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战略之一,旨在构建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幸福生活与乡村旅游业的繁荣息息相关,这要求我们持续优化乡村旅游业态,确保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以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范围,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居民幸福感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对应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从而促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居民幸福感
一、引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更是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和期望。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并非只有外来游客的到访那么简单,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是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因此,深入探究居民对乡村旅游效应的感知及其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居民参与概述
1.乡村旅游的定义与特征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离开常住地,前往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它通常涉及到体验农村生活、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方面。这种旅游形式强调的是与自然的亲近、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以及对农业活动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特征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地域性体现在乡村旅游活动多发生在具有特定自然景观或文化背景的乡村地区;季节性则指乡村旅游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如农事活动、节庆活动等;参与性强调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互动体验;可持续性则是指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保护环境、维护文化遗产,实现长期发展。
2.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
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居民的参与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其次,居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此外,居民的参与还能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最后,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维护。
3.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
当前,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一些地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另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动力,居民的参与度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居民对乡村旅游效益的感知有关,也可能与社区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等因素有关。因此,深入了解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三、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理论框架
1.旅游效应感知的概念界定
旅游效应感知是指居民对旅游活动在其居住地区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这些效应通常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经济效应主要涉及旅游活动对当地就业、收入和商业机会的影响;社会文化效应则关注旅游对当地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环境效应则是指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居民对这些效应的感知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2.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构成维度
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构成维度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划分。在经济层面,居民感知到的可能是旅游带来的直接收益,如就业机会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在社会文化层面,居民可能会感知到旅游对社区凝聚力、文化自豪感以及对传统习俗的保护或破坏等影响。在环境层面,居民感知到的可能是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或消耗、生态环境的改善或恶化等。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居民对旅游效应的综合感知。
3.影响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个人因素如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和居住时间等会影响居民的感知差异。其次,社区因素如社区的凝聚力、社区领导的支持程度以及社区内信息传播的效率也会影响居民的感知。再次,政策因素如政府的旅游发展政策、法规制度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也会对居民的感知产生影响。最后,旅游本身的特性,如旅游类型、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等,也是影响居民感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形成机制,为提升居民参与意愿提供理论依据。
四、居民参与意愿的理论分析
1.参与意愿的概念界定
参与意愿指的是个体愿意参与某项活动或决策过程的程度和倾向。在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居民的参与意愿特指他们对参与乡村旅游规划、管理和运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意愿不仅反映了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也是衡量乡村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居民参与意愿的动因分析
居民参与意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内在动因主要包括个人的利益认知、价值观和责任感。例如,居民可能因为认为参与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提升社会地位或者履行公民责任而产生参与意愿。外在动因则涉及社区环境、政策引导和社会网络等因素。社区的支持性环境、政府的政策激励以及邻里间的互动交流都可能促使居民产生更强的参与意愿。
3.居民参与意愿与行为的关系探讨
居民的参与意愿与其实际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高参与意愿的居民更可能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活动中。然而,参与意愿并不总是直接转化为参与行为,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资源限制、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障碍的影响。因此,了解居民参与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消除参与障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这一关系,可以为提升居民的实际参与度提供策略支持。
五、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参与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为了深入理解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居民的旅游效应感知作为自变量,参与意愿作为因变量,并考虑了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模型假设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积极感知会增强其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进而提高其参与意愿。同时,模型还考虑了个人特征、社区特征和政策因素作为调节变量,以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上述关系。
2.研究假设的提出
基于理论模型,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居民对旅游经济效应的积极感知正向影响其参与意愿;H2: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的积极感知正向影响其参与意愿;H3:居民对旅游环境效应的积极感知正向影响其参与意愿;H4:社区归属感在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H5:满意度在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H6:个人特征、社区特征和政策因素调节上述中介关系。
3.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设计包含了对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社区归属感、满意度和参与意愿的测量题项,以及相关的人口统计信息。样本选择上,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区作为调查点,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数据收集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的普遍性。通过这些步骤,本研究旨在为理解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参与意愿的作用机制提供实证支持。
六、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了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感知的基本趋势。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持积极态度,认为旅游活动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收入水平。在社会文化效应方面,居民普遍感受到了乡村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积极作用。环境效应方面,居民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看法不一,但总体上倾向于认为旅游促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社区归属感、满意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经济和社会文化效应的积极感知显著提升了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而这些中介变量又正向影响了居民的参与意愿。环境效应感知虽然对参与意愿有直接影响,但通过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3.假设检验与结果解释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本研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假设H1、H2和H3均得到了支持,表明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积极感知确实能够提高其参与意愿。假设H4和H5也得到了验证,证实了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在旅游效应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假设H6的部分内容得到了支持,显示个人特征、社区特征和政策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这些结果的解释为乡村旅游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即通过增强居民对旅游积极效应的感知,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进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参与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积极感知能够显著提高其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进而增强参与意愿。社区归属感和满意度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此外,个人特征、社区特征和政策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旅游效应感知和参与意愿。
2.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
基于研究结论,建议乡村旅游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积极效应的认识;其次,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居民能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再次,强化社区建设,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最后,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过程。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