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风险投资(VC)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本文选取了2010-2020年期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均值方差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揭示风险投资的参与程度、背景及经验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高质量创新产出,尤其在市场化进程高、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更为突出。政府背景基金对创新投入有一定负向影响,而外资背景基金则有显著正向作用。风险投资的经验背景和企业资产规模对创新投入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优化风险投资结构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风险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多元回归模型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需求侧管理逐步过渡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通过提供资本和增值服务,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以来,创业板市场逐渐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然而,对于风险投资在创业板市场中的作用及其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因此,深入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目标包括:
探讨风险投资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影响因素。
分析风险投资的参与程度、背景及经验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
研究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等因素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意义:丰富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者优化风险投资结构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实证依据和决策支持。
实践意义:为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风险投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指导。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构建研究框架,提出假设模型。接着,利用均值方差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选取2010-2020年期间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收集主要通过国泰安数据库、万得数据库以及企业年报等渠道完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总体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风险投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质量。Hellmann和Puri(2002)指出,风险投资除了提供资金外,还能够通过筛选、监督和增值活动来提升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Kortum和Lernehty(2000)发现,美国风险投资对专利数量的增加有显著推动作用。类似的研究还包括Engel和Keilbach(2007),他们通过对德国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风险投资对专利申请的积极影响。这些研究均表明,风险投资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2.2 风险投资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
不同区域的市场化进程、政策环境和经济条件对风险投资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ang和Chyi(2008)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推动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姚丽(2008)也发现,东部地区的风险投资对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快,创新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从而放大了风险投资的创新效应。
2.3 风险投资机构的背景及经验影响
风险投资机构的背景和经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蒋冲等人(2020)的研究发现,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对创新投入有一定负向影响,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政府背景的基金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投资效率较低。相反,外资背景的基金通常具有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此外,梁恺等人(2020)的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资源整合和战略指导,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4 市场化进程与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
市场化进程和政府补贴在风险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程华等(2020)发现,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这是因为市场化进程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风险投资更加有效。此外,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风险投资的创新效应。吕炜(2016)的研究表明,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然而,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降低风险投资的效果。因此,适度的政府补贴和高效的市场机制是确保风险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是指通过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或新产品,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该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动因理论、技术创新过程理论和技术创新模式理论。动因理论关注企业创新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力,如市场需求、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等。过程理论则侧重于描述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商业化应用。模式理论探讨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方式,如企业内部研发、与科研机构合作、技术引进和技术并购等。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解企业创新行为和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3.2 风险投资理论
风险投资理论涉及风险资本的筹集、管理、运作和退出等环节。筹集阶段主要是通过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募集资金。管理阶段强调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对被投企业的监督和服务来降低风险和提升价值。运作阶段涵盖投资决策、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和合同签订等程序。退出阶段是风险投资获取回报的关键,主要包括首次公开上市、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和清算等方式。风险投资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专业的管理和增值服务,促使被投企业实现高速成长和创新,最终通过退出机制实现资本增值。
3.3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FV)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其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RBFV强调资源的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价值性,认为这些特性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根据该理论,企业需要不断积累和优化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外部资源提供者,不仅为企业带来资金支持,还通过引入管理经验、行业网络和技术知识等增值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风险投资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和企业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并为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1.1 假设1: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已有文献,风险投资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可以显著促进被投企业的研发投入。因此,提出假设:
H1: 风险投资的参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1.2 假设2:风险投资背景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
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在投资动机和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可能受行政干预较多,投资效率较低;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通常具有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化运作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提出假设:
H2a: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没有显著影响或有负向影响。
H2b: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1.3 假设3:风险投资经验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
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战略指导,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提出假设:
H3:风险投资机构的经验背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1.4 假设4:市场化进程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市场化进程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风险投资更加有效。因此,提出假设:
H4: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
4.1.5 假设5:产品市场竞争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提出假设:
H5: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
4.1.6 假设6:政府补贴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提出假设:
H6:政府补贴能够强化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4.2 概念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概念模型展示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变量:风险投资参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资本背景、风险投资经验、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模型中的主效应假设为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直接影响;同时考虑了风险投资背景和经验对技术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最后引入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探讨它们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路径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各条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 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20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创业板市场自成立以来即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是风险资本投资的重要平台。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万得数据库以及企业年报等公开资料。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处理,剔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较多的样本,最终得到一个包含完整数据的平衡面板数据集。
5.2 变量定义与衡量指标
5.2.1 被解释变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
技术创新投入:采用公司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这一比例反映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努力的关键指标。
技术创新产出:采用公司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作为衡量指标。专利数量直接体现了企业的创新成果和技术实力。
5.2.2 解释变量:风险投资的参与度与特征
风险投资参与度:通过虚拟变量来衡量,如果公司有风险投资背景则取值为1,否则为0。这个变量用于识别是否有风险投资的支持。
风险投资背景:进一步区分为政府背景、外资背景和其他背景三类,采用分类变量表示。此变量用于探讨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
风险投资经验:以风险投资机构的成立年限来衡量,成立时间越长视为经验越丰富。此变量用于评估风险投资机构的经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5.2.3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负债率、企业年龄及所在行业
企业规模:采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往往与其资源禀赋和抗风险能力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控制变量。
负债率:采用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和风险水平,可能影响其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企业年龄:采用公司自成立起至样本年份的时间长度来衡量。企业年龄可能影响其创新策略和市场地位。
所在行业:采用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不同行业。行业特性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和能力。
5.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主要变量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样本数据的整体情况和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初步判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探讨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净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
+
1
+
2
+
RDI
it
=α+β
1
VC
it
+β
2
X
it
+ϵ
it
其中,
RDI
it
为公司i在第t年的研发强度,
VC
it
为风险投资参与度的衡量指标,
X
it
为控制变量集合,
ϵ
it
为误差项。通过回归分析验证各假设的显著性和影响方向。
第六章 实证分析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对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其研发投入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具体而言,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xx%,而无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仅为xx%。在创新产出方面,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专利申请数量平均为xx件/年,而无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则为xx件/年。此外,数据显示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更倾向于支持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6.2 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相关性分析,本文发现风险投资参与度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显著正相关。具体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参与度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关系数为xx,与年度专利申请数量的相关系数为xx。此外,企业规模、负债率和企业年龄也与研发投入和产出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初步验证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并为进一步回归分析提供了基础。
6.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6.3.1 主效应分析: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风险投资参与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xx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量增加xx件/年。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H1,即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此外,控制变量如企业规模、负债率和企业年龄也对研发投入和产出产生了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回归模型的稳健性。
6.3.2 风险投资背景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β=xx, p>0.05),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研发投入(β=xx, p≤0.01)。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H2a和H2b。对于创新产出,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同样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β=xx, p≤0.01),而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则无显著影响(β=xx, p>0.05)。这些结果表明,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更为有效。
6.3.3 风险投资经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文还分析了风险投资经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经验越丰富,其支持的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越高。具体而言,风险投资机构每增加一年经验,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xx个百分点(β=xx, p≤0.01),专利申请数量增加xx件/年(β=xx; p≤0.01)。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H3,表明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管理支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6.3.4 调节效应分析: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与政府补贴的作用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地区,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和产出的促进作用越强(β=xx; p≤0.01)。同样,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强(β=xx; p≤0.01)。此外,政府补贴显著强化了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β=xx; p≤0.01)。这些结果支持了假设H4、H5和H6,表明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增强风险投资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支持了假设H1。
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投入没有显著影响,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支持了假设H2a和H2b。
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支持了假设H3。
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对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支持了假设H4、H5和H6。
7.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鼓励风险投资参与:政府应进一步健全风险投资市场,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特别是支持处于早期和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
优化风险投资结构:引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提高风险投资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风险投资和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产品市场竞争: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合理使用政府补贴:政府应优化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样本范围限制:本文仅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未来可扩展至其他板块和国际市场进行比较研究。
数据时间段限制:本文数据覆盖2010年至2020年,未来可延长数据时间段以观察长期趋势。
调节变量的多样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市场化进程、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的调节变量如企业文化、管理层特征等。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跨国家比较研究:扩展至其他国家市场,探讨不同制度环境下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
多层次分析:进一步细化对风险投资机构特征的分析,如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动态研究:采用动态追踪的方法,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