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对于地方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全覆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78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但是,对地方审计部门而言,在审计观念、审计力量、审计技术、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通过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创新手段、强化成果利用等途径开展审计全覆盖,是地方审计部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地方审计部门;审计;全覆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审计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审计监督作为八大监督体系之一;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对实行审计全覆盖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地方审计部门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审计全覆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地方审计部门却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个难点。如何转变观念、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意义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全覆盖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对于全覆盖,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审计全覆盖既是审计机关的一个历史性使命,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要求,也是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举措。

二、地方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全覆盖面临的困难

对于广大地方审计部门而言,推进审计全覆盖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一)审计观念不适应。

部分地方审计部门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开展政府投资审计、未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得到党委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同志的足够重视,没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的同志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对审计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相当部分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就账论账层面;有的同志对审计全覆盖认识不足,有抗拒情绪,为了少完成任务,在工作上存在推诿的现象;有的同志没有以问题为导向去挖掘线索,而是走过场,做表面功夫;有的同志缺乏接受培训学习的动力、时间和机会,往往以老经验、老办法来审计,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二)审计力量不匹配。

审计队伍的素质、结构和能力与审计发展的要求还不匹配,尤其地方审计部门亟待提高、充实和加强。基层审计人员长期以来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审计队伍中缺乏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的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年龄方面,地方审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年龄普遍偏高,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某市审计局公务员平均年龄达到43岁,40岁以下青年干部仅占34%;某区审计局现有公务员16人中,40岁以下仅1人;另一个区审计局现有公务员14人中,40岁以下仅2人。

(三)审计技术不先进。

审计全覆盖要依托计算机审计技术,但对地方审计部门来说,审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审计方法的推广应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计算机审计应用手段和方法普遍较为单一,影响了计算机审计成效。二是数据化审计技能还需加强。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大型项目的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有效数据接口、集中存储海量数据、多终端分布协同计算等技术还未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利用效果还未能充分发挥。

(四)审计成果利用不够。

部分地方审计部门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后,缺乏对同类项目、普遍性的问题等从多角度、多层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将审计结果深层次转化的渠道和能力相对不足,使得审计成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地方审计部门不重视审计结果公告,有的审计机关甚至全年都不公告审计结果。

三、对地方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全覆盖的建议

实现审计全覆盖,对地方审计部门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形成工作合力,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转变理念,努力适应新常态。

虽然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起家,但是目前审计的内容、方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审计工作有着不同的重点和思路。审计工作要与时俱进,我们要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将审计署近期提出的六个转变七个一体化落实到审计工作实践中。

(二)优化配置,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当前,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通过优化配置,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矛盾,是摆在地方审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建议采取对内整合、借助外力,上联下动、横向协作的做法,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一是整合内部资源。横向上,打破业务分工,不再严格按行业归口安排审计项目。在重大审计项目中采用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的项目组织与运行方式,由审计机关负责同志或业务骨干担任组长,集中优势力量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纵向上,省、市、区(县)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实现科学合理的统一调配,既可缓解地方审计部门人员少、任务重、专业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又可增强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起到以审代培的作用。

二是培育引进人才。对于地方审计部门普遍反映的缺人问题,一方面,努力营造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氛围,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除了财务、审计专业,还要大力培养计算机、工程、环境、法律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上级、兄弟审计机关引进审计骨干,从相关部门引进计算机、工程、环境、法律专业的人才,迅速起到补短板、强根基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内审的指导。强化内审机构及其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发挥内部审计在督促本组织本单位遵守法规,落实政策,执行国家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整改审计机关揭示的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聘请社会力量参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源环境、绩效等审计工作。

(三)摸清底数,推进数字化审计。

要推进审计全覆盖,基础工作就是要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准确掌握审计的覆盖面。要加强审计对象分类统筹管理,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科学地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和年度计划。

底数摸清后,就要大胆探索科学实施。对重点部门、大额财政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深挖细查,要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深度审、细致审;对其他部门、资金、项目,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同步进行,依托计算机技术,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分散核实疑点。要逐步建立联网审计系统,构建起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新型审计模式,以实现对重点行业重要资金的重点监督。要依托审计项目的实施,积累审计数据,结合审计项目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方式方法的转变,探索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四)强化成果利用,提高监督成效

1.加大查处问题和督促整改的力度。地方审计部门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密切关注宏观政策落实情况和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及管理漏洞,针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降低风险;建立完善整改监督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及时整改,巩固审计监督成果。

2.加大审计分析和结果公告的力度。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从体制制度机制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解剖,找准根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同级党委政府反映审计情况,为其了解情况、掌握问题、作出决策服务。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对潜在或未被纳入审计范围的不法行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3.加大监督问责和联合行动的力度。要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确保监督问责的时效性,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四、结语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广大地方审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审计全覆盖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只有转变观念,整合各审计业务领域和项目资源,实现对审计对象的计划和动态管理,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提升审计效能,才能破解难题。地方审计部门要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把握审计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新常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

 

【参考文献】

[1]李厚喜.推动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路与建议[C].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2013

[2]姜声智.区级审计机关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