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区域经济
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随着东盟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从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占有率低、营销渠道复杂、专业人才不足、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营销;研究
 
多年来,广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区域地位。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日照时间长。这样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广西盛产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其中甘蔗、亚热带水果、油料作物、蔬菜、木薯等是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在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形势的紧迫,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产品经济形势的发展。  广西应充分把握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网络营销建立农产品营销模式,提高广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展广西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快速推进广西产品现代化。  
一、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东盟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产品供大于求,这就决定了广西农产品必须提高自身知名度,进而通过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来提升在全国农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东盟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与中国广西相比,东盟农产品生产在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上优势明显。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国际农产品涌入广西市场,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同类农产品逐渐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如何提高广西农产品在各个市场的品牌竞争力,稳定市场份额,是大多数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向高品质需求转变。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新鲜度、多样性和安全性,对品质、质量和区域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提升。  在这种形势下,广西农产品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推广应进一步加强。外形美观、色泽鲜艳、包装精美,将为广西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农产品结构性产品过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和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产品市场各类农产品逐渐供大于求。但由于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买卖双方的市场地位发生了变化,卖方市场出现了结构性产品过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流的发展,买方市场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区域产量过剩加剧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二、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分析
品牌开发是农产品创造无形资产的过程,是迅速与其他农产品区分开来并建立分部的标志,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在全国仍然较低。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大多是传统农户自发完成的,生产的集中度和规模都不高。对于分散的商业模式,很难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  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销知识缺乏,品牌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经营模式以农户小规模生产为主,农户习惯了长期的生产销售方式。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资金不足,严重缺乏农产品营销知识和品牌建设,难以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主体。  另一方面,在农产品经营上,农民自身在品牌观念上存在误区。对于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这些误区被一些机构或大企业认为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实施进程。  
 (二)农产品品牌无特色,市场占有率低
一些农产品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市场占有率不高,作用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难以形成持久的品牌竞争力和生命力。  甚至在部分地区,一个产品自立门户、多品牌的现象,扰乱了消费者对区域品牌的识别和认同。  农产品是一类受季节影响大、销售周期短的特殊产品。没有一些特色品牌文化的支撑,同质化的产业结构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三)营销渠道复杂,影响品牌营销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几个流通环节,如产地→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市场中间商或超市→消费者等。销售渠道长且复杂,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品的上市,对于储藏保鲜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非常不利。  此外,广西农产品地理位置优越,但很多农产品没有形成区域品牌,销售渠道半径和覆盖面不足,没有合理利用新媒体拓展品牌渠道,使得部分地区农产品过剩现象依然存在。  
 (四)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电商发展不平衡
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产品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农产品品牌网络建设缓慢,专业营销人才缺乏,农民经营难度加大。  第一,无法通过大数据及时捕捉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面对各种信息,无法进行准确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只能靠个人主观判断做市,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差。  二是电商平台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运输成本比较高,信用体系不高。虽然网上销售普遍,但“小众特色”电商的培育还不够。  
 (五)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但现实中,很多农民还不明白什么是标准化。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专业知识难以普及,技术标准不配套、操作不规范,部分地方农产品生产无标准可循。  二是培训体系不完善,政府驱动力低,农民标准化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培训发展。  三是规模复制效应不强,标准化在各农产品体系中的实施力度不强,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农民自主措施较多。  因此,国内农产品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农产品产业链不完善
在现代产业背景下,广西很多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只重视农产品的基地生产和建设,对农产品深加工、包装、渠道销售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不够重视。  这使得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处于半畸形状态,过于依赖自然环境等因素,忽视了品牌建立带来的溢价效应。  因此,要想在广西农产品经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必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实施前后向一体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推进广西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
政府和各地农业部门要搭建大数据公共平台,积极开展广西农产品推广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树立和打造广西农产品强势品牌。  同时,要建立专业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吸引更多的资源参与产销对接,加强监管和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广西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长效制度。  
 (二)优化营销渠道,降低成本
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缩短优化,实现科学合理的创新营销方式,建立安全快捷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比如“互联网加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可以宣传产品信息,实现产品交易,减少库存压力,减少营销渠道的中间环节。  同时,要加强营销渠道的配套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机构和组织在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实现广西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流通机制,降低销售成本,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三)强化品牌意识,提升知名度
广西的农产品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品没有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上独树一帜。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统一观念,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名牌包装产品和设施的商标意识,促进农产品的品牌销售。  首先,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实现农产品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和技术要求,确保坚实的产品质量基础。  其次,引导广西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完成商标注册,加快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品牌特色化、组织化程度。  最后,打造一批“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等知名农产品,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其品牌影响力,并辐射带动其他产品,从整体上提高广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推进标准化规模建设
农产品标准化是特色形成的基础,需要政府、农民等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  首先,要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资金投入。  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以质量安全检测为主,适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通俗易懂的农产品标准的培训和宣传,让更多的生产经营者掌握和执行标准,为加快标准化进程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基地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标准化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农业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单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农产品品牌营销推广上,以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有效建立广西特色农产品大市场体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安全标准化,实现和完善品牌产业链。  当“互联网+”思维与农产品紧密结合时,农产品产业链的每个阶段、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更多的创新。  依托网络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农产品生产、保鲜、销售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业链,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延伸产业链发展,推进整个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化进程。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农产品品牌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将是保持产品持久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核心。   
参考文献:
[1]伍锐.农产品品牌营销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5)
[2]孟扬.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2016(07)
[3]魏彬.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6(04)
[4]杨洁,尹启华.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