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经观察
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228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苗翡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李世峻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  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现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各地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参与者、旅游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争相发展,但融资困难却成为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本文结合辽宁旅游企业融资现状,深入分析了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研究梳理出解决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从而实现辽宁旅游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企业;融资;融资障碍;融资模式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仅从近些年国内游旅客流量的逐年提升便可见一斑。旅游业作为一个涵盖食、住、行、购等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还带动了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尽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绩斐然,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利因素阻碍其良性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旅游业的投融资不足。为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支柱的作用,本文拟依托辽宁旅游企业融资现状,深入分析地处东北的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研究梳理出解决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从而缓解辽宁旅游企业的资金“压力”。

一、   辽宁旅游企业融资概述

辽宁坐落在东北的最南端,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辽宁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如:大连的冰峪沟、鞍山的千山、盘锦的红海滩等;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如:沈阳的故宫、九一八纪念馆、大连的旅顺日俄监狱等;还有社旅游资源,如:大连的金石滩、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等。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辽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早在2014年辽宁省政府就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续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财政投入,加强旅游业金融服务。但在旅游产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辽宁旅游企业不仅遇到了全国旅游企业所共同面对的导致融资困难的通病:融资方式较为传统,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为主;金融机构针对旅游业的有效供给不足,如用传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旅游业进行评估,导致风险极高,无法实现资金的发放;政府对旅游业融资的服务功能不足,譬如对旅游资源的公开,缺乏对旅游企业发展的扶持或激励机制等。而且因为地处东北,开发旅游的观念相对落后,旅游企业单一,行政干预错位,东北目前的经济环境成为严重制约旅游企业融资的客观条件,外资引入与利用少之又少,严重缺乏与旅游业相协调一致的经济服务体系。

二、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结合目前辽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企业融资现状,依托旅游企业融资参与者,总结归纳出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主要体现在了三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融资方式传统,二是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三是政府对旅游企业融资的服务功能不足。

(一)旅游企业融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传统

受经济、社会、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辽宁旅游企业融资理念传统落后:体现在融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传统两方面。首先,融资主体单一,旅游企业融资始终依靠政府主导,虽然初期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入,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以及旅游产业链的打造,政府主导的融资效用会呈现边际递减的现象。其次,旅游企业脱离政府投资主导后,依靠的融资方式较为传统,主要表现为:政府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景区收入积累等;最后,在对社会资金利用上,缺乏参与资本市场的参与度。纵观辽宁旅游企业融资,方式较为传统,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若要实现景区的长远发展,不仅要依托传统的融资方式,要在综合比对成本、收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就目前的辽宁资本市场而言,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资金和金融机构储蓄,但旅游企业发展却出现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这需要通过崭新的融资模式来应对融资渠道的不畅,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有效合理对接。

(二)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国内金融体系发育程度较低,融资体系不完善,导致融资工具的有效运用受到制约,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对于旅游企业的有效供给呈现出不足的趋势,辽宁旅游企业的融资规模和效率受到直接影响。具体呈现为:旅游投融资机构的专业化缺位,使得融资活动运行无法正规、系统、高效。较低的直接融资比例,需要行政审批的融资行为如:在旅游景区上市、定向基金、企业可转换债券等较难获取市场配额或资格。产业发展基金的缺失,旅游项目的发展日趋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经济追求规模经济的环境下,单一的投资主体较难完成一个大型项目的投资活动;而产业发展基金能够有效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有效提高投资的规模和效益,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旅游景区融资缺乏专业化的评估,导致可行性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导致盲目融资。

(三)政府对旅游企业融资的服务功能不足

旅游资源多是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使用权由旅游企业所拥有,而所有权在政府手中,加之旅游企业融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由政府主导,导致计划性和行政色彩较强,虽在一定程度推进了旅游企业的发展,但造成了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因投资主体较为单一,这一垄断局面致使其它市场主体进入并参与竞争的难度提升。政府指令性的投融资一般忽略经济规律,造成获批的经济项目未必经济效益高,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潜在形成了金融风险。同时由于政府总是盯住具体旅游项目的融资和运营,导致公共服务缺位,旅游企业融资环境建设缓慢,旅游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弱化等问题频现。

三、应对障碍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的分析,可以得出障碍的产生不仅源于旅游业的特殊性,旅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都存在造成融资难的环节,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必须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因而应对障碍的对策也将围绕这三方面制定。

(一)旅游企业自身创新经营,形成有效融资需求

1.依托旅游打造产业链。所谓旅游产业链是一条包含了所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与分配的链条,产品和服务以订单的获取、分配、分配前后支持等形式实现产品与服务在产业链端对端的链接,旅游产业链包括了旅游供应商、旅游开发商、旅行社和游客四个部分。旅游企业可以依托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以及产业延伸的创新。旅游产业链的打造,有助于旅游企业提升产业链价值,增强旅游企业商业信誉,降低融资风险。为融资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2.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成为继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大生产要素之外的又一必备要素。地处辽宁的旅游企业应顺势而为,积极推进旅游业务的线上化,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对旅游企业而言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使得融资资源丰富,有效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扩大了融资边界。

3.融资模式的灵活兼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针对旅游业资金需求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抵押物缺乏,投资风险大等难题,加之辽宁旅游企业整体发展理念落后的现实问题,旅游企业若想扭转现有局面,转换观念,在企业发展融资过程中坚持“走出去,拿回来”,既不放弃传统融资模式,比如:贷款融资、债券融资等;又积极摸索新兴融资模式,如:信托融资、项目融资甚至目前有所涉及的租赁融资等。综合比对融资规模与承担成本等因素,做出最终双赢选择,即既有助于旅游企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4.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旅游产业聚集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游乐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聚合程度,即一定地域内旅游要素的多寡。如果区域内旅游景区多、配套齐全,到访的游客势必增多,不仅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旅游企业的融资。

(二)金融机构创新产品

1.依据旅游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作为为企业发展融资提供资金支持的服务者,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结合旅游企业经营特点、资金需求状况、旅游项目营业收入等因素,开发面向旅游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其次,作为金融服务者的银行,需要大胆尝试新的融资模式,依靠实地走访和网络平台进行大量的调研,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评价指标,从而使得审批流程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吻合;最后,在监管环节金融机构也要颠覆传统的监控方式,结合旅游业特点在不同的时间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监管。

2.强化服务意识,搭建金融平台。如前文所述就目前辽宁资本市场而言,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资金和金融机构储蓄,金融机构掌握大量资金流向信息,而受旅游业行业特点、旅游企业自身经营因素,社会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旅游企业融资却困难重重。基于此,金融机构可以凭借数字技术搭建金融互通、投资平台,在风险评估达到要求后,将旅游企业相关融资信息进行网上披露,促进融资项目的对接。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接前期和对接之后,金融机构都要时时关注资金使用状况及旅游企业的运营,将风控意识贯穿旅游企业融资始终,扮演合格的金融服务者。

(三)政府提升融资服务职能

1.转变理念,推进体制改革。因旅游业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特点,导致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制于政府,尤其在融资阶段,虽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市场化,表现在法律、政策层面也较为完善,但在审批、落实阶段却制约较多。政府需转变理念,创新评估体系,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推进旅游企业融资体制改革,积极调动社会各主体投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2.出台政策,扶持企业融资。政府在旅游企业发展的各环节,如:旅游开发、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时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补贴、税收等经济手段,将各金融机构吸引到旅游企业融资的链条中。

3.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借助数字技术,政府部门可搭建旅游项目信息共享平台,从官方维度发布旅游相关信息,在提升政府形象的同时,使得旅游企业融资的正外部性增强,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投资,有效地将资本市场供给与需求对接起来。

四、结论

本文在对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归纳出辽宁旅游企业应对融资障碍的对策。首先,对于辽宁旅游企业自身而言要创新经营,形成有效融资需求:依托旅游打造产业链,充分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模式,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其次,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根据旅游企业特点研发新产品,搭建金融平台,服务于旅游企业。最后,政府要完善旅游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旅游企业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旅游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搭建旅游项目信息平台。从而深入推进辽宁旅游企业的长足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相应的贡献,为东北经济的增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夏杰长、齐飞.旅游业投融资现状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8年第7.

[2]崔家善.破解旅游产业“融资难”之方略[J].黑龙江金融,2018年第4.

[3]李恒、全华.互联网旅游金融及其未来趋势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6.

[4]冯卓、刘元晨.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J].沈阳大学学报,2016 年第3.

[5]王梓、鲁小波.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辽宁旅游业发展战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

 

辽宁旅游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