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3 点击: 503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摘要:本文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详细探讨了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风险。通过建立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研究发现,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显著的经济波动、技术适应性不足以及跨文化管理等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本文建议企业加强前期调研与风险预警机制,优化融资与投资结构,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并提升科技创新和管理能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实现稳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isks of overseas investment by Chinese petroleum enterprises, exploring in detail the political, economic, technical, and cultural risks. By establishing a multi-factor stepp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various types of risks ar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avoidanc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study found that Chinese petroleum enterprises face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political situations, significant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the overseas market.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se risk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enterprises strengthen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optimiz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s, implement localized operating strategies, and enh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hinese petroleum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table development in overseas investments.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石油市场已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其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逐步加大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投入,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海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显著的经济波动、技术适应性不足以及跨文化管理等多重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效识别、评估并管理海外投资风险,成为中国石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构建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维度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研究目的在于:
揭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源及其特征,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与预警能力;
量化评估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提出具有操作性的风险规避策略,助力中国石油企业优化海外投资布局,降低投资损失,提升国际竞争力;
丰富和完善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同类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文献综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避”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其次,结合中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识别海外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再次,利用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2.1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历程
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企业开始尝试小规模的海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及非洲、南美的一些边缘油田。这一阶段的投资主要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为主,项目规模较小,投资金额相对较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是早期的先行者,通过合作开发、股权收购等方式初步涉足海外市场。
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0年):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资步伐显著加快。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多个大型油气田的开发权益。
此阶段的海外投资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直接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涉及区域也从亚太扩展到全球。
成熟阶段(2011年至今):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经验积累,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入稳定发展期。企业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注重风险管理和效益提升。
此阶段,中国石油企业加大了对北美页岩气、中东常规油气等项目的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北极、深海等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上下游一体化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2.2 海外投资现状分析
2.2.1 投资规模与分布
截至2022年底,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的海外投资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炼化、管道运输及销售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
中石油: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运营着87个海外项目,主要分布在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和美洲地区。公司通过对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叙利亚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等重大股权收购,巩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地位。
中石化:其海外业务遍及28个国家,重点集中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家。中石化在2016年收购了加拿大油砂项目,标志着其在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市场的突破。
中海油:主要在东南亚的印尼、缅甸和英国的北海地区运营。公司在印尼拥有超过20年的成熟运营经验,并在鸟瞰静油田项目中持有股份。
2.2.2 投资方式与特点
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并购与收购:
这是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扩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中石油在2005年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在2013年完成了对伊拉克哈里伯顿油田的收购。通过这些并购行为,中国企业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获得现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合资合作:
为了分散风险和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合资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常见的投资方式。例如,中石化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Shell)在伊朗南阿扎德甘(Yadavaran)油田的合作开发项目,就是典型的国际合作案例。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降低独立承担的风险,同时吸收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独立开发:
在一些新兴国家或政局稳定的区域,中国石油企业也会选择独立进行项目开发。例如,中海油在印尼和英国的项目中,采取的是独立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全面控制项目运营,但也需独自承担所有风险。
2.2.3 主要挑战和问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政治风险:
东道国的政治局势不稳定是一大重要风险。例如,南苏丹的内战导致中石油在当地的项目被迫中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外,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国际制裁等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了投资的复杂性。
经济风险:
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油价持续低迷,给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汇率波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风险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以美元计价成本的项目。
技术风险: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中国石油企业在某些高端技术领域仍需依赖国外技术。例如,在北极和深海等极端环境下的开采技术仍有待突破。缺乏适应当地特殊地质条件的技术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失败。
文化差异与社会责任:
跨文化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挑战。企业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需要面对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社会抵制。例如,中海油在美国鹰滩页岩气项目中的文化整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环保问题也成为企业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任何环境事故都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 海外投资风险类型与特征
3.1 政治风险
3.1.1 政治稳定性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常常面临东道国政治稳定性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恐怖袭击等方面。例如,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期间,中石油在利比亚的两个主要项目被迫中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南苏丹的内战期间,导致中石化在该地区的项目中断。这些事件不仅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影响到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和战略规划。
3.1.2 政策变动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的不利影响。由于资源民族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东道国可能会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增加税收、调整矿区使用费或者实施更严格的环保规定。例如,委内瑞拉和俄罗斯近年来对外国石油企业的政策调整,使得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政策的不稳定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还可能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3.1.3 地缘政治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涉及到东道国与其邻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地区性政治事件对石油企业投资的潜在影响。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进行投资时,常常面临地区性政治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例如,伊拉克的地缘政治风险较高,不仅因为国内的政治动荡,还因为其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中石油在伊拉克的项目需要应对潜在的地区冲突和国际制裁的风险。此外,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运输和运营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3.2 经济风险
3.2.1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以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计价,而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人民币。因此,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影响。例如,自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贬值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收益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汇率波动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战略调整。
3.2.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涉及投资东道国合作伙伴或政府的违约风险。在海外投资项目中,中国石油企业经常通过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这需要依赖当地的合作伙伴或政府来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合作伙伴出现财务问题或者违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展和收益。例如,中石化在伊朗的一些项目曾因当地合作伙伴的违约而受到影响。此外,东道国政府的更迭和政策变化也可能导致违约风险,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
3.2.3 资金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大规模投资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流动性对于项目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如果东道国发生金融危机或者外汇管制,可能会导致资金无法顺利汇出或汇入,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例如,在委内瑞拉,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和外汇管制,中石油的一些项目面临资金流动性的挑战。此外,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链的稳定性。
3.3 技术风险
3.3.1 技术开发风险
技术开发风险是指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技术不足或研发失败而导致的投资损失。中国石油企业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如深海钻探、页岩油气开发等方面相对滞后,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例如,中海油在深海钻井技术上的研发曾遇到瓶颈,导致一些项目进展不顺。此外,企业在北极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中也面临技术挑战。这些技术不足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失败,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
3.3.2 技术适应性风险
技术适应性风险涉及到已有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操作条件下的适应性问题。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经常需要在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勘探和开发。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中石油在苏丹的油田开发中遇到了粘性油藏的开发难题,现有的技术难以完全适应当地的情况。这种技术不适应不仅增加了开发难度,还需要额外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3.4 文化风险
3.4.1 文化差异风险
文化差异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和社会冲突。在海外投资中,中国石油企业需要面对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障碍和工作习惯。例如,中海油在收购加拿大油砂项目后,曾因文化整合不顺利导致项目管理效率低下。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差异较大,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员工士气低落甚至罢工等问题。此外,企业在参与当地社区活动时,如果忽视文化差异,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3.4.2 跨文化管理风险
跨文化管理风险涉及到企业在海外运营中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问题。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高效的管理团队,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然而,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面临人才短缺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例如,中石化在伊朗项目的工作人员曾因文化差异导致管理上的误解和低效。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跨文化培训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见效。
第四章 海外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估
4.1 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
在海外投资风险识别过程中,中国石油企业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些方法不仅帮助企业系统化梳理各类风险,还能通过实证数据和实际经验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1.1 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通过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获取关于海外投资风险的专业见解。例如,中国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前,通常会邀请在目标市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家进行座谈,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风险。此方法有助于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4.1.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详细研究企业过去的海外投资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识别常见的风险因素。例如,中国石油企业在利比亚和南苏丹的投资经历提供了宝贵的教训,特别是在应对政治稳定性风险方面的经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企业可以建立起一个包含各种可能风险因素的数据库,为未来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4.2 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
为了量化评估海外投资风险,本研究构建了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该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以下步骤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4.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将海外投资风险分为若干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是总体风险评估结果;准则层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四个方面;指标层则是具体的风险因素,如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
4.2.2 确定风险因素权重
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风险因素的权重。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并使用AHP方法计算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例如,政治稳定性风险的权重可能高于文化差异风险,这反映了专家对不同风险的重视程度。
4.2.3 模糊综合评判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具体方法是将各风险因素分为若干等级(如高、中、低),并通过隶属度函数计算每个等级的隶属度。然后,根据各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计算综合风险值。例如,对于一个具体投资项目,可以将政治稳定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因素的评估结果合并,得到总体政治风险的量化评分。
4.3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的应用,可以得到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总体风险评估结果。以下是几个关键发现:
政治稳定性风险和政策变动风险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尤其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风险的评分较高。
汇率波动和资金流动性风险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时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拉美和非洲市场。
技术适应性风险在北极和深海项目中评分较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的开发技术要求较高,现有技术难以完全适应当地复杂环境。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管理风险在欧美和亚太地区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新进入这些市场的企业来说,文化整合是一个重要挑战。
通过对各类风险的量化评估,中国石油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高风险区域和项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优化投资决策。
第五章 海外投资风险规避策略
5.1 政治风险规避策略
5.1.1 加强东道国政治环境研究与评估
中国石油企业应系统研究并评估目标国家的政治环境。此类研究应包括对该国政治体制、历史变革、政党更替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分析。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发布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动态跟踪东道国的政治局势变化,及时更新风险数据库。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与国内外智库、研究机构及当地政府的合作渠道,以获取更多权威信息和专业分析。
5.1.2 建立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政治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三个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例如,若某国发生政治动荡,企业应预先制定撤离计划、资产保护方案和公关策略,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减少损失。
5.2 经济风险规避策略
5.2.1 金融工具的应用
为了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期权合约和外汇掉期等。通过锁定汇率,企业可以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利率互换合约管理债务风险,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例如,中石油在2019年通过签订多项远期外汇合约,成功规避了因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财务损失。
5.2.2 分散投资与多元化融资
为了减少信用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企业应采取分散投资策略,避免将所有资金集中投入到单一项目或国家。通过全球化的资产配置,企业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多元化融资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企业应探索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贷款以及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等多种融资方式。例如,中石化在2017年通过发行美元债券和与多家国际银行合作,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了资金流动性。
5.3 技术风险规避策略
5.3.1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尤其是在深海钻井、极地勘探等前沿技术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例如,中海油近年来加大了对深海钻井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
5.3.2 实施本土化技术适应策略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地质和技术条件,企业应采取本土化的技术适应策略。具体做法包括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与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中石油在中东地区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专注于高温高压油气田的开发技术研究,提高了技术适应性和开发效率。
5.4 文化风险规避策略
5.4.1 属地化管理策略
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应积极实施属地化管理策略,尊重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企业应聘用本地员工担任关键职位,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和工作团队。通过属地化管理,企业不仅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还可以提升当地社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例如,中石化在非洲的一些项目中,大量聘用本地员工并开展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4.2 加强跨文化培训与沟通机制建设
企业应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定期组织文化讲座、语言培训和交流活动,增进员工对东道国文化的理解和适应。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总部与海外分支机构之间畅通传递。例如,中海油在并购海外企业后,通常会组织中外员工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培训,促进文化融合和企业整合。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应用
6.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本章选择了中石油在苏丹的投资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自1995年首次进入苏丹市场以来,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苏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环境使得该投资项目面临诸多挑战。这一案例背景典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6.2 风险识别与评估过程
在中石油苏丹投资项目中,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首先,多次邀请具有丰富国际石油投资经验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识别出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性、政策变动、社会治安、经济波动和外汇管制等。其次,通过对以往投资项目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路径。最后,运用多因素阶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政治稳定性风险和政策变动风险得分较高,属于高风险范畴;经济波动和社会治安风险中等偏高;技术适应性和文化差异风险相对较低。
6.3 风险规避措施应用效果分析
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因素,中石油采取了一系列规避措施。首先,加强了对苏丹政治环境的研究与评估,建立了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例如,定期发布苏丹政治风险评估报告,提前制定应对政治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其次,在经济方面,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实施本土化管理策略,大量聘用本地员工并积极开展跨文化培训,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通过以上措施,中石油在苏丹的投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数据显示,项目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在多次政治动荡中安然度过。这验证了所提出的风险规避策略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现状的深入分析,识别并评估了其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风险。研究发现:
政治风险:目标国家政局不稳、政策变动频繁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是影响海外投资的主要因素。这些风险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整体运营安全。
经济风险:汇率波动、信用风险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投资收益。尤其是资源国的经济不稳定和国际市场波动加剧了这些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开发不足和技术适应性问题是企业在特定海外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对当地特殊地质及环境条件的适应不良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效益和进度。
文化风险: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管理的难度导致企业在属地化经营和内部管理上面临挑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和运营障碍。
7.2 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出以下策略:
政治风险规避策略:加强东道国政治环境的研究与评估,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企业应保持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实时关注政治动态,做好快速反应准备。
经济风险规避策略: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和期权来规避汇率风险;实施分散投资与多元化融资策略以分散财务风险;建立稳健的资金管理体系以确保流动性。
技术风险规避策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本土化技术适应策略,与当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
文化风险规避策略:推进属地化管理,尊重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加强跨文化培训与沟通机制建设以提高员工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和适应性。
7.3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新兴投资市场的风险评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兴国家的石油市场日益重要。对这些新兴市场的风险评估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多源数据分析:引入更多维度的数据源,如社交媒体舆情分析、卫星遥感数据等,提升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和实时性。
跨行业比较研究:对比不同行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共性与个性风险因素,提炼更具普遍性的风险规避策略。
长时间跨度的历史数据分析:通过更长时期的历史数据分析,揭示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对当前海外投资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文龙,张宏.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2020,28(11):91-98.
[2]韩冬辰.基于多维视角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3]姜洪殿,董康银,孙仁金,邱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经济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1):76-82.
[4]吕晓锋,刘津慧,李阳.我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2020,28(11):99-106+12.
上一篇:基于信用链优化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
下一篇:信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