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勇
(富滇银行临沧孟定支行,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质量特征的农产品,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但特色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收益慢,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风险高。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金融支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了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特色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3;F832
一、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金融支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农业融资渠道单一、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薄弱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特色农产品金融服务体系,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1.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不健全
在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建设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政策效果还不够明显。其中,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支持缺乏法律依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但是没有关于特色农产品的法律法规,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划分,使得金融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二是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由于各地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同,各地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通过制定完整的政策体系加以规范。三是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机制建设缺乏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范围狭窄,对特色农产品生产支持不足。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少,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种植养殖周期长、生产风险大等,银行不愿意将贷款资金投放到农村;其次,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由于其服务功能不完善,在满足特色农产品生产资金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由于金融市场中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产生大量的风险。因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增加对农业发展的信贷投入,以降低风险和控制成本。
3.金融创新力度不够
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支持需要不断创新。但由于农业本身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慢等特点,金融支持显得力不从心。在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金融创新活动大多集中在传统信贷产品上。由于特色农产品具有数量少、分布广、产量低、周期长、收益慢等特点,金融机构很难根据其特点进行创新。从农村来看,主要使用传统的信贷产品,如农民联保贷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等,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尝试发展小额信贷业务,但由于小额信贷业务准入条件高,需要抵押物,因此在农村地区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创新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特色农业金融产品,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信贷产品单一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产品还比较单一。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只提供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传统信贷服务,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够。但是,一些商业银行也把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和城镇居民的消费信贷上,对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重视不够。调研中了解到,一些金融机构根据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和经营特点,推出了农民联保贷款、科技人员贷款等一系列特色农业贷款产品,但这些产品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说明当前金融机构对特色农产品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5.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提供财政扶持,减少资金投入风险,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导致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于往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章节数量较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文件第六章节聚焦到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拓宽,并从农民就业、农业经营、财产权益三方面进行了部署。然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远远不足,农民收入低、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受到限制,最终会影响到金融机构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6.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
特色农产品生产风险高,市场不确定性强。它对自然条件、市场因素和农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导致农民融资风险得不到有效补偿。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生产主要依靠政府和农民自己解决资金问题。但是,政府和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般不会出现导致破产的信用危机;而农民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往往会得到政府的帮助。但事实上,我国特色农产品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农民对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依赖度很大。比如,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农民对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解决好农民和农户在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解决金融支持特色农产品过程中农民和农户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为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措施
1.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从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来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农村金融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支持,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合理规划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资金和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不仅可以为特色农产品生产者和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障,还可以解决特色农产品发展中遇到的风险问题。鉴于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应该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比如在农作物、牲畜、水产品方面建立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机制。第三,积极拓宽特色农产品融资渠道,加快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开发力度。一方面是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开发。比如通过互联网、电商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最后,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农村地区政府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特色农产品金融服务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产品种类。通过在特色农产品产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联系,提高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第三,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作用,拓宽资金来源。邮储银行可以利用其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为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最后,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条款。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此外,政府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特色农产品金融服务中,政府应该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
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解决特色农产品金融支持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财政收入方面,对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给予必要的补贴;在政策引导方面,对特色农产品金融业务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信贷投入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强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能力。此外,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以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若干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满足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3.创新特色农产品融资方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鉴于我国特色农产品融资方式单一,应积极创新特色农产品融资方式,拓宽特色农产品融资渠道。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在发展特色农产品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农民提高信用意识,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信贷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各种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满足农民融资需求。其次,要创新特色农产品信贷产品。要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比如可以根据农民的种植经验和管理能力,开发信用贷款模式;还可以发展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能力的信用贷款模式;我们还可以开发一种基于农民家庭成员共同责任的担保贷款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研发与特色农产品生产相关的农业保险产品。比如可以积极发展与特色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还可以发展灾害保险等与特色农产品生产相关的险种。最后,要创新特色农产品金融服务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完善农业贷款担保体系,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农民对特色农产品的金融需求。比如可以创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担保方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特色农产品的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比如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获得资金。同时,为实现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有效支持,金融机构应积极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参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此外,金融机构在农村建设特色农产品产权交易市场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管理。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中,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情况合理设置交易市场。比如可以对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中小企业、家庭农场进行统一管理。金融机构在完成特色农产品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后,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比如,可以根据农村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合理设定银行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此外,为拓宽特色农产品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还应加强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比如可以根据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4.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对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首先,应加快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保险公司、政府和农民在农业保险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的监管。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防范、政策制定和政策宣传方面的优势。再次,加快农村财产抵押贷款工作,通过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担保方式,为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好的信贷支持。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保险制度,通过保险来保障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此外,要加快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体系建设,将目标价格与农业风险补偿相结合。同时,应加快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农业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5.丰富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极大地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全国。一是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在我国农村,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农产品销售难,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二是创新特色农产品营销方式。在农村,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许多农民仍然在使用原始的营销方法来销售他们的产品。所以要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创新,比如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利用社交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平台宣传推广产品。三是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以企业为中心创新开发产品和服务。在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6.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促进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资金投入;第二,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金融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在加大资金投入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如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第二,积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比如降低特色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通过直接补贴农业或间接补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积极运用财税优惠政策,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减税,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第三,积极运用金融支持政策,通过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金融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7.构建新型农村信用体系
要建设新的农村信用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一套包括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包括其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财务状况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信用评价信息,通过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对于农民,应积极推进农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民个人档案信息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农民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对农民信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农村金融服务应与征信系统有机结合,以征信系统为基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中,银行机构更注重对农户信贷业务的支持和服务。比如,在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农村信贷业务范围;银行机构在办理特色农产品贷款业务时,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效率;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可适当放宽条件,降低贷款门槛。此外,银行机构还应大力推广“银政保”业务,即政府主导、保险公司为核心、银行为辅助的农业信贷模式。通过“银保政保”业务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8.健全特色农产品风险补偿机制
(1)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抵押担保制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业机械和农业设施等抵押担保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政府要设立特色农产品抵押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农业设施等抵押贷款后出现坏账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补偿。此外,还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的风险防范机制,让金融机构放心大胆地开展这项业务。(2)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业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明确农村土地、房屋等重要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让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经济组织签订合同;另一方面,要明确农民对集体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以及对集体资产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这样做可以消除农民与集体之间的纠纷和矛盾,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激发农民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创新特色农产品抵押贷款产品一是创新抵押贷款模式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特色农产品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产品模式;其次是创新贷款品种。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逐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最后,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比如在担保方式上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法国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进行抵押贷款;加拿大政府鼓励小企业和农民以个人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获得贷款;美国是政府担保的小额信贷模式;中国可以借鉴德国合作社的内部互保。(4)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创新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金融产品创新。首先,要根据当地农产品的发展情况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其次,要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增加特色农产品信贷投放。最后,要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建立特色农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政府应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同时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效规避风险。
三、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产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同时,要提高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晓鸣,卢瑛琪.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需要实现五大突破[J].农村工作通讯,2023 (5):43-45.
[2]尕么旺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J].现代农机,2022 (1):22-23.
[3]韩俊.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及政策走向[J].经济体制改革,2009 (1) :5-11.
[4]潘维宁.关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J].特区经济,2014 (7):139-140.
[5]万雅晨.基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分析[J].商讯,2023 (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