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部颁布实施的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现金流量表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长期以来医疗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信息的空白,完善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披露,满足了全方位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需求,从而使新制度能更好的适应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报表。它不仅综合反映了事业单位收支结余与净流量的关系,而且通过业务活动和投资、筹资业务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揭示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通过现金流量表,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掌握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评价事业单位获得现金和运用现金的能力预测事业单位未来现金流量,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试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参照新制度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意义所在及财务分析做初步总结探讨。6Q7r1G1S;%`8K-
一、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我国大部分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都对现金流量指标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管理者的决策。新制度的实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对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首先,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的补充,弥补了资产负债信息量的不足。资产负债表是静态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而收入费用总表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支出,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表则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直接反映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来龙去脉,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运营情况,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事业单位管理者预测事业单位未来的情况。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事业单位的各项现金活动是否合理,财务状况是否良好,预测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合理使用资金,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再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加强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通过对收支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加强对资金的收支管理,加速资金回收,合理安排库存物资的周转,减少资金损耗。
2、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需要。首先,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为事业单位管理者作出筹资决策提供依据。很多事业单位为了发展,管理者往往在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投入资金用于事业单位软、硬件的建设,以求获得较高的收入。而往往忽视了“高收入”同时意味着“高成本”,实际的结余数并不一定多。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对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进行分析,便可评估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是否充足,管理者可以以此为依据,做出筹资计划,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调整资金投入结构的依据,从而合理地配置资源。
3、以便开展项目管理和风险评估。项目管理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购买新设备,还是更新改造原有设备,决定项目投资是否可行都需要考虑投资风险。如果想开展科学的投资项目决策,就必须要有现金流的基本情况来提供基本数据,测算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衡量项目是否可行。
二、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
1、现金流量的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是指事业单位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其主要指标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对外投资和存货增加之和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自给率。当该指标达到时,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展所需;当该指标小时,说明事业单位要通过对外融资来拓展业务。
2、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事业单位流入(出)量中的相对意义。通过分别计算业务、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一般来说,业务活动现金流入比重大,说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合理。同理,可以通过计算业务、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来获知事业单位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支出用途。一般而言,业务活动现金流出比重大,表明事业单位运转正常。其次,还可对业务、投资、筹资活动内部各项现金收支进行分析。如计算医疗业务收到的现金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人中的比重来分析事业单位医疗业务带来的收益是否能满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开支。再次,可以通过对现金净流量的分析来看一个事业单位是否正常运营。对于一个正常运营的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正负相间。
3、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与事业单位实现的利润比较,事业单位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健性,因此将现金流量指标加入到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评价分析体系中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⑴偿债能力分析。事业单位的主要现金来源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相比,就可以衡量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该比值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⑵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获取现金能力,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投入资产的比值。
收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业务收入的比值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净资产总额
通常通过以上指标来进行事业单位的获利能力分析。正常情况下,这些比值越高,说明事业单位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
⑶变现能力分析:反映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的质量,比率越高,说明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⑷现金运营能力分析:反映事业单位现金营运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事业单位现金的周转速度越快,现金的使用效率越高。但是如果比率过高,可能反映事业单位现金不足或经营规模超过了其实际经营能力,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
三、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虽然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经营状况的好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大小,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现金流量表分析是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分析的有益补充,单独分析的意义不大,也不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在实际运用时,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时期、经营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也会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造成影响。因此,只有结合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等其他报表资料,采用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全面考虑、综合地分析和运用相关数据,才能对事业单位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