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创新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 业务可以继续发展。 本文围绕我国金融业城市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银行和信贷资产证券为例,在充分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未来的创新。  
关键词:金融创新; 发展状况; 城市金融; 建议
 
 金融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 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在充分考虑微观利益和宏观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要在制度安排、业务品种、金融金融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变革和发展。 仪器。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理论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金融创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股票期权的引入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金融交易技术和金融支付技术的创新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大量交易成本; 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金融创新,可以满足这些经济主体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可见,金融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一、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
 (1)个体业务特点不突出
一是银行没有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 对自身实际情况、市场竞争和未来业务发展的了解; 二是各家银行的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近年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5%左右。 三是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新业务发展滞后,业务仍普遍以贷款和传统中介业务为主; 四是网点设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图1
 
 
根据如图 1所示,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综合发展研究所发布的《2012 年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截至 2010年,商业银行网点数量排名前三。 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均超过2000个; 前十名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2)金融服务落后
 2012年,安徽省铜陵市消费者协会对银行服务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在发放的200份有效问卷中,36.5%的消费者表示银行业务排队时间过长;  17%的消费者反映银行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理不及时、不合理;  12%的消费者认为银行员工服务态度差。  “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银行服务营销理念并未落实到银行服务的各个环节。  
 (3) 粗放的管理方式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监管约束,当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如客户管理不准确、风险管理滞后、资金管理水平低、运营不灵活高效等,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 市场的变化必然影响银行业经营业绩的好转。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05年,2007年国务院批准扩大试点范围。2005年至2008年,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共11家 机构参与试点,试点成功。 发行17期,总量667.83亿美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2009年至2011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部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步伐放缓,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实际上停滞不前。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通知》,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1.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
 (1)审慎监管过度,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  
 受托机构的设立和证券的发行,现行相关法律规定。  2005年4月20日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受托机构必须是信托机构,因此参与试点的商业银行只能依靠 现有的信托公司。  ,不得以银行名义设立和投资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公司法》以最低注册资本为基础,对信托机构的投资种类进行了严格限制,增加了受托人的经营成本。 同时,《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也对公司和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条件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限制了受托人发行的资产支持债券的种类。  
 2005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对投资者最关心的资产池信息的程度和范围没有具体的披露要求 .  
 (2)税收政策不足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2月2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总体体现了税收中性和避税的特点 双重征税。 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印花税、营业税和所得税进行了规定,并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但该通知的法律水平不高,针对性太强,仅适用于目前的交易结构。 从长远来看,它无法适应未来交易模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2.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现状
 信用评级机构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评级机构的“帮凶”有很大关系关联。 出于利益,评级机构为了迎合发行人而虚报高水平,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目前我国大型评级机构仅有大公、中诚信、联合和上海新世纪4家。 信用评级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各种问题。  
 (1)信用评级供需失衡。  
 一是我国银行发行债券,只进行内部评级,基本不进行外部评级; 其次,大部分大型企业,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国内评级的积极性不高。  ,国内融资对他们来说并不难,评级公司的评级对这些公司的融资影响不大; 另外,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年度经营数据,2010年全年中国证券公司106家实现营业,营业收入1911.02亿元,绝对规模仅相当于净额。  1970 年代中期美国证券业的收入水平。  2012年,我国证券公司从2011年的109家增加到114家,但总收入水平下降4.77%,从2011年的1359.50亿元下降到2012年的1294.71亿元。 我国证券业发展滞后 也阻碍了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2)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强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资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信用评价方法不规范,信用质量不高 产品不高,行业权威性和公信力还没有真正确立,信用评级行业面临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弱,而不是单个评级机构公信力弱的简单问题。 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和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2011年4月申请进入美国市场时被拒绝,这意味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化受挫 ,而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外国评级机构低估和国内评级机构未获认可的双重困境。
(3)缺乏竞争
在美国 在美国,A.M.Best 专注于评级保险公司,穆迪和标准普尔专注于资本市场的债务评级,Lace Financial Services 专注于评级金融机构评级,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评级机构具有“普遍性”。结构上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不同等级的产品之间只有细微的改动。 差异化逐渐弱化,信用评级市场竞争惨淡。  
二、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
 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是偶然现象。 科技的进步、金融监管的存在以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所暴露的风险是金融创新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掀起了世界金融创新的浪潮。 由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金融业进入了无纸化运营时代。 金融要素重组具有更大发展空间,促进金融创新。  
(二)金融机构为逃避监管,被动创新
 受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约束,金融业经营范围有限,收入也受到影响。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金融业进行了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逃避当局的监管。 目前,我国监管部门正在逐步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管控,而这种积极刺激也将鼓励金融业积极创新。  
(三)金融全球化和风险激励创新
 全球化的深入正在迫使企业、投资者和政府同时面临新的风险。 全球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导致许多经济体出现问题甚至崩溃。 但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创新和快速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来帮助他们管理这些风险。 因此,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有效管理资产。  
三、我国城市金融创新发展新思路
(一)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 突出业务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不同类型银行 必须制定差异化战略,细分客户,定位市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比如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服务网络遍及全球的大型银行,为社会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 在部分具有优势的银行,重点发展领域业务,不断提高经营效率。  
 (2)积极探索移动金融,改善服务手段,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移动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渠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图2和图3。
 
 
图2
由图2可知,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就有3.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22%。
 
 
 
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迅速,占比越来越大,呈逐年上升趋势。  
商业银行在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应从服务手段入手,构建有竞争力的手机银行产品体系,以手机网络为媒介,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3) 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促进内部高效运作与协作 [h​​] 开展组织管理创新,构建新的内部管理体系。 业务流程实现高效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 在人才管理方面,采用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银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以人为本,打造知识结构的专业团队,提高分析和管理能力。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方向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确保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特别是基本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应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法规水平,尽快出台专项法律,完善交易结构的启动。 机构、受托机构和资产销售受到监管。  
2.完善相关税制
要研究出台更完善、适用范围更广的税制,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财政税收制度。 现行税制存在针对性过于强、过渡性明显的缺陷。 未来,交易结构将日趋复杂,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进一步扩大试点。 当前的信任模式制度安排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应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税收减免,鼓励该业务发展。  
3.扩大信用评级应用范围,提高公众信用意识
 扩大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带动评级市场需求增长; 推动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打破评级市场的区域封锁和行业封锁。 扩大信用评级的应用范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公众的信用意识,也有利于评级市场的发展壮大。 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信用资产证券业的发展。  
4.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评级质量管理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基本的业务运作规范、规范的业务流程、严格的评级委员会评级制度等; 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包括对各种模型的多重预测和检验; 打造丰富的数据库,包括自身长期积累和外部获取的基础数据库;  
5.确定市场定位,树立自身核心竞争力
 评级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长远发展 在市场开发、技术研究和业务运营良性互动的机制下,发展 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特色产品”,既满足投资者的市场需求,又具有国际竞争力。  ”,不断丰富和拓展为投资者服务的内容。  
四、总结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现代化生产 .  ,生活方式的不对称,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 显然,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呈现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而农村金融起步较晚,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各种问题。 研究表明,城市部门外部融资程度的提高会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部门外部融资程度的提高也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但 从长远来看,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将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但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放松,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因此,在适度发展城市金融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改变城乡金融二元结构,以此为基础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农村金融体系。 长期的社会福利水平。实现我国金融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钢.走中国特色银行转型之路[J].中国金融,2012,19:13-15
[2]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04:102-113  [3]吴显亭.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2,021:40-42
 [4]苏健,雷薇.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外部环境[J].中国金融,2012,21:45-47
 [5]郭田勇,褚蓬瑜.信用评级机构需发展与监管并重[J].中国金融,2012,21:52-53
[6]高雪琪.金融创新 金融业发展的生命——香港银行业创新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01.
[7]王胜 庞东.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金融与经济,
2012,02
 [8]段琳. 基于金融危机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2.
 [9]黄莹,高泽金.浅析金融创新的涵义及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12,03.
 [10]蒋樱.金融创新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