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暴雷”的责任划分研究——基于事务所审计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89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2018A股市场中因高商誉导致的企业“暴雷”现象,并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角度分析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研究发现,高额商誉减值是企业暴雷的重要原因,而事务所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在审核和评估商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本文揭示了事务所在风险识别、程序执行和关键审计事项处理上的缺陷。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加强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以提升其审计质量,减少未来企业暴雷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商誉;企业暴雷;事务所审计;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并购重组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商誉资产。然而,高额商誉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2018年,A股市场频发商誉“暴雷”事件,许多上市公司因巨额商誉减值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财务造假等问题。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对高商誉上市公司“暴雷”的责任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问题与目标

本文旨在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视角,探讨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暴雷”事件中的责任归属及其成因。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分析高商誉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评估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责任;

提出改进审计质量和防范商誉暴雷的建议。

1.3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了关于商誉减值和财务审计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实践意义:为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

政策意义: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回顾和总结了已有关于商誉及审计的相关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高商誉“暴雷”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商誉形成及减值的规律,探讨事务所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思路如下:

 

梳理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分析高商誉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评估事务所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定义与性质

商誉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购买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根据会计准则,商誉通常代表购买方预期在未来将从合并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超出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商誉具有不可确认、不可摊销、无法单独出售等特性,这使得其在财务报告中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2 商誉形成的原因

商誉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协同效应:预期并购后企业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释放更多的价值;

品牌价值:被收购方的品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具有极高的价值;

市场环境:政策鼓励轻资产行业整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大量溢价空间;

管理层私利:有时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可能会进行不合理的高溢价并购。

2.3 商誉暴雷的风险研究

现有文献表明,高额商誉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市场环境变化,商誉很容易发生大幅减值,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学者们指出,商誉暴雷不仅影响投资者信心,还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公司市值缩水,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和公司破产。因此,商誉暴雷风险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2.4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相关研究

事务所在商誉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研究表明,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风险识别不充分:未能有效识别并购交易中的隐含风险;

审计程序不到位:对商誉减值测试的实施不够严谨;

信息披露不完善:对企业商誉相关信息的披露不足,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同时,文献也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如加强审计准则建设、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等。

 

2.5 文献评述与本文创新点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商誉的形成原因和减值风险上,对事务所审计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相对较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系统分析了事务所在高商誉企业暴雷事件中的责任及其具体表现;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事务所在商誉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 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3.1 2018A股上市公司商誉现状概述

3.1.1 纵向比较

2018年是A股市场商誉问题的爆发年,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达到了历史高点。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总商誉约为14482亿,占公司净资产的平均比例由2014年的1.43%增长至3.72%。这一趋势反映了随着资本市场并购活动的增加,商誉在公司资产结构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此外,商誉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显示出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相对重要性增强。

 

3.1.2 横向比较

从行业分布来看,商誉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行业,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商誉总规模均超过了1300亿元。例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商誉高达约1530亿元,医药制造业的商誉也接近1500亿元。相较之下,传统行业的商誉占比较低,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的商誉占比不到1%。这种分布反映了经济转型期间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这些行业未来增长潜力的预期。

 

3.1.3 极端值分析

通过对2018A股上市公司商誉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积累了巨额商誉。例如,美的集团(000333.SZ)和纳思达(002180.SZ)分别计提了301.60亿元和81.59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这些极端案例显示了个别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存在较高的风险,且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巨额商誉可能迅速变成财务黑洞,导致企业业绩急剧下滑甚至亏损。这进一步说明了对商誉进行合理评估和监控的必要性。

 

3.2 商誉暴雷典型案例分析

3.2.1 坚瑞沃能案例

坚瑞沃能(300116.SZ)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和销售的公司。2017年,该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形成了高额商誉。然而,2018年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绩迅速下滑,最终导致商誉大幅减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案例,探讨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如何避免不合理的高溢价并购,以及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

 

3.2.2 中国石油案例

中国石油(601857.SH)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公司之一,其商誉主要集中在上游资产的并购中。2018年,国际油价波动较大,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从而引发了商誉减值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石油在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事务所在审计其商誉时的难点与重点,揭示出大规模并购后商誉管理的复杂性。

 

3.2.3 *ST保千案例

ST保千(600078.SH)原称为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主营视像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7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积累了高额商誉。然而,2018年公司业绩急剧下滑,核心原因是并购标的未达到业绩承诺,且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最终,公司被迫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ST保千的案例突显了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对业绩承诺和市场变化风险的评估重要性。

 

第四章 事务所审计视角下的商誉暴雷责任分析

4.1 事务所审计责任界定

4.1.1 事务所在并购中的角色

会计师事务所在并购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包括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审查、并购交易结构的设计、商誉初始确认以及后续的商誉减值测试等环节。事务所不仅要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还需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协助客户评估并购中的各类风险。此外,事务所还需依照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处理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

 

4.1.2 当前审计准则对商誉的规定

根据现行的审计准则,事务所在涉及商誉的审计工作中需遵循严格的程序。首先,对于商誉的初始确认,必须确保并购对价的合理性以及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其次,每年年度审计期间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反映其真实价值。若发现商誉存在减值迹象,需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相应的披露。此外,准则还要求事务所在高风险并购项目中采取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以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

 

4.2 事务所在商誉暴雷中的具体责任

4.2.1 风险识别不足

在众多商誉暴雷案例中,事务所普遍存在风险识别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并购初期未能充分评估目标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变化,导致商誉初始确认过高。某些事务所过于依赖客户提供的数据资料,缺乏独立的调查和验证程序,使得潜在的财务隐患未能及时发现。此类行为不仅增加了客户的财务风险,还损害了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4.2.2 审计程序不到位

一些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存在程序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在商誉减值测试中,未能严格按照准则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计算。部分事务所仅依赖于表面的数据对比,忽视了对底层业务逻辑和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此外,对于已经识别出的减值迹象,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财务报告中的商誉价值严重偏离其实际状况。这种程序上的疏漏使得审计结果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4.2.3 关键审计事项处理不当

在处理关键审计事项时,事务所需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然而,不少事务所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在商誉初始确认阶段,未对并购溢价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导致初始商誉价值偏高。在减值测试过程中,未能科学地选择减值模型和关键假设参数,使得减值准备的计提流于形式。此外,对于复杂的并购交易结构,部分事务所未能全面揭示其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造成审计报告的信息披露不完整。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审计质量,还使得企业在暴雷后难以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和损失控制。

 

4.3 事务所内控管理与外部监管的影响

4.3.1 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障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一些案例中,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内部复核和质量控制环节缺失,使得低级失误和主观判断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此外,部分事务所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和职业培训体系,员工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些内部控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得事务所难以在复杂的并购交易中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

 

4.3.2 外部监管的力度与效果

外部监管是促使事务所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看来,监管部门对于事务所的监督力度仍显不足。一些事务所因未能履行勤勉义务而被追究责任的情况较为罕见,导致部分事务所心存侥幸,放松了对自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事务所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由此,提升外部监管的力度和效果显得尤为必要,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才能促使事务所切实履行其职责,提升整体审计质量。

 

第五章 改善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建议

5.1 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5.1.1 内部控制机制优化

事务所应建立并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首先,需设立独立的内部复核部门,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其次,应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流程,涵盖项目承接、审计计划、现场工作、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此外,应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监控和记录,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透明度。最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响应。

 

5.1.2 高素质审计团队建设

审计团队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因此事务所应重视高素质审计团队的建设。首先,需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和选拔流程,确保引进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审计人才。其次,应建立持续的职业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研讨会,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推行导师制或师徒结对机制,通过资深会计师的指导和带动,加速年轻审计人员的成长。还应设置职业道德守则和激励机制,确保审计团队在工作中保持独立性和职业操守。

 

5.2 强化外部监管与行业自律

5.2.1 监管机构的角色与责任

监管机构在保障审计质量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应加大对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确保事务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审计准则。其次,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业内人士和公众对事务所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此外,应强化对违规事务所的处罚力度,对严重违规行为实行市场禁入等严厉措施,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作用。同时,监管机构还应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5.2.2 行业自律组织的规范作用

行业自律组织在维护行业秩序和提升行业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制定并推广统一的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标准,督促事务所遵守行业自律要求。其次,组织开展行业内的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表彰优秀事务所和个人,树立行业标杆。此外,建立行业内的沟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促进事务所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还应加强对新法规和新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帮助事务所及时了解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后,建立诚信档案系统,记录事务所的执业情况和违规行为,推动行业内诚信建设。

 

5.3 提升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5.3.1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升信息透明度的关键。首先,应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指南,明确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应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特别是对于并购商誉等关键信息,需详细披露其形成过程、变动原因以及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其次,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审核机构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推行信息披露激励机制,对于信息披露及时、透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公开表彰,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最后,建立信息披露的问责机制,对于信息披露不实或隐瞒重要信息的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予以惩处。

 

5.3.2 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

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助于事务所更好地履行职责。首先,企业应主动加强与事务所的沟通,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并为事务所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其次,事务所应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定期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会晤和交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情况。此外,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还应推动建立行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等第三方沟通平台,定期组织企业与事务所的对话与交流活动,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后,建立紧急情况信息通报机制,对于重大事项或突发状况,企业应及时向事务所通报,以便事务所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对2018A股上市公司因高商誉导致“暴雷”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视角探讨了各方的责任。研究发现:

 

高额商誉的形成主要源于企业并购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过度乐观预期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商誉暴雷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策略失误、市场环境变化及监管不力;

会计师事务所在商誉暴雷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风险识别不足、审计程序不到位以及关键审计事项处理不当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建议,包括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强化外部监管与行业自律、提升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信息透明度等。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文对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暴雷”现象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数据样本局限:本文主要基于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可扩展至更多年份的数据以验证结论的广泛适用性;

研究视角单一:本文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角度展开研究,未来可以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监管机构)的视角进行补充研究;

实证分析有限:本文采用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较为有限,未来研究可采用更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和建模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