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讯聚焦
全产业链商业体系现代商业流通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1 点击: 169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建立一个高效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流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动,现代流通不仅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全产业链商业体系的构建成为了提升我国现代商业流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商业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对这一趋势,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打造一个内外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变得尤为迫切。
 
商业流通体系现代化是指在传统流通模式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构建一个更加高效、透明、响应灵敏的商品和服务流通网络。这不仅涉及物流、信息流的提升,也包括供应链管理、交易平台升级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数据驱动成为关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消费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强化我国商业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这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包括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利用跨境电商等新兴平台拓展出口渠道。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推广创新技术如区块链用于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在推进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建设的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也非常关键。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此外,加强对商业流通领域的监管,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等方面,确保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将更加强调智能化、定制化的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是未来商业流通需要考虑的重点。通过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全球化的今天,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流通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的商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我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个国际领先、高效现代的商业流通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商品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商品流通网络。商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迅速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经营模式创新等特点和趋势。在国内外贸易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我国商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认可。目前,我国有超过47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近百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商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及从小到大的飞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商业为依托、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创新的全产业链商业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商品质量、价格的日益关注,现代商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互动关系日益密切。
 
1、流通领域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制度,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结构也在经历着调整和升级。从目前看,我国商业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以大型商业企业为主,并涌现出一批较强的商业品牌。二是以现代流通方式为支撑,并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三是商业体系和服务方式正在向多层次和多领域转变。四是现代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农业、制造业密切结合,并在农村地区深入推广。五是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在我国表现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现代流通领域并有效推进社会分工发展而形成了一些新模式和新业态。我国商业格局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零售业
 
改革开放前,我国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零售企业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预测,到2020年全国零售行业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自2000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是同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全国零售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百货超市、专业店及大卖场等多种业态模式在内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着我国零售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售市场消费规模超过3万亿元,占国内消费总量比重约为27%;2018年年底零售额约3.1万亿元。
 
3、餐饮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前,餐饮业收入规模仅为20亿元,1978年达到了46亿元之多。到了1998年我国餐饮业收入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109亿元,增长20.4%;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年营业收入达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行业领军人物。如中国烹饪协会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了。作为国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餐饮业承担着促进消费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责。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餐饮业迅速发展:从最初仅有一家饭店到现在几乎遍布全国所有城镇以及乡村;从餐饮业态看除火锅外,饭店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就餐方式看,顾客追求服务效率和就餐环境,注重就餐体验等特点已成为餐饮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经营模式看,餐饮业已由单一堂食形式发展到多元化经营形式;从经营内容看,餐饮业既涉及到食物生产又涉及到餐饮消费等多元化业态;从服务对象看,餐饮业已由传统消费群体向现代年轻群体转变等因素都对其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下,我国餐饮业需要在坚持服务质量方针不变前提下实现经营方式变革以及创新发展意识等方面持续发力。
 
4、住宿餐饮业
 
目前,我国的住宿餐饮业在总量上已经超过了汽车运输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中规模最大的3个行业。中国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状况表明,中国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渐提高。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追求不断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了。因此,我国住宿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质量低下;成本费用过高;价格水平过高等。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及对人们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使住宿餐饮业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餐饮企业规模扩大和品牌提升,餐饮业总体呈现出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区域化趋势明显。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餐饮业模式,形成了餐饮连锁经营等新模式。目前,国内餐饮业发展已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优质与特色鲜明、安全卫生与环保节约为一体的新型市场格局。随着餐饮业经营环境日趋优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我国餐饮业发展状况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居民服务业
 
我国居民服务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居民服务业占有很大比重。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服务业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6%左右。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从1978年到2015年末,我国居民服务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由29.5%上升到50.8%,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服务业发展迅速,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步增长。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6%提高到30.2%。居民服务消费支出从2008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比增长14.8%;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同比增长21.1%。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当年全部消费支出比重为30.2%,提高2.7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和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我国居民服务业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