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经观察
全球次贷危机下我国中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94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内容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无可争议的话题,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对我国中民营企业的融资更是雪上加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种种表现,尝试性的探讨了在全球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中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关 词】 次贷危机 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而随之而来的融资难问题与其发展势头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是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中民营企业的贷款难――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在2008年在美国全面爆发随之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背景下,“缺钱、裁员、死抗和倒闭”仿佛成为中民营企业“独木桥”。由此,解决中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民营企业970万户,另有个体工商户2900万户,广大中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提供的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发明专利占66%,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以及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民营企业的界定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对中民营企业的标准界定也不尽相同。根据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公布的相关规定,我国民营企业标准为:

  1、工业:职工人数2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建筑业:职工人数3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3、批发和零售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4、交通运输职工人数3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5、邮政业:职工人数1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千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6、住宿和餐饮业: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总之,我国主要是针对各个行业的职工人数、资产总额、销售额进行的大致标准界定。可归纳为:一是企业的出资人是个人或一个小群体,一般不超过15人;二是经营活动在本地,以当地产业导向和拥有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三是企业相对较小,一年主营收入在5万元至3亿元之间;四是员工就业人数在300人至3千人之间。   

(二)中民营企业的贡献

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居民消费证社会稳定,保民生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1、振兴了国民经济

民营企业不仅振兴了区域经济,缓解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搞活了城乡市场

民营企业满足了人民多种多样的需求,扩大了内需,增加了购买力,搞活了城乡市场,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

3、激发了资本活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使产权分散化、社会化和普遍化,引领了大量创业者,增加了社会资本,提高了国民素质,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引起了世界关注

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民营企业同样也是重要的经济基础和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何况在发展中的中国,其与日俱增的数量、日益彰显的就业吸纳率、税收增长率、经济贡献程度等均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5、缓解了就业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青壮年人口高峰,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在产业和技术创新的弄潮中,大中专生毕业即待业、改制破产企业职工下岗即失业已成为铁的现实。中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压力,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6、促进了金融发展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中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对金融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融资方式还是在金融工具创新上、也无论是在金融市场的繁荣上还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上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此,中民营企业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金融机构的衣食父母

二、日益突出的融资难题

受全球次贷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和融资困难多重影响,我国中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统计,到08年底全国中民营企业中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约占7.5%,2500万左右的农民工返乡,城乡就业更加困难,仅在中西部依靠打工经济的省份就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返乡务农,而其中一大部分不会务农又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人员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民营企业活力能否得到完全恢复的关键就是融资。

(一)企业自身缺陷

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而且偿债能力弱;生命周期相对短暂,破产率较高,管理上不去,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的管理水平是英国的50年以前,日本的100年以前,美国的1820年以前。由于管理不善,在中国大地上每天就有2000家企业倒闭平均寿命为2.9年;一般习惯于自身积累、依靠亲戚朋友借款和“滚雪球式”循序渐进的发展,缺乏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经验;加上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的相对落后,财产抵押实力不足,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甚至没有完整和可以信赖的财务报表······这些均束缚了中民营企业的融资及范围。

(二)体制管理束缚

1、计划经济制约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中民营企业尚不能一视同仁。再加上受各种条件制约和行政过分干预以及财政运作体制的约束,导致严重的“歧视”中民营企业现象。尤其是过去,对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和特大型企业,信贷员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如果是中民营企业就可能被有关领导机构甚至司法机关予以追究。同时,传统四大商业银行的各区县专业银行大都无权审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对流动资金贷款也有严格限制,这些限制难以适应遍布各地的中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

2、银行不屑一顾

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是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行均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乐于“大宗批发”,而对额度小、频率高的中民营企业贷款缺少兴趣。因此,对中民营企业的贷款手续之繁杂,抵押条件之苛刻,对抵押品要求之严,抵押率之低,贷款利率之高等限制性条款使中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即便是花费很长的时间贷到了款,往往错过了宝贵的商机。

3、管理机构缺失

一是缺少专门从事中民营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二是缺失效应的担保公司和基金扶持。如在信用贷款中因担保问题难以运作;抵押贷款又无房产、土地等相关证件而被搁置。三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渠道狭窄、不畅。尽管创业板已在深圳上市,但至今证券市场十分萧条,使得中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相当困难。

(三)融资方式制约

1、直接融资方面

我国资本市场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刚刚出台的创业板无法满足成千上万家中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中民营企业缺乏驾驭能力。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仅仅是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中民营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2、间接融资方面

目前现有的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中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表现为:一是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民营企业放贷;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对中民营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过高而排除在支持对象之外;三是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其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由此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四是中民营企业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加剧了融资成本。

3、民间借贷局限

在高不成、低难就中,中民营企业只好选择惯用和最主要的方式----依靠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非正规、小范围的集资或股权融资取得,但因风险较大、成本高而显得困难重重和举步维艰。一是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但如此蚂蚁搬家式的资本积累无异于杯水车薪。二是在民间借贷中从亲戚或“地下钱庄”获得借款,但因利率高加大了筹资和交易成本。三是通过中民营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但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四是在初见端倪的债转股形式中,一旦出现短期内急需资金,中民营企业之间的拆借往往无回天之力,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链而力竭而衰。

三、选择多元的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虽然国家已出台相应的制度,银行也为中民营企业开了窗口,但至今没有落实到位。由此,只有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配套措施才能彻底解决中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打铁要靠自身硬

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的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中民营企业要彻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过去的社会形象。

1、提高经营者素质

一是要树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观念经营者只有观念转变,才能正视差距,增强负重前进的紧迫感;才能善于学习,贴近市场,真正树立起市场效益观念,进而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要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要有远大的报复,要求经营者不仅仅是一名企业家、还要成为一名战术家和战略家,必须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做到敏锐洞察形势,广泛吸取信息,要了解国际市场,掌握先进技术,熟知国际惯例,在各自的领域中游刃有余。三是要切实承担其社会责任,要具有无畏、有为、有魄力、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视质量为生命力

民营企业应该视质量为生命,要依靠品质和服务创立品牌,以超前的经营理念和不骄不躁的、踏实稳健的作风立足长远,本着互利互惠,诚信双赢的原则发展和壮大自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遵循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的规律,致其一端、锲而不舍。要秉承“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坚持“永继经营”的理念为顾客、为社会最终为自己服务。

3、提高信誉美誉度

以诚信立足社会,以信誉打造长远是中民营企业的不懈动力。为此,要找准自己的发展点和增长级,选择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服务,寻求在夹缝中生存的契机、提高经营效益,有诺必践,切身打造自己的知名度、创新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4、与政府倡导配套

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中民营企业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产品开发上和项目决策时密切关注和把握政府的扶持方向和产业导向,积极争取和用足相关政策,力争在项目、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捷足先登。

(二) 政府引导是前提

1、放宽准入条件

一是适度放宽金融业的准入条件,设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为其服务。比如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可考虑将其“扶正”,变身为正规金融机构,以试点的方式将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机构 “收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有生力量。二是适当放松中民营企业入市、上市等融资方式和条件。三是坚决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政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中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2、成立专门机构

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世界性难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主导下的重症监护和综合治理。

1)成立担保中心

一是通过成立担保中心建立健全中民营企业信用体系,规范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定期发布“重合同守信用”民营企业名单。二是通过担保中心以减少中间环节。三是通过开办联保贷款循环使用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备用信用证质押贷款等业务根本上解决无抵押资产等难题。

2)设立对应机构

我国目前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单个金融机构的实力不强,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的层次与种类相对单一,特别是缺少足够数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由此建议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立一个专门为中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使该机构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生力量。

3、适度降低税率

税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如果税率偏高,会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从而影响投资积极性而适度降低税率从长远看反而有助于培植税源,增加收入。目前中民营企业正遭遇全球性次贷危机和融资难的双重压力,又恰逢国际上普遍下调公司所得税税率的机遇。由此适度降低中民营企业税率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 银行贷款是关键

商业银行是信用的主体,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尤其是国有控股的“工商、建设、农业、中国和交通”五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一百多家大中银行,其资金之雄厚、布点之广泛、网络覆盖之大、金融工具之多、管理之规范、制度之完善以及服务之周全理应成为中民营企业的首选。无论其当下是受精力所限,还是由于成本、利润等不屑于为中民营企业服务,但其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却是无可非议。中民营企业应该设法争取商业银行的信任进而赢得贷款支持,一是要利用次贷危机对其的影响争取尽早赢得商业银行的亲昵。二是改变过去传统的融资方式,积极主动的与其建立联系。三是巧借我国6月“如何破解中民营企业融资难――大型电视行动”的东风尽快与相关商业银行结缘搭桥。

(四) 直接融资是基础

1、商业信用是源泉

商业信用是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和预付,此外还有分期付款、委托代销、预付定金和补偿贸易等形式可供其所用。

(1) 以大带小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般包括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民营企业,其核心是大型企业,而中民营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神经末梢,为整个产业链条提供的全方位配套服务也是不可缺失的。中民营企业可利用大企业获得贷款容易的优势,既可以要求大企业增加预付款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又可以通过产业链内部虚拟的“信贷市场”运作达到双方共赢。

(2) 取长补短

民营企业除了通过商业信用润滑生产、刺激销售等作用外,关键是利用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与中民营企业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通过本地化经营策略、畅通信息渠道、获得社会资本等优势来缓解中民营企业融资难。但切记在运用商业信用中一定要确保资金链的顺畅,防止出现三角债导致的一毁俱毁现象发生。

2、民间借贷是补充

民间金融是我国的中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中民营企业大多都是靠亲朋好友集资起家的,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的扩大和研发的深入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只好通过民间金融组织(比如钱庄,标会等)或私人间的借贷来获得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尽管其借贷成本较高,但其简单快捷和随需随借、随有随还等特性是正规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对待民间金融问题上,宜疏不宜堵。  

另外,增设“新式当铺”也是解决融资难的好办法。比如瑞恒典当就是专注于为湖北尤其是武汉市的中民营企业、个体户和居民提供短期应急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的当铺,其范围已经拓展到了民品典当大宗物资财产权利房产典当汽车典当等多种业务,有效的缓解了中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金融创新输活力

1、引入国际合作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拉近了国与国的距离,使贸易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即可获取,一个透明的大市场随之向所有的企业开放,这为中民营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中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项目审批快、投资额度小、产品投放市场及时、投资回收期短、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等优势,尽快加入国际合作、尽早参与国际竞争。

2、突破上市难题

上市融资是最便捷的方法,目前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中民营企业不仅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可以说基本具备了上市融资的条件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对于规范、复杂的上市程序,一是需要专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二是中民营企业不说是唯上市条款是瞻,至少是紧盯之、关注之、打造之,起码一条就是尽早储备、尽快上市。三是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当局在当前适当降低上市门槛,强化监管手段,以“慢上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提高标准。

3、开辟股权

本人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审视我国中民营企业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行业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来化解解决中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中民营企业开辟股权,一是尽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扭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加强信息的披露强度,以降低中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增强中民营企业的信用登记问题,使得更多的投资人能够更加顺畅的通过产权交易的平台来买卖中民营企业的产权,使更快速的聚集资源,降低风险,进而做强做大。

4、进军创业板

虽然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所参与的高科技企业数量也十分有限,但其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宽松,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通过创业板市场不仅可以减轻民营企业的负债,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后,不仅可以扩大公司知名度,而且还可以优化股权结构。

(六)纳入保险是保障

发展国内的信用保险,设立中民营企业风险保险基金是对现有的信用担保制度的升华,也是实现风险社会化承担的有效途径,更是最近保监会和国家商务部联合推出的政策支持。为此,一是要积极探索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加大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加强有关方面的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共同承担市场的风险,实现合作中的共赢。二是呼吁政府建立一个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贴息和对损失的弥补,有效地各个利益主体有效捆绑起来。三是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发挥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信用保险,为中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保险支持。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2】刘明康 破解中民营企业融资难期待机制创新 2009、6、6

3】李毅中 进一步完善中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009、6、6

4】李子彬 拓宽中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