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学术期刊投稿平台官方网站

 资讯聚焦
54家粤企闪耀500强,解码广东经济活力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 246 发布: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榜单揭晓,粤企闪耀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的实力与活力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2025 年 9 月 15 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 “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 榜单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各界聚焦的核心议题。该榜单以 2024 年企业营业收入为评定依据,清晰映射出中国企业过去一年的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为观察国内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企业在本次榜单中表现突出,共有 54 家粤企成功上榜,充分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实力与旺盛的发展活力。这一成绩不仅是对广东企业过去一年努力的认可,更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这些上榜粤企分布于深圳、广州、惠州、佛山、珠海、东莞、云浮、中山等多个城市,产业覆盖金融、科技、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它们如同璀璨明珠,在各自领域内绽放光彩,共同勾勒出广东经济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粤企阵容大起底

地域分布:城市的经济角逐

深入分析 54 家上榜粤企的地域分布,一幅充满活力与竞争的经济版图清晰呈现。作为广东科技创新核心城市,深圳以 27 家上榜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占比达 50%,稳居首位。华为、腾讯、中国平安、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汇聚于此,在通信、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卓越实力。这些企业不仅推动深圳经济高速增长,更助力深圳在全球科技与经济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而深圳良好的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强大的人才吸引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广东省会,广州同样展现出雄厚的经济实力,共有 17 家企业上榜。广州在金融、商贸、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深厚产业基础,南方电网、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等企业成为支撑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的稳健发展,不仅带动广州相关产业协同进步,更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除深圳、广州外,惠州有 3 家企业上榜,佛山、珠海各有 2 家,东莞、云浮、中山各 1 家。尽管这些城市上榜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在优势领域表现亮眼。惠州的 TCL、亿纬锂能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领域成果显著;佛山的美的集团、海天味业在制造业与食品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珠海的格力电器、金山软件在家电与软件领域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的发展既体现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特色,也为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种地域分布特征,充分凸显了珠三角核心城市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这些城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与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大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深圳的科技产业集群、广州的综合性产业集群、佛山的制造业集群等,不仅提升了产业协同效应与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同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企业性质:民营力量崛起

在 54 家上榜粤企中,民营企业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入围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半数,达 32 家,充分彰显了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


全球知名通信技术企业华为,以 8620.7 亿元营收位列榜单第 23 位。多年来,华为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5G 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的成功不仅为中国通信产业赢得国际声誉,更推动了全球通信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行业巨头腾讯,以 6602.57 亿元营收排名第 31 位。腾讯在社交网络、游戏、金融科技等领域具备强劲竞争力,旗下微信、QQ 等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体,腾讯游戏在全球游戏市场也占据重要份额。通过持续创新与业务拓展,腾讯不仅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更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标杆。


此外,比亚迪、TCL 等先进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也在榜单中位居前列。比亚迪以 7771.02 亿元营收排名第 26 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凭借持续增长的销量与全球前三的电池技术专利优势,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不断突破。TCL 则深耕电子信息领域,通过创新与国际化布局,业务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企业。


民营企业的崛起,既体现了广东民营经济的雄厚实力,也反映出广东良好的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保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同时,广东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也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行业全景:多元布局与优势聚焦

从行业分布来看,54 家上榜粤企呈现多元化布局,涵盖金融、科技、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出广东产业生态的丰富性与完整性。


金融领域,中国平安以 1.14 万亿元营收位列第 12 位,招商银行以 5094.28 亿元营收位居第 48 位。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业务覆盖保险、银行、投资等领域,在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招商银行凭借优质金融服务与创新金融产品,在国内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科技领域是粤企的核心优势领域,华为、腾讯、中兴通讯等企业在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表现卓越。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腾讯在社交网络与游戏领域的强劲实力、中兴通讯在通信设备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均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最高水平。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


制造业是粤企发展的重要支柱,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比亚迪、TCL 等企业在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成果显著。美的集团以 4090.84 亿元营收位列第 62 位,在全球白色家电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格力电器凭借高品质空调产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贡献;TCL 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企业。


能源领域,南方电网以 8534 亿元营收位列第 24 位,在电力供应与能源传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南方电网负责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电网建设与电力供应,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与先进制造领域的粤企表现尤为突出。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广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科技与先进制造业。这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同时,科技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协同进步,推动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头部粤企:行业领军的实力秀

华为:通信科技的王者

在 “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 榜单中,华为以 8620.7 亿元营收位列第 23 位,成为通信科技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多年来,华为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资源。据统计,华为近十年研发费用累计超 11100 亿元人民币,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 14 万件,其中 5G 核心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


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华为的成就获得全球认可。其 5G 技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被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华为的 5G 设备与解决方案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与高安全性,为全球通信网络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华为产品与服务已覆盖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华为通信技术都在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便利。在发展中国家,华为助力当地建设通信基础设施,让更多人享受数字时代红利;在发达国家,华为 5G 技术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比亚迪:新能源赛道的黑马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堪称行业传奇。在 “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 榜单中,比亚迪以 7771.02 亿元营收排名第 26 位,成绩亮眼。2025 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约 3712.81 亿元,同比增长 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155.11 亿元,同比增长 13.79%。在汽车业务方面,比亚迪表现尤为突出,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 214.6 万辆,同比增长 33.04%,超越本田、日产,在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升至第 7 位,创下中国车企全球最高排名。


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 2100 亿元,仅 2025 年 1-6 月研发投入就达约 308.8 亿元,同比增长 53.05%,研发投入接近同期净利润的两倍。高额研发投入推动比亚迪实现技术突破,先后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技术成果。在新能源技术专利方面,比亚迪同样成绩斐然,据中汽信科权威发布的专利授权量排名,比亚迪包揽《全球汽车新能源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汽车纯电动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三大榜单榜首,以领先的专利数量彰显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强劲研发实力。

腾讯:互联网帝国的扩张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力量,腾讯在 “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 榜单中以 6602.57 亿元营收位列第 31 位。腾讯业务覆盖社交网络、游戏、金融科技、数字内容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庞大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旗下微信、QQ 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 13 亿,QQ 月活跃用户数达数亿级别。这些社交平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更为腾讯其他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与流量入口。


在游戏业务领域,腾讯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国际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在全球拥有大量玩家,为腾讯带来丰厚收入。同时,腾讯积极投资、收购海外游戏公司,持续拓展全球游戏市场版图。在金融科技领域,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已成为中国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与支付宝共同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主要份额。微信支付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线上购物等场景,还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推动中国金融科技国际化发展。


此外,腾讯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腾讯云也在加速拓展国际化业务。腾讯云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立数据中心,为全球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腾讯云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在全球云计算市场逐步崭露头角。

创新引擎:驱动粤企前行

研发投入:真金白银的决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东企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据统计,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研发费用总投入达 1.73 万亿元,研发强度创下 1.95% 的新高,连续 8 年实现提升。其中,粤企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突出,华为以 1796.87 亿元研发费用位居第一,比亚迪以 531.95 亿元位列第二。


华为的研发投入堪称行业典范。多年来,华为始终坚持将每年 10% 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这种坚定的研发投入策略使其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多项领先成果。在 5G 通信技术研发过程中,华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数千名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年努力,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5G 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成为全球 5G 通信技术领军企业。华为的研发投入不仅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更推动了全球通信技术进步。


比亚迪同样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025 年 1-6 月,比亚迪研发投入约 308.8 亿元,同比增长 53.05%,研发投入接近同期净利润的两倍。高强度研发投入推动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先后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技术成果。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品质,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使用体验。


除华为、比亚迪外,其他粤企也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腾讯 2024 年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与创新;美的集团在智能家电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型智能家电产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用户体验。这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专利成果:智慧结晶的沉淀

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让粤企收获了丰硕的专利成果。这些专利既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截至 2024 年底,华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 15 万件,其中 90% 以上为发明专利,在蜂窝通信、音视频编解码等领域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 59691 件,授权专利 35837 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腾讯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 8.5 万件,授权数量超 4.5 万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术、大出行、即时通信等前沿领域。


以 “深圳创新四姐妹”—— 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国平安为代表的粤企,在专利数量与质量上均表现出色。华为 5G 核心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其专利技术不仅应用于通信领域,还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前列,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社交网络、金融科技等领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专利数量众多,电池技术专利全球前三,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极具代表性,在这两大行业的全球专利榜单中均位列榜首,专利申请量分别达 8582 个、4176 个,超越西门子、飞利浦等传统医疗巨头。


粤企专利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与持续投入。粤企通过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与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大量优秀创新人才,为专利成果产出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粤企积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创新效率与质量。


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也为粤企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华为 5G 技术专利被全球众多通信企业采用,为其带来可观的专利许可收入;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应用于汽车产品,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推动销量增长;腾讯的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应用于游戏、社交网络等业务,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业务效率,为其吸引更多用户、创造更多收入。这些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仅推动粤企自身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全球视野:粤企的出海征途

跨国指数攀升:价值链的深度融入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粤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2025 中国跨国公司 100 大” 榜单显示,腾讯、华为、越秀集团位列前十,体现出 “数字 — 制造 — 产业投资” 三条跨国主线的互补性。这一结果表明,粤企在跨国经营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已实现从 “产品出海” 到 “价值链出海”、从 “产能输出” 到 “生态共建” 的结构性转变。


腾讯以云技术与生态协同为核心,全面适配全球技术标准与合规要求。过去三年,腾讯云国际业务保持高双位数增长,海外客户群体从互联网公司扩展至零售、游戏、制造、文创等多个领域,90% 以上互联网企业、95% 以上头部游戏公司出海时均选择腾讯云服务。2025 年二季度,腾讯云国际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海外客户规模在过去一年实现翻倍。通过 “技术底座 + 生态能力” 的模式,腾讯云帮助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快速完成本土化部署,缩短了从试点到规模化运营的时间。


华为凭借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通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华为在海外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越秀集团通过在海外布局产业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与消费资产,结合资本运作与产业运营能力,构建 “资金 — 资产 — 产业” 的跨境循环体系。这种 “资产 + 运营” 的模式,成为制造、数字领域之外,湾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第三种重要模式。


粤企价值链出海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粤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价值链出海也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在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粤企能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此外,粤企价值链出海还能够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案例剖析:TCL 的全球布局

TCL 作为粤企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其全球布局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强调 “全球化即本土化”,这一理念贯穿于 TCL 的全球发展战略中 。

在本土化战略方面,TCL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研发环节,TCL 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如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在生产制造方面,TCL 在海外建设了多个制造基地,如在越南、波兰、墨西哥、巴西等国设有工厂。以越南市场为例,TCL 围绕已有电视制造基地,建设上游面板模组工厂,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也跟随出海,实现 “隔墙供应”。在波兰,TCL 建设了年产能超 500 万台的智能制造基地,并设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基础科学的欧洲研发中心,深度链接当地技术前沿与人才潜能,实现 “从研发到市场” 的全链条在地化。

在市场覆盖方面,TCL 的业务已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市场,TCL 投入了大量资源,设立研发中心,解决本地产品和服务问题。通过在核心卖场展示产品、投入终端门店改造等措施,TCL 大尺寸电视在北美市场销量增长迅速。2024 年前三季度,TCL 电视全球出货量共计 2001 万台,出货量市占率达 13.6%,位列全球前二;在北美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7.5%,美国排名第二 。在拉美地区,TCL 经过 20 年持续深耕,业务已覆盖南美及中美全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品类产品基本覆盖拉美全区域,市占率稳步上升。2025 年 6 月,在巴西电视销量排行榜上,TCL 与巴西本土龙头 SEMP 联合运营的双品牌以 23.9% 的总市占率首次登顶第一 。

TCL 的全球化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其成功经验为其他粤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即通过深入实施本土化战略,加强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本地化,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降低运营风险,实现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共生共赢。

经济脉搏:粤企与广东发展

产业升级:传统与新兴的共舞

粤企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的崛起为广东产业结构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在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整车制造等方面的创新,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从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了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转型也在粤企的推动下不断加速。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美的集团积极布局智能家居领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控制和互联互通,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同时,美的集团还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粤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注重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粤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华为的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通信产业的升级,也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就业与税收:经济基石的夯实

粤企在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税收方面成绩斐然,为广东经济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就业方面,粤企凭借庞大的企业规模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企业,拥有员工超过 20 万人,其业务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大量就业,其员工总数超过 50 万人,涵盖了汽车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除了大型企业,众多中小粤企也是就业的重要吸纳者。它们分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在广东的制造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税收贡献方面,粤企同样表现突出。中国平安、腾讯、华为等大型企业是纳税大户,为广东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平安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业务涵盖保险、银行、投资等多个领域,2024 年纳税总额超过 500 亿元 。腾讯在互联网业务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贡献,2024 年纳税总额达 591.87 亿元 。这些企业的税收贡献,为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粤企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还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集聚,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而粤企的税收贡献,则为广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推动了广东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持续进步。

未来展望:粤企新征程

54 家粤企上榜 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是对广东企业过去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展望未来,粤企有望在创新驱动、国际化拓展和产业升级等方向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在创新方面,粤企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粤企将积极应用这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粤企将加强创新生态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国际化是粤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粤企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加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等契机,粤企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同时,粤企将注重本土化运营,加强与当地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升级仍是粤企发展的核心任务。粤企将继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粤企将加大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粤企将加强在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信在未来,粤企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