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探索供应链与营运资金管理之间的互动效应
发布时间:2024-12-03 点击: 1012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梳理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各自的构成要素及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相关理论。进一步,本文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提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具体策略。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之间复杂而密切的互动关系,为企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互动效应;绩效优化;企业运营效率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两大核心内容,其重要性愈发突出。供应链管理通过协调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活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营运资金管理则关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企业在短期内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这两者虽然关注点不同,但实际上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从而影响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另一方面,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深入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指对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所有活动进行系统协调和优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的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逐渐从物流管理扩展为涵盖采购、生产、库存、分销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商管理:选择、评估和管理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及时供应。

物流管理:包括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目的是实现高效的货物流动。

库存管理:优化库存水平,避免过多积压或短缺,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流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收集、分析和传递关键数据,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透明和协同。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1)营运资金定义与分类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是指在企业正常运营周期内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等。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持日常运营,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和融资成本。

 

2)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与目标

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涉及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和存货进行有效管理。其主要目标包括:

 

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支付供应商和员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经营中断。

优化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和库存控制,减少坏账损失和积压风险。

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已有研究表明,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起着关键作用。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及其对营运资金的影响。例如,Hofmann2019)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韩庆兰(2020)等人的研究发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此外,电子化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2)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各自领域,但关于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仍较有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上,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此外,对于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案例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三、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互动关系

1.供应链管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1)供应链管理中的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是企业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活动,如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缩短现金循环周期(CCC),从而减少企业在营运资金上的占用。例如,通过及时付款给供应商,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利息支出;通过加速应收账款回收,企业可以更快地将销售收入转化为可用现金。

 

2)供应链运营效率对营运资金的影响

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对营运资金管理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优化库存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存货水平,减少存货占用的资金。同时,通过精准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因生产过剩而导致的资金沉淀。另外,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企业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现金流的速度和灵活性。

 

2.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对供应链管理的反馈作用

1)营运资金管理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充足的流动资金确保企业能够按时支付供应商,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反之,如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对供应商的延迟付款,甚至违约,这将严重影响供应链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增加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2)营运资金管理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贡献

营运资金管理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和使用,企业可以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情况和不确定性。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确保在遇到财务困境时能够迅速获得资金支持。此外,通过动态调整应收账款和存货水平,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3.典型案例分析

1)案例一: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优化实践

海尔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其在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海尔通过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现金流表现。具体措施包括:采用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减少库存积压,通过全球化的采购网络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以及通过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测。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持有成本和采购成本,还大幅改善了现金流量。据海尔集团年报显示,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了20%,现金转换周期缩短至行业领先水平。这一成功经验表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案例二:华为公司的全球化供应链与营运资金策略

华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以支持其大规模的电信设备生产和服务业务。华为通过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灵活的资金调度策略,实现了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华为建立了全面的评估体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能力。在物流管理方面,华为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网络优化运输路径和仓储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在资金调度方面,华为通过内部资金调拨和外部融资渠道,确保在各地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保持充足的营运资金。这些措施使得华为能够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和高流动性。据统计,华为的供应链优化使得其库存周转率提高了15%,应收账款回收期缩短了10%。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和灵活的营运资金策略对于大型企业尤为重要。

 

四、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1.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

为了有效整合供应链与营运资金管理,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至关重要。该框架应涵盖以下几方面:

 

信息共享: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透明化管理,确保各方都能实时了解需求变化和库存状态。这种信息透明化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精度。

协同合作:强调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优化整体供应链流程。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补货策略、共享物流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库存压力。

敏捷反应:建立敏捷的供应链反应机制,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需要企业在生产计划、物料采购和物流配送等方面保持灵活性,以适应需求的波动。

风险管理:识别并评估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风险、需求风险和金融风险等,通过多元化供应商策略、安全库存设置等方式进行风险缓释。

绩效评价: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监控并持续改进端到端的供应链效能。指标应涵盖财务绩效、运营效率、客户满意度等维度,确保全面评估和持续优化。

2.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高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含以下模块:

 

战略层面:明确企业的资金战略,确定资金使用的重点区域和优先级。结合供应链战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资金规划,确保资金流向最关键的领域。

战术层面:细化各项资金管理措施,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库存管理和现金管理等。每一模块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例如,通过优化应收账款流程,加快回款速度;通过延长应付账款周期,合理利用供应商资金。

运营层面:落实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如自动化财务系统、电子支付平台等,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实时监控机制,确保各项资金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反馈与改进:定期评估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这包括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跟踪分析和动态调整,确保营运资金管理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必须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供应商早期付款折扣:与供应商协商早期付款折扣,鼓励供应商提前交货并降低采购成本。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供应链关系,还能有效利用资金。

动态调整库存水平: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动态调整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通过精准的需求预测和实时的库存监控,提高库存周转率。

优化应收账款政策:通过提供早付折扣、设立严格的信用政策等手段,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同时,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减少坏账风险。

借助金融科技: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交易透明度和追溯能力,简化结算流程,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

跨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确保财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协调一致。通过协同工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培训与发展: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对营运资金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和技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优化营运资金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五、实证分析与讨论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5年至2020年。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万得资讯(Wind)以及公司年报。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winsorize)。最终得到了一个包含1000家公司、6000个观测值的平衡面板数据集。这些公司涵盖了制造、零售、科技等多个行业,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2.变量定义与数据处理

1)被解释变量:营运资金周转期

营运资金周转期是用来衡量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营运资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5/销售收入+存货平均余额×365/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36/销售成本

 

该公式考虑了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三个因素,综合反映了企业在一年内完成一次完整的营运周期所需的天数。

 

2)解释变量:供应链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水平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之一。由于难以直接量化供应链管理水平,本文采用了一种综合评分法来衡量。该方法结合了多个指标,包括供应商数量、采购频率、准时交货率、供应链协同程度等。每个指标根据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加权得出一个综合得分用于表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3)控制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为了准确反映供应链管理对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本文引入了一组控制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些控制变量包括:

 

公司规模: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 - 上期销售收入) / 上期销售收入。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值。

应收账款周转率:年度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之比值。

行业固定效应:用以控制不同行业间的差异。

年度固定效应:用以控制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3.实证模型构建与回归分析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均值为75天,标准差为20天;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均值为60分,标准差为15分。其他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也符合预期分布特征。这些初步统计结果为后续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

 

2)回归分析结果与解读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形式如下:

TWC it=α+β⋅SCM it +γ⋅ControlVariables it +ϵ it

其中,TWC表示营运资金周转期,SCM表示供应链管理水平,ControlVariables表示控制变量集,ε为误差项。

 

回归结果显示,供应链管理水平(SCM)与营运资金周转期(T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 = -0.05p < 0.01),表明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缩短营运资金周转期,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此外,控制变量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也对TWC产生了显著影响,符合预期。这些结果表明,优化供应链管理确实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总结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互动关系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具体来说,本文从理论框架构建、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理论框架构建:通过整合现有文献和理论,建立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强调了信息共享、协同合作、敏捷反应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方向。

 

实证分析: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管理水平对营运资金周转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显著缩短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此外,控制变量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也对营运资金周转期产生了显著影响。

 

案例研究:通过对海尔集团和华为公司的深入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际应用效果。海尔通过精益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化采购策略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现金流表现;华为则通过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和灵活的资金调度策略实现了大规模运营下的资金高效使用。这些案例进一步证明了优化供应链管理对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尽管本文在理论和实证上都有重要发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数据样本局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和行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行业,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变量测量改进:尽管本文采用了综合评分法来衡量供应链管理水平,但这种方法仍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全面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开发更为客观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测量工具。

 

动态环境变化:本文主要关注静态的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互动关系,而在实际情况中,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是动态变化的。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引入动态环境下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更贴近实际运营情况。

 

深入机制探讨:本文初步揭示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互动机制,但对于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内在逻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深入挖掘其中的“黑箱”机制。

 

跨学科融合:本文主要基于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未来可以考虑融合运筹学、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创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