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06-19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得益于社会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经济金融环境的整体改善、银行业自身的战略倾斜等因素,2011年银行业中间业务继续高速发展。未来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中间业务管理将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金融服务;中间业务;金融创新
一、中间业务全面快速发展
2011年,全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064.05亿元,同比增长38.60%,明显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利息净收入的增幅。从中间业务收入总量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仍处于领先地位,5家大型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415.05亿元,占全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84.03%。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迅速提高到14%。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平均占比19.3%,高于行业整体水平5.3个百分点。而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呈现一定的分化趋势。
在各类中间业务中,咨询、顾问等投行业务费用增速最高,达到50%左右。与表外融资相关的担保承诺费增速也大幅提高,年增速达48%。此外,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也相应带动了理财和托管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44%,中小商业银行的增长率甚至达到84%。
二是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趋势显现。
1.各家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各有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业在拓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呈现出良性的分化趋势和特色。
大型商业银行依托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实施了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同时在围绕资本市场的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各类新兴中间业务领域表现出色。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挖掘自身品牌、服务、客户群和零售等现有优势的潜力,在银行卡和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快速发展。
一是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在2011年货币政策和信贷额度偏紧的背景下,通过加强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协同,大力发展债券承销、结构化融资、财务咨询等投行业务,既满足了客户的投融资金融需求,又促进了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
第二,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协调发展。不仅实现了代理费收入的快速增长,还通过代理业务衍生的增量渠道和客户群体,推动了理财业务、托管业务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3.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
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快速变化和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11年中间业务各类产品创新速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R&D和理财产品推出速度接近翻倍;优化连续结算和现金管理产品;创新投资银行业务;加大资产托管业务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银行卡新业务模式。
4.国际发展的特点日益显现。
一方面,中间业务的业务领域逐渐从国内向全球延伸。利用离岸人民币业务市场大发展的机遇,推出人民币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创新产品,满足客户全方位的业务需求。
另一方面,越来越重视本外币、境内外、离岸的联动发展。不断加强与海外分行的内外联动,提升海外资产管理的创新能力和投资水平,推出可转换定向投资理财产品、投资海外未上市股票的离岸人民币基金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全球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5.电子银行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快速提升,各类中间业务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2011年,主要商业银行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平均提高了7.8个百分点。二是远程和近场移动支付业务均取得创新突破。截至2011年底,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总数达到449.47万户,仅手机支付一项累计交易就达1079.9万户,累计交易金额24.32亿元。
第三,中间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
首先,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中间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进一步提升空间。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要素和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为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回旋余地。虽然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接近拐点,但社会经济文化的自由度在不断提高,使得劳动者的创业创新精神日益展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总方向没有变,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同时,经济增速虽然处于下行通道,但不会明显放缓。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各类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政府推出的一揽子财政、税收和金融改革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上述长期和短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历史数据显示,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与GDP增速高度相关,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存贷利差的收窄,对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会明显促进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可以预期,如果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直接融资的加速发展将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国加快了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围绕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新型中间业务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改革试点的重启将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盈利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大银行的证券化相关收入占全部非利息收入的1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规模较大,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第三,银行不断转型发展,将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深入发展和日益趋紧的监管约束,银行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业务转型、实现集约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高度强调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这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将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2011年,相对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投放偏紧等因素增加了中国非银行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的局部缓解,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将提前调整和微调,总基调将从2011年的大幅偏紧转向适度的定向放松。此外,与信贷投放紧张、争夺储蓄资金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理财业务,由于基础资产相对缩水,发展热情下降,将逐步回归常规增长趋势。
第二,监管政策的收紧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
2011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银行业的监管措施,对银行业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并发布了《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的通知》,提出存贷款不得以贷转贷、存贷挂钩、以贷收费、以利分成、以贷捆绑和搭售、上浮到顶或转嫁成本,服务收费要坚持“七不准”。
三是影响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审慎监管综合经营。很多时候,只有将各种跨领域、跨市场的金融产品有机匹配,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使得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同业。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近年来,虽然监管部门在服务收费、银行理财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监管措施,但仍然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银行中间业务的整体发展。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在详细的法律法规上仍有空白,相关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规范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前瞻性和适用性仍有待提高。
三是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中间业务不同于资产负债业务,也不等于公益业务。但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客户对此仍有一些误解。构建更加协调、可持续的银行与客户共赢生态环境,将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银行也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理顺。总体而言,银行对各类中间业务仍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营销机制,更多业务采取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导致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与银行提供的产品不匹配、不兼容。理顺条线、部门、产品、服务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构建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体协调推进机制,将是未来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四,发展速度会明显放缓。
未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将放缓,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是受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监管部门加强合规管理、消费者维权意识提高、银行综合议价能力减弱、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经营成本将逐步上升,手续费收入增速将明显放缓。
二是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速会有所回落。从需求来看,2012年通胀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明显会逐步回落,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会有所缓解,从而推动居民资金压力减小。从供给来看,随着流动性紧张趋于缓解,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争夺资金的热情正在消退,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全面升级也使得银行在发展相关业务时更加审慎稳健。
三是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国际结算相关费用难以快速增长。尽管国际贸易和投资仍存在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企业走出去趋势逐步显现、外汇政策日趋宽松等有利条件,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银行的国际结算相关费用不太可能大幅上涨。
第四,其他中间业务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拉动作用相对有限。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引擎,这将带动银行卡和国内支付结算业务的平稳快速发展。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改革明显提速,咨询顾问以外的投行业务表现也将值得期待。
五、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战略
为了迎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实现中间业务更加均衡、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银行业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坚持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与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应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产品开发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有效引导相关行业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产业布局优化等领域的支持和倾斜。
二是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银行业在发展投行业务时,将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优”融资工具等债务工具的承销和推广,积极将中小企业纳入现金管理的目标客户,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中小企业节约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三是与推进科技创新相结合。银行业应加快支持科技创新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如加大与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等新兴金融业务的合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为这些机构筛选和确定优秀项目,并从中获取手续费收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私人银行等高风险承担客户匹配和供应相应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取理财手续费收入。
2.坚持依靠服务、创新和管理。
一是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银行业机构要切实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实施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全面改造和优化,不断提升营销和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是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银行业将更加高效地利用传统和新兴中间业务产品、资产负债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行内和行外金融产品,围绕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开展组合创新;结合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积极突破近场、远场移动支付等移动金融产品的创新,让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客户。
三是切实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银行业将继续加强中间业务需求管理,实现客户精准识别和分层服务;持续优化中间业务全流程运作,实现中间业务高效运行;增强对内控机制的认识,不断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和内控文化培育,实现中间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投稿咨询 投稿咨询

投稿咨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