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娉婷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消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成为西方欧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重要的价值取向。消费主义强调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他的财富多少,而一个人的财富多少是通过他的购买力体现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消费主义也一步一步的向我们逼近,在诱惑着中国消费者追求所谓的“幸福、平等、自由”的同时,堂而皇之地欺骗中国的消费者,也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的建构。
关键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欺骗性
消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成为西方欧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重要的价值取向。晚期的资本主义对于财富无休止的追求是消费主义出现的根本原因。正常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已经无法满足政府对资本迅速增长的需要。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数量上的过剩,人们正常购买商品的消费无法拉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上涨,这时,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成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主义的消费对象并不是商品的生产,而是人们消费欲望的生产。也是说,人们的消费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而是为了欲望的满足。所以,消费就成为了一种关乎于人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在消费主义的语境里,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强调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他的财富多少,而一个人的财富多少是通过他的购买力体现出来的。西方人虽然有时也担心这种消费主义可能会磨灭他们正确的或者更有益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对于消费主义的抨击从来不强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消费主义也一步一步的向我们逼近,我们在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品着好莱坞电影的同时,梦寐以求地向往着西方的消费生活方式。据世界奢侈品消费的统计显示,我国在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126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2013年奢侈品消费统计报告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85亿美元,占海外同期奢侈品消费总额的65%。西方学者麦克基本曾经指出:“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正如麦克基本说的那样,西方的消费主义正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在诱惑着中国消费者追求所谓的“幸福、平等、自由”的同时,堂而皇之地欺骗中国的消费者,也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的建构。
一、消费主义的幸福仅仅是物欲享受的伪幸福。
消费主义认为,人们只有通过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才能满足自己无限的欲望,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体验到什么是幸福,这是具有欺骗性的。一个人的消费能力的大小并不是判断他幸福与否的因素,判断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快乐也不能用他的消费能力来衡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两重维度。人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包括精神上的愉悦,更何况消费主义单单强调的是商品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商品的本身。消费主义的这种伪幸福会扭曲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实现途径的选择,如果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思维指导人们的行为的话,人们自然就会认为自己消费能力的大小才是衡量自己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从而就会盲目的追求奢侈品的消费,并忽视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可见,消费主义的幸福是具有欺骗性的幸福观。
二、消费主义的平等反映的是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消费主义强调,人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商品的特性就是公平性,只要消费者手里有与其价值相等的货币,就能顺利的实现商品的交换。但是,资本主义的消费者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可以同时拥有一个符号象征意义的商品,但是,他们为之努力的程度和方式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一个无产阶级为了一件高档的奢侈品可能会倾尽数月的工资,而对于资本家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尽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拥有同样一件物品,但是,他们的地位是无法平等的,所以,消费主义所谓的平等,本质上还是为资本主义社会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人们只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实际上就掉进了不平等的深渊。
三、消费主义形成的消费趋同不利于人们的自由消费
消费主义提倡人消费的物品并不是日常性的生活用品,更多的是体现身份和地位的奢侈品。随着消费主义的深入人心,人越来越对象征性商品表现出狂热地追求,而这种商品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的消费越来越趋同,越来越具有一致性,甚至人在面对商品选择的时候已经丧失了自由性,而这种自由性的丧失连自己都没有体会到。从一定意义上说,消费主义下的人的消费已经不知不觉地演变成了强迫消费、被动消费。这也正是消费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这种虚假性具有强大的蒙蔽性,正在毫无声息地剥脱着人们的自由。
消费主义以其所谓的“幸福、平等、自由”欺骗着全球的消费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消费方式,它不仅会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观,还会扭曲人们对个人社会成就的评价,从而助长等级观念,败坏社会风气。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决不能提倡奢侈品消费。如果奢侈品消费滋长了奢靡之风,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气焰,那么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就会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1] 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 孙玉霞.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J]. 浙江学刊,2006
[3] 陈昕.救赎与消费[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