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区域经济
质量建设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208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编辑:马建伟

摘要: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探讨了在质量建设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优化社区参与来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效能。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尽管海南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社区居民参与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等策略,旨在为海南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质量建设;优化策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强调要注重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海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其乡村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因此,探讨在质量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社区参与来提升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海南乡村旅游社区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了解当前社区参与的具体模式、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实际参与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探讨优化社区参与的策略: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海南的社区参与优化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等。

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建议,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全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支持。

实地调研:选择海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社区居民的参与情况等。

深度访谈: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居民、旅游从业者、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对社区参与的看法和建议。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成功的社区参与模式进行剖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综合评价与建议: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优化策略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思路,本研究力求全面、系统地揭示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章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 海南乡村旅游概述

2.1.1 乡村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以农村区域为主要旅游目的地,体验乡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乡土文化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

自然性:乡村旅游依托于农村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自然景观吸引力。

文化性:乡村旅游融合了大量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参与性: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各种农业活动,如采摘、耕种、捕鱼等,增强了旅游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季节性:不同季节的农村景观和农事活动各具特色,吸引了不同需求的游客。

2.1.2 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分布

海南省以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乡村旅游的理想地点。海南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北部区域:以海口市为中心,周边的文昌市、澄迈县等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包括文昌孔庙、澄迈火山岩洞等。

东部区域:以琼海市为核心,包括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主要景点有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陵水的清水湾等。

南部区域:以三亚市为核心,涵盖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等地。主要景点有南田农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

西部区域:主要以儋州市、临高县为主,主要景点有儋州的千年古盐田、临高的恒大农牧产业园等。

中部区域:主要包括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等地。主要景点有五指山热带雨林、黎母山等。

2.2 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2.2.1 早期发展阶段

海南乡村旅游的早期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海南刚刚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旅游业开始起步,但整体规模较小,以自然风光观光为主,乡村旅游尚未形成系统的发展和规划。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主要以自发性的农家乐为主,规模小且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2.2 快速扩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海南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加大,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海南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乡村旅游项目逐渐增多,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点,如博鳌镇的沙美村、琼海的会山镇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2.2.3 质量提升阶段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海南乡村旅游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创新旅游产品等手段,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例如,陵水的清水湾、三亚的稻谷脑村等乡村旅游点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挖掘和展示本土文化,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此外,各地还积极推动“旅游+”模式,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 海南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

2.3.1 乡村旅游点的数量与分布

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各类乡村旅游点516个,分布在全省18个市县。其中,椰级乡村旅游点153家(四级椰级3家、三级椰级43家、二级椰级57家、一级椰级50家),这些乡村旅游点涵盖了休闲农庄、共享农庄、农家乐等多种类型。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和南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较为集中,北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3.2 社区居民参与现状

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逐步提高。许多乡村居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土特产、参与旅游项目等方式积极投身乡村旅游。同时,各级政府也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例如,琼海市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同时推动了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然而,总体来看,社区居民的参与仍存在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的问题,居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仍需进一步提升。

2.3.3 旅游收入与游客量

近年来,海南省乡村旅游的收入和游客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海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2.16亿元。乡村旅游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一些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乡村民宿等业务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外,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如文昌市的“椰子文化节”,琼海市的“潭门渔文化节”等,极大地活跃了当地旅游市场。

通过对海南乡村旅游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社区参与、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的发展中,需进一步优化社区参与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实现海南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3.1 社区参与的形式与内容

3.1.1 社区居民参与形式

在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最常见的是农家乐形式的参与,即居民通过开设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这种形式的参与门槛较低,易于操作,因此普及较广。此外,有些社区居民还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乡村旅游:

农产品销售:居民通过摆摊或开设小型商店,向游客出售本地农产品、纪念品和手工艺品。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增加居民收入,还能让游客体验到地道的乡村生活。

导游与讲解服务:部分居民经过培训,担任导游或讲解员,向游客介绍本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这不仅丰富了旅游项目内容,还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文化表演:一些社区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定期为游客表演本地传统歌舞和民俗节目。这种形式的参与既展示了本地文化,又增加了娱乐性。

合作模式:在某些地区,居民与企业或政府合作开发旅游项目,例如共建乡村度假村或旅游景区。这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项目的规模和质量。

3.1.2 社区参与的主要内容

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涵盖了整个乡村旅游产业链:

住宿与餐饮:这是社区居民参与的最主要形式。居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农业体验: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这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农事乐趣,还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手工艺制作:一些社区居民擅长传统手工艺,通过展示和教授手工艺制作过程,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乡村活动策划:居民积极参与组织乡村节日、集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乡村氛围,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环境保护与维护:居民自觉参与景区环境的维护和保护工作,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社区参与的动机与挑战

3.2.1 动机分析

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既有经济动机,也有社会和文化动机:

经济利益驱动:最直接的动机是增加收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即使是季节性或兼职性的工作,也能为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乡村旅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例如,改善了交通条件、供水供电等设施。

文化传承与保护:不少居民意识到本地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通过参与乡村旅游,他们有机会展示和传承本地的文化和习俗。

社区认同感:参与乡村旅游让居民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个人成长与发展:通过与游客互动和学习新技能,居民的个人能力和见识也得到了提升。

3.2.2 面临的挑战

尽管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但仍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利益分配不均:旅游收益主要集中在少数农户或企业手中,大部分居民并未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

缺乏专业培训:许多居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等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环境保护压力: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乡村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流失风险: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本地文化被过度商业化或异化,失去了其本质和魅力。

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海南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季节性影响明显:乡村旅游受季节影响较大,淡季时游客稀少,居民收入波动较大。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投入到旅游开发中,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挑战。

通过对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社区居民的参与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背后也存在诸多复杂的动机和挑战。未来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教育、改善基础设施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推动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

4.1 旅游开发利益分配不均

在海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利益的分配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当地居民往往无法公平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收益。以下为具体问题分析: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旅游开发的大部分收益集中在少数开发商或大户手中,普通居民很难分得一杯羹。这种情况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资源占用费低廉:大部分土地和资源被低价甚至无偿占用用于旅游开发,而居民未能获得合理补偿。这使大量本地居民对这些开发项目持反对态度。

就业机会不足:虽然旅游开发带来一定的就业,但多数岗位被外来人员占据,本地居民因技能不足等原因受益有限。这种状况导致了本地居民的不满情绪上升。

经济依赖性增强:部分地区因为依赖旅游收入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且脆弱。一旦旅游业遇到波动,当地经济容易受到重创。

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很多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医疗、养老、失业保障等。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经济波动时更加脆弱。

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目前缺乏透明、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许多开发项目在利益分配上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有一些政策旨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但在执行层面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落实,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

教育培训机会有限:本地居民缺乏接受系统培训和教育的机会,无法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难以在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好的岗位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开发商和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利益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通常不了解开发项目的详细信息和预期收益,导致他们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

法律保障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居民维权困难重重。这使得他们在利益受损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4.2 旅游开发存在利益冲突

在海南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冲突频繁发生。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商与居民的矛盾: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居民的利益诉求。这种矛盾在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等方面尤为突出。

政府与居民的博弈:政府部门在推动旅游开发时,有时采取强制性措施征地或拆迁,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抗议。这种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博弈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

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冲突:部分旅游开发项目过度商业化,导致传统文化被破坏或扭曲。居民对此感到不安和反感,认为他们的文化遗产被滥用或篡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旅游开发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压力。居民担心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

行业竞争与合作的困境:不同旅游项目之间竞争激烈,有时为了争夺客源不惜恶性竞争甚至相互诋毁。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行业内部矛盾加剧。

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平衡难题:一些开发项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规划和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后续发展乏力给当地带来不利影响。

五、海南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优化措施

 (一)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居民参与形式

海南旅游受淡季影响较大。只有开发多样化、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的参与范围。第一,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乡村旅游产品,给游客新的旅游体验,如农事游、果蔬采摘园、编织黎族工艺品等。二是增加市场空间大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农民定制游、商务休闲游、健康骑行游等。,并确定具有差异性和特色的地方乡村旅游主题。这样既扩大了居民参与的形式,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对外吸引力,又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树立了完整的旅游形象。第三,形成独特的黎苗风情、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色彩,增加居民旅游收入,调动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保障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

针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立足于根本,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保护他们的权益,让他们积极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使旅游发展持续稳定。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确保社区居民获得公平的利益收入,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首先,在居民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上,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企业要改善组织形象,这样旅游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利益分配才能更加公平合理。其次,积极鼓励和支持居民自觉参与当地旅游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支持居民创新农副产品;支持居民创造更多特色产品增加收入。另外,对于一些文化素质低、参与程度差的农村居民,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服务来获取旅游收入,保证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能够得到优先考虑。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不仅能让更多的居民受益,还能让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合作关系,共享旅游利益。

 (三)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据调查,海南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45.7%。他们的文化水平处于低端,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只是肤浅,乡村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加强居民知识技能培训是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关键和有效途径。今后,海南农村社区居民的培训内容将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意识教育:通过培训,让社区居民了解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念,对旅游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对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利用资源,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发展的热情。二是职业教育:通过对居民旅游经营活动的管理,以及服务礼仪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从政府角度,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委托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农村社区居民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如住宿服务、管理方法、旅游产品开发等。,让社区居民掌握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参与旅游发展。第二,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重视社区居民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第三,从社区村委会的角度,村委会要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前的知识普及工作,如定期召开座谈会、电视教学、广播广告等。,帮助当地居民更深刻地理解旅游发展的意义,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树立社区“主人”的形象

 (4)优化社区参与模式,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在社区参与模式方面,未来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规范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的“政府+农户”、“企业+农户”社区参与模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利益度。同时,未来将不断引入“股权制”模式和“农村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丰富社区参与模式;在参与机制方面,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保护机制,确保社区居民获得合理收入的权利;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此外,完善和颁布合理有效的旅游法律法规,将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权利融入旅游发展规划和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权利得到落实,同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利益,以提高水平,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

 

五、结论

通过研究海南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发现海南社区居民参与高水平的乡村旅游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区居民的被动性、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仍是社区居民高层次参与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优化乡村旅游社区的参与模式,建立相应的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协调企业与居民的利益分配关系;鼓励和组织居民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随着社区居民参与度的不断提高,海南的乡村旅游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继续走上一条快速、稳定、优质、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廖军华.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1).

[2]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3]孙厚启 ,蔡云峰.强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3(1).

[4]周莉.浅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J].商业文化月刊,2011(3).

[5]赵多平,张燕.旅游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3).

[6]李云.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7]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吴亚云,李霞,章牧.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参与研究—以三亚槟榔河为例[D].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