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我国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社区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企业的盈利和社区的和谐。引导和发展社区商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社区发展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区商业;协调;竞争力

 

社区商业,简称51015,是服务于社区内居民,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宗旨的属地商业。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会创造出居民舒适便捷、企业盈利、社区和谐宜居的理想局面。然而,由于中国的社区商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对社区商业的认识不一致

一般认为,社区商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家庭轿车的普及和郊区新建发达的高速公路,大量城市居民向郊区扩散,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住宅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然而,中国社区商业的发展是从底层商业开始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张荣启,2008)。然而,一些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学者吴晓辉从中国社区商业改革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中国社区商业的历史变迁。学者郭耀泉在分析广州社区商业的发展时,认为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学者熊杰甚至认为“社区商业”的概念在国外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业态。从以上差异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社区商业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不同的人对“社区商业”中“社区”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理解为“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合法社区”,所以“社区商业”的时间跨度较长;其次,对“社区商业”中的“商业”有不同的理解。国外社区商业的商业形式主要是现代购物中心的形式,而我们的理解要宽泛得多。学术观点不统一,对社区商业发展理论的构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社区商业发展涉及主体多,协调性弱

社区商业是一种属地商业,其建设由几个职能部门管理,包括SASAC、计委、建委、商务部、民政部、城管、物管等几十个政府或市场主管。同时涉及房地产开发商、特定经营者、居民等市场主体。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期,各个主体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不同,采取的行为自然也不同,所以社区商业的发展会出现一些问题。

1。社区商业管理模式不统一。在我国,由于社区商业管理的主体不同,社区商业管理的模式也不同。根据调查,总结出以下三种类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面向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2。开发商和政府的利益不一致。政府鼓励住宅小区配置一定数量的商业设施,其出发点是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效解决居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全国范围内都没有解决,那就是作为企业,无论社区商家做什么,开发者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这无可厚非,但显然与政府意图不符。

3。对社区商业服务缺乏约束力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申诉、仲裁、司法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效果不可预知。以小区商铺污染问题为例,物业公司只能劝阻,没有强制手段;按照现行法律,建委很难取缔;房管多头管理导致协调困难;环保部门认为忽视环保前置审批;工商部门强调照章办事,符合条件的不能不批。所以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关部门要出台规定,明确工商、环保、规划、房产等部门的职责。在管理上,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避免脱节,合理规划布局,堵住暗箱操作牟利的漏洞。

三。社区商业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和不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关于社区商业的制度不断出台。2004年6月,商务部发布了《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指出今后将重点发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2005年5月,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社区商业规划;制定标准,指导分类;丰富社区商业服务的种类;创新社区商业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2006年4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意见》,指出了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社区建筑总面积的10%。

总体来看,目前国家政策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法律层面不高,基本上还处于概念阶段,实施细则有待尽快完善;产业尤其缺乏,社区商业产业化方向不明,投融资手段单一。

四。社区商业竞争力分析

社区商业这种商业形式有自己的优势。与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特色商业步行街等商业业态相比,社区商业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离消费者很近,消费者每天都可以在便利店或者超市里不断接触到固定的或者相对稳定的销售人员,为他提供稳定的服务;其次,社区商业的覆盖面和消费群体本身相对稳定;第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重复的,人们很容易通过亲密稳定的服务建立信任感,从而产生更多的依赖。而且社区商业一般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人流,有缓解城市压力的功能。

但是,社区商业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从服务范围来看,社区商业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属地商业,辐射消费半径相对有限,决定了其盈利能力有限。其次,从功能上看,社区商业是为社区内及周边居民服务的一种对象。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定期、方便但不一定便宜。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一些对价格敏感的人就会失去青睐。再次,由于社区商业普遍规模较小,从品种上看,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利润水平普遍不高,连生意都有保障。

从目前来看,提升社区商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主要有:一是获得政府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第二,明确社区商业的定位。从社区服务的需求方来看,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充分收集各种零散的需求信息,如何形成快速、准确、有效的供给,取决于社区商业的准确定位。第三,社区商业和电子商务的结合。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势不可挡。在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对商场、家电卖场等传统商业形成强大挑战的同时,产业链的短板也显现出来,即物流供应链,这也是未来发展的热点。网上交易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网站是否正品,商品质量是否一致,这些都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由于其明显的优势,如接近消费者终端,能够通过实体店释放虚拟商业的不真实感,以及自由组合“近物流”资源,社区与电子商务形成互补。它绑定物流渠道、商流渠道、信息流渠道,整合渗透到电商企业的各个环节,为电商提供线下展示、物流配送、配送服务,实现与电商的共赢,最终增加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荣齐.社区商业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年11月

[2] 朱颂梅. 中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的整合作用[J].商业时代, 2013年29期

[3] 吴晓辉. 中国社区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4月 第29卷 第2期

[4] 郭耀泉. 做好社区商业要放大最独特优势[J].房地产导刊,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