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行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为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其管理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单位的发展。
关键字:行政机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对策
在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建设能够覆盖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并对各工作人员在单位内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仍有若干问题有待解决。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强化单元内部控制建设,是其不断发展、保持功能高效运作的需要,能够有效促进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单位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第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提高单位财务信息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地管理单位资产,从而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维护公共利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展较快,效果也比较理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展缓慢,现行有关条例中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定义不明确,致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1]。
(一)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机关工作的方向主要是为社会服务,为管理机关服务。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比较关心具体业务的开展,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单位的发展。也因为部分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特点,体制不完善,监督缺位,在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中,出现了一些工作人员个人利益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削弱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
(二)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建设进展十分缓慢。体制上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单位本身制定的制度,其内容较为简单,导向不明确,造成单位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制度办事。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不强,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制度的内容范围较广,具体涉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在相关业务和岗位上的应用不够到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效。
(三)内控和外控内部监督不够
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内部控制建设取得的成效,从而发现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力度不够,二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使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对其内部控制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外部监督力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部门主要是审计、纪检、反贪等部门,外部监督部门行使的权力是强制性的,受法律保护,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部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内部管理[2]。
(四)有关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具有风险意识,如果管理者不具有风险意识,则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应对能力将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相对较低,感觉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不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因而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不存在风险,没有必要具有风险意识。然而,单位的发展是由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所决定的,如果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就会在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无所适从,造成单位的经营管理严重受损,甚至广受诟病,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危害政府公信力。
(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改善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内部控制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影响到内部控制管理运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是身兼多职的,尽管他们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无法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对于身兼多职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范围很广,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之间没有发挥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3]。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更加重视
管理部门的发展,需要管理人员的正确领导,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更加注重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一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据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管理人员在提高工作重视程度的同时,也要在单位内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对该制度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工作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人员重视程度[4]。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管制系统
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条件,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使其更加完善,以更好地评价系统、审计目标、审计责任等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怎样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要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力度,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直接接受单位领导的管理,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赋予审计机关相应的监督权力,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以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要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的力度,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监督,防止单位腐败。将内外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监督,以发挥监督职能[5]。
(四)管理者风险意识的提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经营性质有一定的区别,但所面临的风险也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因此,需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若行政机关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就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责难。因此,风险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为单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管理者应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将好的员工引进进来,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严格的考核,为员工提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岗位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贡献。
四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要得到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内部控制。与此同时,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经贸实践,2018(23).
[2]雷晴.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
[3]赵永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