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机制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01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梁宇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100083
摘要:2O世纪3O年代以前,“大萧条”在摧毁“看不见的手”无往不胜神话的同时,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金融监管成为焦点,本文通过描写金融监管机制模式,阐述了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机制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监管机制模式;金融监管机制理论;金融监管机制实践
1. 金融监管机制模式
1.1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业务领域内分别设立一个专职的监管机构,负责各行业的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我国目前采用的监管模式就是典型的分业监管模式,目前分业监管模式较为普遍,实行分业监管较为典型的国家有德国、波兰、中国。分业监管模式的优点是各个专业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的监管领域,具有专业化优势,有利于实现监管目标,提高监管效率。而它的缺点是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可能使得被监管对象有空可钻,逃避监管;多重机构监管机制容易引发的不公平竞争、不一致性、重复或交叉监管和多种分歧等问题不同机构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另外,分业监管各个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也是其缺点之一。
1.2混业监管模式
混业监管模式是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机制下,对分业监管的一种改进型模式,兼顾了分业监管模式和其他监管模式的优点,其具体形式有牵头监管和“双峰式”监管模式。牵头监管即在多重监管主体之间建立及时磋商和协调机制。特别指定一个牵头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双峰式”监管模式是指根据监管目标设立两类监管机构,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机制的系统风险;另一类机构是对不同金业务经营进行监管。混业监管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制约作用,各监管主体在其监管领域内保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既可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还可将多重机构的不利最小化。二是与分业监管式相比,混业监管模式降低了多重监管机构之间互相协调的成本和难度。同时,对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分别进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交叉监管。三是混业监管具有分业监管模式的优点,其最大优势是通过牵头监管机构的定期磋商协调,相互交换信息和密切配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机制发展趋势
2.1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机制理论发展趋势
金融监管理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要不要监管,如果要监管的话在多大程度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监管展开的。它的发展变化以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变化为依托。对金融监管理论影响最大的两大经济学理论机制是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它们分别成为金融监管是放任自由还是加强政府干预的理论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金融监管理论呈现出以信息经济学为分析范式的趋势。信息经济学认为在一般市场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现象。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完全是指信息供给不充分、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由于信息对于金融交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信息不对称还是信息不完全都会导致金融市场交易的不公正的效率损失。信息经济学向人们说明,不仅仅是贷款人,银行也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这就改变了以往金融监管理论只对贷款人进行监管而忽略了对银行监管的做法,使监管更为全面。
2.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机制实践发展趋势
金融监管实践目前有六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传统的金融机构性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金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模糊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金融机构往往同时经营多种业务,由此,功能性监管的思路和设想应运而生。二是从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一国的金融安全及经济安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现在大量国际对冲基金登陆香港,通过香港窥视国内市场,我国金融当局应及早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是金融监管法制日益趋同化。近年来,国外金融监管法制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在监管模式及具机制度上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而日趋接近。四是兼顾外部监管、内控机制和同业自律机制。金融机构自身的内部控制是有效实施外部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相配合,其监管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五是注重风险监管和创新业务的监管。国外金融监管的监管重点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转变,从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转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创新业务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也更加直接和猛烈。因此,只有“双管齐下”,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监管并重,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六是金融监管日益国际化。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和不断深化,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也不断加强,各种风险在各国之间相互转移、扩散,金融国际化要求金融监管也随之国际化,各种国际性监管组织纷纷成立,并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各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也趋于统一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胡琴.国外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商业现代化.2008.11.
[2] 姜爱林,陈海秋.世界10国金融监管模式概况(上篇).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3] 吴源从.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海南金融.2006.09.
[4] 姜晗.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综述.现代经济.2008.07.
[5] 姜立文.金融功能监管模式新论.华北金融.2008.02.
[6] 陈向阳,林健斌.各国金融监管机制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广西金融研究.2008.05.
上一篇: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春节旅游“升温”现象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