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经观察
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38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编辑:马建伟

 樊忠涛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

基金项目: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项目,编号:12JMR08;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3JK0127;渭南师范学院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4SKYM05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自兴起以来,便受到城镇居民的普遍关注,业已成为当下旅游的热点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之所以好评如潮,在于它不仅将农家原汁原味的生活呈现给旅游者,而且山间、田间风景秀美、景色怡人、美不胜收,真正实现使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共赢,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作为浏览地,用乡村的原生之美、纯朴之情、归真之感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的主要受众为城镇居民,乡村旅游能够使城镇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近自然、回归自然,感受田间的美景。但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的问题日益越多,旅游产品开发重复、档次不高、破坏环境、损害农民利益等,使乡村旅游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而生态旅游是一种高端的旅游项目,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乡村旅游无法升级为纯粹的生态旅游,具体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乡村旅游的经营者通常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发和经营方面往往不够科学,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旅游项目在管理和运营上与生态旅游的要求相去甚远。此外,生态旅游对游客也提出了保护生态的要求,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应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但多数游客在游览时便会忘情于山水,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次,生态旅游对游客的人数也有所限制,小团体的旅游形式才可称之为生态旅游,而乡村旅游通常规模都较大。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虽不能转型为纯粹的生态旅游,但可以保留乡村的特色,辅以生态化的特点,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使游客在领略乡土风情的同时,感受到环保、教育的氛围,使乡村旅游成为集娱乐游览和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此乃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然性

1、助力旅游业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生态化强调了在旅游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尊重当地居民应有的权益等[1]。所以乡村旅游生态化为在乡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却与乡村旅游业现实的脱节找到了最佳衔接点,它在乡村旅游中揉和了生态旅游的理念,能很好地协调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等一系列长期困扰传统乡村旅游业的问题。因此它必然成为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2、符合旅游者的需求

目前乡村旅游之所以大规模发展,是因为它迎合了旅游者对高层次生活的需求。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高竞争的工作,促使城市人群回归自然,通过乡村旅游来放松疲惫的身心,可见虽然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潜力是很大的[2]。而生态化的乡村旅游,既满足了游客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又能很好地避免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因而更具发展潜力。

3、有力解决“三农”问题

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资源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化的发展,能充分利用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交叉和渗透,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所以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意义重大。

三、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有效融合,应集生态和教育于一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乡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所以,应借助于网络、电视、微信等各类媒体,加强对生态捉住的宣传,提倡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还自然以本真的旅游行为。首先,应从旅游工作人员着手,加强生态教育,树立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4]。在旅游的过程中,再经由导游将环保的理念灌输给游客,或者向游客发放环保的纪念品,将环保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壮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量。其次,应从景区的开发着手,营造环保的氛围,如设置环保的标语、环保知识的标牌等,使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提高环保素质,在旅游途中有意识的去保护环境,使环保理念根植在每位游客的心中。

2、合理规划,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乡村生态旅游依托乡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发展,所以能否对两者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决定着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之初,应对开发的计划进行科学论证,合理的做好短期、长期规划,对开发旅游的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开发后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预估未来的生态收益和经济收益,对游客市场进行分析和定位,综合上述评定、规划后,再决定旅游开发的规模。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不能一味的为了经济效益而跟风开发乡村旅游,最终使环境难以负载景区开发所带来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次,在景区开发时,应着眼于全局,从项目的整体出发,统一规划,景区内每个部分的风格都与整体的风格相符,同时,在开发中还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开发与保护应双管齐下、同时进行,如果开发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应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不能放任不管。

3、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生态保护法规体系

乡村旅游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这样便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过低、缺乏环保意识、经营管理不够科学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给环境、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试图以“生态旅游”之名来吸引游客,实则却未尽到生态保护之实。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根据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执法,强化对乡村旅游的生态管理,并结合各地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禁止破坏林地、乱扔垃圾等,对开发乡村旅游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应予以追究。将生态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为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保持乡村文化,防止城市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生态旅游的灵魂所在,是吸引游客前来的一大亮点。所以,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应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不断探索新的旅游模式,将乡村文化发扬光大,避免传统文化被城市化、庸俗化、现代化,力求还原乡村传统文化,保持其完整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制度层面,应着力建设乡村文化保护的相关机制,从民俗、服饰、风情等乡村文化的各个方面,总结乡村文化变化与精髓,再将这些内容渗透到乡村生态旅游之中,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之中;其次,在经济层面,处理好旅游经济与乡村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力求使乡村生态旅游具备乡村性的特点,避免乡村旅游被开发过度;最后,在管理层面,应建立质量管控的相关部门,约束乡村旅游的行为,使乡村生态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5、加强引导,促进社区全面参与

乡村旅游地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每天都身处于自然之中,同时也是传承和保护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应保障他们的利益,引导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中来,提升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的效果。此外,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还可以使其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更为合理,使当地居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对此也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居民在收入、就业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另外,由于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为了使他们能够胜任更多岗位的工作,应加强对居民的教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他们的环保、服务等意识,使更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并逐渐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真正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主体。

四、结束语

总之,生态旅游为乡村旅游的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乡村旅游走出了破坏环境、损害农民利益的困境,因此,乡村旅游应坚持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从文化、理念、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着手,让生态之风吹遍乡村旅游的每个环节,使乡村生态旅游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阳.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黑河地区为例[J].学理论,201416):232-233.

[2]刘海波,李少游.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304):245-246.

[3]曾中秋.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206):212-213.

[4]张玉钧.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J].风景园林,20125):175-176.

 

 

 

作者简介:樊忠涛(1980--)男,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