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01 点击: 286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至今,在当前世界经济大环境下,基于中国在沿线国家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中国向该地区输出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反映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政治、安全、汇率、法律合规、项目风险等。根据前述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金融服务能力的相关做法,包括加强风险管理、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做好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利用好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等战略手段。

关键词:金融服务能力一带一路现状风险效率

一、“一带一路”发展背景及金融服务现状

金融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促进社会资本有效流通的关键。它通过集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同步,金融服务能力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以确保对实体经济的积极贡献。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银行业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增长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展现了金融服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金融体系发展尚不成熟,这导致其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难以获得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曾指出,尽管全球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突破120万亿元,但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投资却极为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普遍认为这些项目风险过高,缺乏投资意愿。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外商净投资额从GDP总额的2%下降至不足1%。这一趋势表明,传统国际资本流动并未显著改善这些国家的投资状况。然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制,可以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确保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在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金融风险始终贯穿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两大风险因素包括:一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面信息掌握不足,涉及政治、文化、习俗、宗教、法律及经济环境等多个维度;二是社会外部性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国家间的政策、外交关系以及贸易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无论是在信贷初期审查时的风险识别不充分,风险评估不够谨慎,还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监控和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暴露。此外,后续的风险缓解和处理也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从风险类型分析来看,“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可能遭遇多种风险

1.政治和安全上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金融服务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引入了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境外贸易与金融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与安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涉及的国家民族结构复杂,宗教势力众多,文化多样性显著,其中半数以上国家的穆斯林人口超过50%。地缘政治局势错综复杂,许多国家和地区曾为殖民地或附属国,部分地区欠发达,政局不稳定,容易发生政权更迭和政治内乱等风险,甚至部分地区恐怖活动频繁,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某些国家还存在对中资企业投融资和贸易活动的政治壁垒。因此,政治、安全及社会营商环境风险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具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要求中资机构具备强大的国别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2.主权和债务风险

主权风险是指一国政府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政治经济动荡,无法或不愿履行其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国际金融机构购买主权债券或提供贷款时尤为显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不稳定,负债率高且财政赤字严重。大规模建设增加了负债率和违约风险。因此,国际金融机构在与这些国家开展业务时,需要具备强大的研究和判断能力来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

根据2017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主权国家的评级结果,这些国家面临的主权风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中高风险区间。具体而言,被评定为BBB级及以下的国家数量达到了50个,而被评为低风险的国家(即AAA、AA和A级)仅有13个[2]。这一评估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结论基本一致,其中标准普尔指出,在考察的42个相关国家中,多数存在较高的主权风险不确定性,其偿债能力相对较弱,存在违约的风险

3.当前金融服务能力评估

“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金融服务能力的总体水平近年来有显著提升,但依旧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中资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并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扩大业务范围。例如,工商银行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提供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方位服务。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重大项目融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数中资金融机构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对于中亚、南亚和东欧等地的市场渗透相对有限。同时,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服务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总体来看,虽然已有显著进展,但金融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金融环境复杂多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环境复杂多样,给跨境金融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政策变化频繁、法律体系不健全,增加了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此外,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差异较大,金融机构在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在乌克兰危机期间,中资银行在俄罗斯的业务受到制裁影响,需要迅速调整战略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5.跨境金融风险管理难度大

随着中国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其面临的跨境金融风险日益复杂。首先是信用风险,由于“一带一路”项目涉及大量跨境贷款和债券发行,部分项目所在国信用评级较低,违约风险值得关注。其次是市场风险,尤其是汇率风险,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可能对跨境投资项目的财务稳定性产生影响。最后是操作风险,机构在国际业务拓展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要求和业务流程,这对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6.金融创新不足

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整体而言,金融创新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多数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业务扩展中仍然依赖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针对沿线国家特定需求的创新性金融解决方案。例如,在伊斯兰金融合规方面,金融机构对相关产品的创新和应用仍显不足。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处于初级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项目评估和客户服务等领域。

7.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系完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导致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面临挑战。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市场相对成熟,金融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而中亚、南亚及部分东欧国家则处于金融体系欠发达状态,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展业的难度较大。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金融资源难以实现均衡配置,限制了整体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文化和消费者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机构在提供跨境服务时需要充分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需求。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需求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之一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设施等。这些项目通常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建设周期长、回报周期久,因此对融资的需求极为迫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其他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这些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公共资金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吸引私人资本的参与同样至关重要。此外,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涉及多国合作,融资结构复杂,需要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如项目融资、公私合营(PPP)模式等。

2.贸易融资与结算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贸易融资和结算服务的需求也显著增加。传统的贸易融资工具如信用证、汇票等仍然广泛应用,但面对复杂的跨境交易场景,需要更多创新型的贸易融资产品,例如供应链金融、出口信贷保险等。此外,为了提高结算效率,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跨境人民币结算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能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还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3.直接投资与并购金融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全球化布局,这对直接投资和并购提出了巨大的金融需求。企业在进行跨境投资和并购时,需要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包括投资咨询、融资方案设计、风险管理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项目贷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同时,法律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并购活动面临诸多挑战,金融机构需要提供专业的法律合规服务,以及创新性的担保和保险产品,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4.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对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首先,沿线国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以满足不同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偏好。例如,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成本资金;资产证券化则有助于提高资产流动性。其次,个人客户对跨境理财、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上升。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和资产配置方案。此外,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全面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需求,可以看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不仅关乎单个项目的成败,更是整体战略推进的关键。在下一章中,将进一步评估当前金融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1.金融创新策略

1金融产品创新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金融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机构需要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推广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东方集团在其项目中引入供应链金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开发跨境保险产品也是关键,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出海风险。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银行在欧洲中期票据市场中引入“玉兰债”,成功募集到数亿欧元,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2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除了产品创新外,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样重要。金融机构应探索电子化与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例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境供需信息的高效匹配。另外,移动金融服务车、便携式支付终端等创新模式也能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有效开展业务。招商银行通过其“招银汇通”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在线融资服务,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此外,金融机构还应注重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应用,通过与国际伙伴协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可行性。

2.金融合作机制优化

1多边金融机构合作

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联合融资、知识共享和技术支持等方式,与中国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例如,AIIB自成立以来,已在多个“一带一路”项目中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此外,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可以在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获得更多经验,提升其国际化运营水平。工商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共同在非洲设立合资银行,进一步推动了中非金融合作。

2跨国金融合作

跨国金融合作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各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代理行关系、清算系统、项目融资等方面加强合作。例如,中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中国银行通过与新加坡DBS银行合作,成功发行了多笔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债券。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农业银行收购乌克兰的Kresbanki,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东欧地区的业务网络。跨国金融合作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还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3.政策支持与保障

1政府间政策协调

政府间的政策协调对于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沿线国家应在金融监管、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协调,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通过与多国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跨境金融服务的政策衔接。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与多个国家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跨境结算提供了便利。此外,通过建立国际商事法庭等机构,解决跨境金融纠纷,提升法律保障水平。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年成立了国际商事法庭,专门处理国际商事纠纷,为跨境金融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金融监管协调

金融监管的协调对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共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国银保监会积极与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监管协调。例如,与阿联酋央行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在金融科技和监管沙箱方面的合作。此外,通过建立区域性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如中英法德等国参与的监管合作论坛,分享监管经验和最佳实践,提高跨境金融活动监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案例分析

1.中欧班列融资案例分析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物流通道,其稳定运行对区域经贸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融资问题一度成为制约中欧班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协作,以及创新融资模式,成功解决了中欧班列融资难题。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为中欧班列相关项目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向中欧班列项目发放贷款超过100亿美元,覆盖了铁路建设、物流枢纽和跨境电商平台等多个领域。此外,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金融产品为中欧班列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一家物流公司提供了3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其在欧洲市场的扩展。此类融资举措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提升了中欧班列的整体运营效率。

2.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金融支持案例分析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之一,涵盖了交通、能源、港口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金融支持在整个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工作组,负责推动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巴基斯坦国家银行(SBP)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多项融资协议,涉及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例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提供长期贷款,支持了苏基·克纳里夫水电站等关键基础设施项目。此外,多家中资银行还在巴基斯坦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在伊斯兰堡设立了分行,并在当地市场推出了多种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金融支持措施,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3.陕西自贸区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案例

陕西自贸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积极探索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区内金融机构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创新产品等多种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服务能力。秦农银行在陕西自贸区内率先推出了跨境金融电商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高了交易透明度和融资效率。例如,一家小型外贸企业通过该平台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出口信贷,有效缓解了资金周转问题。此外,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与多家国际银行合作,推出了“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专门为区内企业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等服务。通过这些创新举措,陕西自贸区的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金融服务能力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策略与方法。研究发现,金融创新、金融合作机制优化和政策支持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关键路径。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如供应链金融和跨境保险产品,可以有效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同时,多边金融机构和跨国金融合作的深化,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源的流动与整合。此外,政府间的政策协调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也为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服务水平,还为其他区域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能力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复杂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一步探索金融科技在跨境金融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研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合作机制,特别是如何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对金融合作的影响;再次,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最后,深入研究区域间金融合作的最佳实践,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模式。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