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会计准则运行评价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基于新会计准则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作用机制,评价了新会计准则在我国的现行运行情况。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准则;运营评估

 

新会计准则在内容和会计制度建设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基本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新会计准则大胆借鉴了国际准则的相关规定和方法。此外,从我国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出发,新会计准则在一些准则的制定和方法的应用上保持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分析

1.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分析

(1)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规定,所有存货记账方式均采用先进先出法。新标准下,存货记账方式将取消后进先出法,所有存货记账方式均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于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大库存、低周转率的公司,这一规则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异常波动。第二,新准则重新应用公允价值。在我国,2001年修订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重新适用了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如果双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交换(或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非货币性资产应以公允价值及相关应纳税额作为交换资产的成本,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重新适用这一规定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增加利润。第三,在新准则中披露稀释每股收益。新准则规定,除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必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按照这一标准,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回购股份以及发行可转换债券和权证时,每股收益的计算将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回购股票时,其时间会影响每股收益。对于发行可能影响股权规模的可转债和认股权证的公司,稀释后的每股收益将与原每股收益存在显著差异。

(2)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会改变企业管理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大股东重组。原标准规定,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减让认定为重组收益,新标准规定,债务人可以将债务人减让取得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收益;此外,当债务以实物支付时,将按公允价值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大股东的重组热情,大股东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向ST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也可以通过优质资产置换劣质资产的方式向ST公司转移利益,从而提升当前的EPS和整体估值水平。

(3)对并购的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导致并购过程中相关方缺乏公允参考系数,但新会计准则重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高数据的公允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并购重组。

(4)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等,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法注重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充分反映了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支付过程,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所得税会计信息。并且由于暂时性差异是资产和负债与其计税基础的累计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反映的是账面价值,可以揭示未来期间因所得税而存在于报告日的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情况,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恰当的评估和预测。

二、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作用机制

会计准则的属性分为“技术观”和“经济后果观”。与这两个属性相对应,会计准则建设有两个逻辑起点:一是以会计准则的技术属性为逻辑起点,提出会计准则建设应采用“理论导向法”。以会计准则的技术属性为逻辑起点,要求用科学的会计理论构建科学的会计原则,再用这些会计原则指导和检验会计实践的科学性。可见,这种方法强调会计理论的科学性,被称为“理论导向法”。二是以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为逻辑起点,以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属性为逻辑起点,要求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权衡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强调利益协调的过程,称为“偏好集方法”。这种基于会计准则技术属性的“理论导向法”和基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属性的“偏好集法”,为支持会计准则的运行和判断其运行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会计准则的技术层面来看,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分为会计准则协调和会计准则趋同。趋同不同于协调。趋同是指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统一标准的过程,IASB积极实施,各国被动接受。这是一个单一主体的单向过程。协调的基础是平等、独立和自愿。任何一方都不能强制执行某一标准。协调主体将通过沟通机制在各方认可的基础上逐步消除会计准则差异,这是一个多主体、多方向的过程。IASC在重组为会计准则理事会后提出建立“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时使用了“趋同”一词,这表明它今后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积极、双向、逐步缩小会计准则差异的过程。

.新会计准则在中国的运行评价

()会计准则国际化和趋同的成本收益分析

该标准节省了交易成本和搜索成本。所有人都从标准化中受益,但标准化的成本必须由那些首选选项没有被选为标准的人承担。以及欧盟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来节省制定准则的搜索成本。然而,标准的转换成本各不相同。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环境倾向于资本市场发达、经济水平发达的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其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距,在参与准则国际协调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在标准的国际趋同过程中,它们的转换成本是巨大的。

()会计准则国际化和趋同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

标准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标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会计准则的质量。高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特征。第二,准则的实施范围广泛,只要适用于同一经济业务类型的准则应该是一致的,在世界范围内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效果节约了各国的准则修订成本。标准化的直接分配结果可能相当不公平,有些主体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向标准靠拢。一旦他们花费时间和金钱,逐渐适应新的标准,他们就不再愿意改变现状。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更加谨慎。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设计

从会计准则的属性来看,技术属性可以超越国界,而经济后果属性则与大川的社会特征相联系。前者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原则和规定上,后者主要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描述性规定上。因为不可能公平分配收益和成本,所以能得到大家支持的会计准则很少。没有任何制定会计准则的机制不被可能使用会计准则的利益集团所操纵,这导致各国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担忧。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经济后果。经济全球化使统一的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国际投融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这种经济效益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积极经济后果和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丹.会计标准与我国新会计准则运行评价[J]. 会计之友 , 200715

[2] 王李霞.浅议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经济的影响[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