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经观察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选择——基于经济-能源-环境影响机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78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陈 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66580

 

摘要:经济-能源-环境影响机理及协调机制的研究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从经济竞争力、能源安全供给、环境可持续性三个角度阐释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并对经济、能源、环境三大系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三大系统通过关联变量紧密衔接,并通过优化目标的引导结合为一个整体最终,结合影响机理分析,提出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机理

一、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成为倍多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能源发展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随着能源与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指标,指标要求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这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也催生了一系列值得重大关注的问题: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如何通过政策协调机制的优化促进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DasguptaHeal(1974)将资源作为一种生产投入引入拉姆齐模型,考察资源消耗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1]PezzeyWithagen(1998)将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投入并引入技术外生的增长模型[2]。韩智勇(2004)等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存在着协整及双向因果关系[3]

2.应对“资源诅咒”的研究。能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即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美国经济学家SachsWarner1995)以自然资源充裕度等为主要变量,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却是一种负相关性[4]。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规避“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吴巧生(2001)认为,为避免“资源诅咒”,能源资源区必须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

3.环保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EliassonTurnovsky2003)提出严格的环境政策会使资本的报酬率减少,不利于资本的累积,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6]

上述研究深化了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有效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但也应看到实际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多种渠道的共同影响,本文从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发,试图寻找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统筹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路径。

三、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能源发展”(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概念最先由Munasinghe1994)正式提出,他认为通过一系列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可以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7]。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确立增强了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导向性,但对于协调经济、环境和能源政策机制缺乏准确定位,目前,能源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1978年至今,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由571百万吨煤增长到2010年的3249百万吨煤,近年来年消费总量增长率维持在5%-6%左右,根据IEA的预测,中国2030年的能源需求在目前的基础上至少还将翻一番。而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却增长缓慢,2010年仅为2969百万吨煤,年增长率仅维持在1%左右,能源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2011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5%2012年将达到57%IEA进一步预测,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将增长4倍,进口石油占总需求的份额增长为80%。根据国内石油生产及消费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能源进口依存度,势必将对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2.能源价格快速攀升

近年来,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纷纷出现了强劲的上涨势头。根据BP2011年统计报告看,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从2003年的平均28.89美元/桶(DubaiBrentWTI三者平均)上涨到2010年的79美元/桶。以日本(到岸价)为代表的天然气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4.77美元/MBtu上涨到2010年的10.91美元/MBtu,涨幅达128.72%。根据西北欧基准价格、美国中部阿巴拉契现货煤炭价格、日本交谈进口到岸价格以及日本锅炉煤进口到岸价格的均值来看,近5年来,全球煤炭价格从200339.3美元/t增长到2010年的107.07美元/t,涨幅达172.44%2011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仍维持在100美元/桶左右,能源价格快速攀升是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集中表现。

3.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伴随着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长,CO2排放量不断增加,中国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大。199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000百万吨煤,CO2排放量约为22×103t,其中煤炭消费所排放的碳总量为20×103t。据预测,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上升到5200百万吨煤,CO2排放量将达到82×103t,其中煤炭消费所排放的碳高达60×103t左右。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数据显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有20个在中国,并且伴随着煤炭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O2排放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CO2排放国[8]。空气污染导致早亡和疾病所带来的成本在2003年已占到GDP1.2%-3.2%。在常规情境中,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成本预计将会上升,到2020年将相当于中国GDP13%

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选择

  经济的支持可以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能源的可持续性是环境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同时,基于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又反过来对能源和环境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时,要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影响机理,以达到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和强效性。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财税政策保证能源供应,优化经济体制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哲学思想根源和出发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的能源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起节约优先的国民经济体制,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通过制定和优化财税政策,稳定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配置,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应对各种能源领域里的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

2.提高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远低于国际上80%-100%的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我国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而国外已达到70%-80%[9]。技术创新应当全面提高能源研发投入力度,适当提高能源研发投入在全国研发投入中的比例以及政府研发预算中能源研发的比重,并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国内外各类资源的紧密合作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模式。

3.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能源结构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我国的低碳经济应将重视传统能源安全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将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强效的法律约束机制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资金投入、研发力度,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从“低碳化”向“无碳化”目标迈进。首先,应建立强效的政策法律约束体系,其次,应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再次,应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及国际合作。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减少CO2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黄经友好型社会经济体系的需要。我国必须尽快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能源储备,积极开发新能源[10]

4.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是增强能源消费可持续性,促进能源政策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举措。完善能源市场机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通过能源价格的制定,使能源消费环境外部性(即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具体来说,通过减少对环境污染项目的补贴,利用燃油税、碳税等市场工具来实现;②通过大力倡导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等方式提升能源市场的竞争力;③通过在电力负荷高峰与低谷之间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方式、逐渐放开电价等手段建立较为合理的电价系统。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

5.建立法律约束体系,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和环保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加强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鼓励;建立合理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完善碳排放强度评价体系,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P. Dasgupta, G. Heal. 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3-28.

[2]J.C.Pezzey, C.A.Withagen. The Rise, Fall and Sustainability of Capital-resource Economic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2:513-527.

[3]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2004,12:17-21.

[4]Jeffrey D. Sachs,Andrew Warner.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1:1-118.

[5]吴巧生.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环境因素[J].中国软科学,2001,4:113-115.

[6]L.Eliasson, S.J.Turnovsky. Renewable Resources in an Endogenously Growing Economy: Balanced Growth and Transitional Dyna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3,6:213-241.

[7]Munasinghe, M.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ssues and Policy[C].Washington, D.C.:

World Bank,1995.

[8]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J].资源科学,2009,8: 64-71.

[9]闫海成.我国能源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资源与产业,2010,1:23-27.

[10]王桂荣,李小飞.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C].第一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