产品研发各阶段在网络安全上的隐患因素,加强对产品研发过程的把控和相关的财务分析管理,避免风险遗传;再者,增加金融产品的审查角度,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控,将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前释放。
结论
    在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而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缓解了市场资金紧张的现状,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系统的构建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不过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互联网金融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金融风险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环境将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余秀荣.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特点与前景.经济论坛,2013.21.
[2] 李岚.互联网金融服务前景广阔.投资与理财,2012,21.
[3] 叶蔚,袁清文,沈传河,等.互联网金融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4] 王汉章.现代商业银行服务的认识与实现路径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
[5] 唐玉兰.关于加强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2013( 4) .
[6] 尹龙.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研究,201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