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效益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审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效益审计作为评价与考核经济活动效益性和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在促进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控制各种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目前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目前效益审计的现状提出加强效益审计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效益审计  现状  对策

一、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开展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掌管的资源规模越来越庞大,形式也多种多样。随着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的不断拓宽,办学经费筹措渠道越来越多,资金结构多样化,学校经济活动复杂多样,教育资源配置形式越来越广,经费支出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学校由于对投资行为缺乏风险意识、对所上项目论证不足、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松懈等原因,出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效益低下等现象。例如项目负责人效益意识不强,只考虑用钱,不考虑效益的不在少数;基本建设项目缺少科学规划,设计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到位,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腐败事件频频;教学、科研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部分设备长期闲置等问题时有发生;校办企业投资管理缺失,投资效益差等等。事业单位效益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效益审计,这将对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的可行性

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明确指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这一战略决策,既为我国的审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这些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内审岗位, 配备了专兼职审计人员,效益审计在事业单位审计中已有一定基础。在事业单位审计领域,许多日常的审计工作已经包含了效益审计的元素。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它既包括合规、合法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因此,它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其次,专项资金审计除了关注其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外,还开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如近两年我们关注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科研经费等等,都说明效益审计的观念已经开始成长;另外,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效益审计的理念。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也已逐步意识到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对于提高办学效益的意义,对审计工作普遍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可见,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现状

()对事业单位效益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审计已经驾轻就熟,对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等审计目标深入人心,但由于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对效益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效益审计的认知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对效益审计认识的滞后和不到位已经严重障碍了效益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顺利开展。

(二)效益审计以事后审计居多,很少介入到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经济活动实施的全过程,无法对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略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对违纪违规行为不能防患于未然;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形成的浪费,仅限于事后发表评价,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

(三)缺少规范的审计程序。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效益审计时,较多地是凭借经验,借助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手段,审计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效益审计规范有序进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也难以控制。

(四)缺乏系统的审计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各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而绩效审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每项审计所涉及的资料、环节、事项、范围很广,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审计必须的标准、指南尚未制订规范性的要求,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涉及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标准相对复杂,绩效审计标准是评价审计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权威的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事实上要制定这样的标准也比较困难,因此绩效审计难以形成统一的可操作的审计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效益的评价无据可依,就无疑会影响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五)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事业单位效益审计要求。效益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高质量的效益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事业单位工作效益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并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对象的业绩,以对其做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在我国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技能素养差距大的非均衡特点,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占了大多数,而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严重缺乏。这种人员配置状况已成为制约事业单位效益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效益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三、加强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与技能。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强化认识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以业务培训、试点审计等方式带动效益审计的实施,在实践中让大多数审计人员逐步掌握效益审计的基本知识重点提高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能力和经验,树立将效益审计融入到每个审计项目中去的工作理念,使效益审计与事业单位审计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对审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培训,支持审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资格考试,营造自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业务学习氛围,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外审计人员要刻苦钻研审计业务,除掌握审计、统计、会计等审计领域的知识外,还应掌握法律法规、工程技术、经济学、经营管理、金融、税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以胜任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三是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形成科学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探索绩效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科学可行的审计指标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这项工作,要分析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目标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指标和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经济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幅度的区间性及货币计量以外尺度性等特点。审计指标体系,应是多层次的,由法律法规、定额标准、工作目标和程序、预算组成,而且该体系应是动态的,随着事业单位工作重心的变化和师生价值观的改变而调整,指标内容应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评价,也要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有效结合。

()处理好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当前,传统的事业单位审计主要有财务收支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在这些审计中无不体现着效益审计的影子,如有些院、系、处室在专项项目中争资金动足脑筋,但轻视项目管理,年末突击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比比皆是,或者将专项资金长期滞留闲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传统财务审计工作量比重过大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处理好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是关系到事业单位效益审计能否得到顺利发展的关键。在现阶段开展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不能脱离传统的审计另起炉灶,在效益审计实践中,要利用已经取得的审计经验,克服受旧习惯和思维的制约,将效益审计理念导入传统审计项目中去,使效益审计更具有操作性,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加强绩效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理念。随着事业单位在筹资、投资、招生就业、基建后勤等方面市场化趋势的逐步加快,事业单位人员要转变经济观念和审计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将绩效审计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树立将绩效审计融入到每个审计项目中去的工作理念,积累绩效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开展对绩效审计的宣传,用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引导,通过审计,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帆.事业单位实施效益审计的难点与对策思考[J].当代经济,2007(5)

[2]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J].审计研究,2004(6)

[3]小娟.事业单位资金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审计,2008(2)

[4]施青军.效益审计的一种可行框架:可行——效益分析[J].审计研究,2005(2)

[5]舒蓉雯.对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

[6]何建.事业单位资金效益审计的特点与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5)

[7]何莉,从效益审计角度构建节约型事业单位的思考,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8

[8]张皓洁,事业单位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