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管理纵横
浅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90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探讨了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揭示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财会人员素质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及执行力度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如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与引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其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财会;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经历了重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化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从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这一政策背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和监督重要手段,直接影响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然而,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时,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亟需优化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企业在实践中实施供给侧改革提供操作指南,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内部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Kinney(2000)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COSO委员会(2013)发布了更新后的内部控制框架,强调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紧密结合。国内学者如李心合(2017)指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面临执行力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要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改进。此外,吴水澎等人(2018)从信息技术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优化的路径,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新模式。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明确供给侧改革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其次,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提出内部控制优化的具体策略。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文献综述、现状调查、问题识别、对策提出和案例分析五个部分。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2.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实质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体系,提高经济供给面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一改革理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拉弗尔提出,并在里根总统任期内得到实践,形成了“里根经济学”。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减税、放松管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旨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其实质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2.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以及运营效率和效果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以确保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3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2.3.1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科学规划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例如,通过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精确计算项目的成本收益,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带来最大化的回报。同时,应加强对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闲置和流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3.2 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因素增多。企业应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内部控制应涵盖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各个方面,确保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经营。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防止风险积聚和扩散。

 

2.3.3 促进企业创新与转型

供给侧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竞争力。企业内部控制应支持创新活动,设立专门的创新管理部门或岗位,制定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同时,内部控制应灵活适应企业转型需求,支持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2.3.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科学有效。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覆盖全面、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原则,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第三章 企业内部控制在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1.1 缺乏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刻理解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财会人员往往缺乏对改革内涵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这种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地配合企业的战略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例如,一些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导致财务计划和实际操作脱节,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3.1.2 业务知识与能力不足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许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一些财会人员对现代财务管理工具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和风险管控。这不仅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3.2.1 制度设计不合理

许多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导致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有些企业照搬其他公司的制度模板,忽视了自身业务模式和管理需求的特殊性。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不仅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还可能引发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2.2 制度执行不力

即使企业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流于形式、监督不力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在执行财务审批流程时,存在走过场现象,审批环节形式化,未能真正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这种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有效防范风险和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与稳定。

 

3.3 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3.3.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运作中,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例如,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管理层报告,导致其在审计过程中难以独立发表意见,审计结果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这种独立性的不足,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效能,使得许多潜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3.3.2 监督与考核机制缺失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严格的监督与考核制度。然而,许多企业在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一些企业缺乏系统的绩效考评体系,无法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这种机制的缺失,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

 

第四章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策略

4.1 加强财会人员培训与引进

4.1.1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

企业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最新的财政政策、税务法规、财务管理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例如,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财会人员了解供给侧改革的最新动态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培训,财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1.2 引进高素质财会人才

除了培训现有人员外,企业还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充实团队力量。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确保新进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为企业内部控制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以及猎头公司等多渠道延揽优秀人才,提升整体财会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4.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2.1 科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制度设计应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合理的审批程序等。例如,企业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手册,确保各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助于防范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

 

4.2.2 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还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增强全体员工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

 

4.3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4.3.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例如,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或监事会报告工作,避免受到管理层的干扰和影响。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外部审计,提供独立、专业的审计意见,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3.2 健全监督与考核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形式。例如,企业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进行问责和整改。通过健全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局面。

 

4.4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4.4.1 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手段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工具。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例如,可以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模块整合在一起,实现全流程的数据监控和分析。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平台,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4.2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企业还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例如,可以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同时,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

 

第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实施路径

5.1 实施步骤与方法

5.1.1 制定实施方案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优化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优化的目标、具体的措施、实施的时间表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等。例如,某制造企业在制定方案时明确了每季度的内部控制评估时间点,规定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清单。这样的实施方案不仅可以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也便于后续的监督和评估。

 

5.1.2 分阶段逐步推进

内部控制的优化应分阶段逐步推进,以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够扎实落地并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可以将整个优化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全员培训和宣传,使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在评估阶段,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等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例如,某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采用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策略,先在一个部门进行试点优化,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公司。

 

5.2 具体案例分析

5.2.1 成功案例分享

某大型零售企业在推进内部控制优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企业首先成立了由总经理牵头的内部控制优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推进工作。接着,通过公开招标选聘了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全程指导。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审批流程和操作规范;二是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引入先进的ERP系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三是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开展审计工作。通过以上措施,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运营风险大幅下降。

 

5.2.2 失败案例剖析

某科技企业在推行内部控制优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该企业在未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照搬另一家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结果导致制度与实际业务脱节严重在执行过程中屡屡碰壁最终不了了之最终导致优化工作半途而废劳民伤财企业内部矛盾加剧负责人引咎辞职这一案例教训显示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优化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做法否则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可能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优化方案时必须慎之又慎确保每一步措施都切实可行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保内部控制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以确保优化工作的每一步都是稳妥和有效的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揭示了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财会人员培训与引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以及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措施来优化其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促进创新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还发现,内部控制的优化不仅依赖于制度建设,更需要在执行层面严格落实,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地见效。为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改进。总体而言,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第一,研究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内部控制的差异性,探索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第二,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第三,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研究其他国家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第四,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互动关系,研究如何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更好地应对外部监管要求。第五,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