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娟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扶贫办 253200
摘要:县城的城市化水平,代表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县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县城城市化建设步伐,无疑对一个县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县城规模普遍偏小,城市功能落后,难以发挥其县域经济核心与龙头带动作用。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县城建设,提高县城城市化水平,发挥其应有功能,就成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县域;经济;建设
一、县城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推动工业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均国民产值已超过1000美元,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市化率却仅为42.99%,只有工业化初期水平。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导致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初期水平,经济和需求本应迅速增长时却出现了市场的相对过剩和持续疲软。因此,通过做“大”县城,充分发挥其聚集生产要素、服务经济产业的作用,以要素的集聚为重点,不仅促进人口的集聚、生活的集聚、产业的集聚、资金的集聚、信息的集聚,而且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降低公共事业成本,大力促进产业与城市对接融合,以产业集聚加快县城成长,以县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产生规模效益。
2、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县城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促进县城人口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当县城人数和第二产业达到一定规模时,金融、商贸、运输、餐饮、娱乐、文化、体育、卫生等三产服务业会相应发展起来,这又可以吸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收入有了一定保障后,在相对较为齐全的基础设施支持下,必然推动群众传统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的悄然转变,除了原有的消费档次会相应提高外,用在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开支肯定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为扩大各类工业消费品,包括传统日用工业品和现代农机产品在小城镇和农村销售提供有利条件。
3、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良好的环境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经营县城,美化环境,可以给市民和外来投资者创造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通过经营县城,完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对食住、休闲、娱乐、运动及精神文化消费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带给人们生产、生活上的极大便利。因此,加快县城的城市化水平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县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县域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推进县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县城功能,提高县城的整体竞争力,在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二、当前县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
1、观念旧。一方面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对于提高县城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把推进城市化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因此,在推进县城城市化的实践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县城建设观念旧、套路少、力度小,对县城建设拉动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在用足用好可用资源和政策上存有思想障碍。另一方面对如何“经营县城”存在认识偏差,不少地方在县城建设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县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思维方式,仍然将县城资产作为不变资产,把县城建设作为市政公用事业看待,固执地将政府作为县城资产所有者而自居。
2、规划乱。目前,各地在县城建设中都意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但在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上却严重滞后,没有大的视野和思路、没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无法应对县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的挑战,也无法指导和控制县城的建设。这些年来不少县城的建设基本受政府决策者的意志与开发商的利益驱使,县城规划的决策缺乏超前性、全局性,只考虑建筑环境,不考虑自然环境,不注重环境效益,建筑密度过大,致使县城的整体开发改造不能上档次、上品牌。许多县城特别是欠发达县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片面注重发展速度,忽略科学规划,导致盲目建设。一是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了老问题,出现了新问题,缺乏综合考虑。二是县城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今天建设,明天拆除,有时候科学的规划设计因此而被打破,这已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三是一些规划没有进行深入的前期研究和科学论证,规划相对滞后,导致不少地方只能够边规划边建设,甚至边建设边规划。
3、资金少。当前,资金短缺是制约县城建设的主要瓶颈,没有资金,县城建设就难以为继。加大建设投入是搞好县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据联合国开发署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到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至15%。从一些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需要3至5万元的基础建设投资。
三、多措并举,建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县城
1、千方百计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建设好、经营好县城的重要方面在于经营好土地,恢复和发挥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重要价值。要想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即政府要想在取得、储备、出让土地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储备制度,从整体上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积极进行经济运行机制创新,依靠市场运作增加建设资金来源,加快县城建设,使县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要控制好土地的一级市场,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发挥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如果把土地储备制度比作一个蓄水池,就要求这个蓄水池一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其主要思路如下:第一、将所有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纳入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确保一个渠道进水。第二、将纳入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进行整理加工,把“生地”变为“熟地”,提高土地的价值。第三、土地出让时,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坚持“县长一只笔”审批制度,确保一个龙头放水。然后根据需要,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形式有序投入市场,以最大限度提高县级政府从土地上的直接收益。对于县城中心地带土地,要结合县城规划,搞好土地置换,发挥县城土地最大效益。
2、建立县城建设发展基金。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县城建设进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镇的供水、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甚多,很难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数量、规模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设施标准低,完好率低。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深化县域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政府应当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中央财政支出中拨出专款,在省级建立“县域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县域中心作用的县城建设。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合理规划布局。县城规划是县城建设发展蓝图。县城规划主要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县城合理发展。县城总体规划一般为20年,同时应对20年后的县城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设想。县城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县城性质和城市发展方向,划定县城规划区范围;提出规划期内县城人口及发展用地规模,确定县城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确定县城对外交通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县城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和方法;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包括3-5年内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建设、住宅建设等内容。
4、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规费优惠。凡在县城内建设星级以上宾馆,投资开发2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市场,以及投资兴建学校、医院、科技、文化、体育设施且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基金、散装水泥发展基金、教育地方附加费等四项建设规费。
5、市场建设税费优惠。鼓励投资市场建设。对市场建设用地,可以根据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等方式供地,对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在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上实行先缴后奖的优惠政策,其中项目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成交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地方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投资者,地方建设规费全免,建筑营业税奖励50%;项目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成交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地方留成部分的70%奖励给投资者,地方建设规费全免,建筑营业税奖励70%。对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市场的经营者,前两年免收工商管理费,后三年减半收取工商管理费;税收实行先缴后奖政策,由同级财政按年度结算。
6、按市场规则运作。被授权或被委托国有专业型大公司,在全面承担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应遵循商业化原则和竞争机制,按市场规则运作。在筹集市政建设资金时,采取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其中特别应在存量城市基础设施的资产经营方面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在组织市政工程建设时,应通过招拍挂竞标方式,依靠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承建商。在经营市政设施,提供市政服务时,按市场化原则,分别采取自营或转让经营权(如承包、租赁)等不同方式,实现市政设施的资产化经营。
参考文献:
[1]薛国文.县域经济发展探索[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柯美录.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