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71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山东正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实施改革。当前,国内的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将新会计制度作为开展财务相关工作的指导原则。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与其存在一些无法契合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保证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19-0161-02

 

财务管理是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内涵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关系进行管理,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状态下,要想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目标,会计制度也被做出了一些调整。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对新会计制度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解读,将其作为指导原则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科学认知

(一)适用范围得到拓展

    我国事业单位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包括不同的行业。传统的会计制度按照经济类型对各个行业进行了清楚的划分,使得不同的行业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以及口径都存在较大的区别。这样的制度无法从整体性以及全面性的角度对全部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容和数据进行规划,无法通过对比得到会计成果[1]。在新会计制度中,对这个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形成了一致的会计口径,适用于各个行业。这样的制度能实现会计数据之间的统一比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管理意识。

(二)核算内容精准化

    “精”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更加精细,“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针对性。在十九世纪,经济总规模较小,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使得会计核算的体系比较简单化。这样的核算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现代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一些针对于事业单位会计项目的核算方法,使得核算的内容得到细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突出实际运用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性质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没有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得到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这样的问题被解决,在强调实质比形式重要的同时,将这个要求添加到会计制度当中。这样的制度体现了会计制度的实际服务作用,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在新会计制度下,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一些财务人员仅仅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完成工作,使得新会计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时滞性。缺乏完善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造成了阻力。另外,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的条件下,新账目与就账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使得监督难度加大。

(二)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即使建立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建立,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使得预算管理部门功能得到弱化,经常会出现预算的结果偏高或者偏低这样的问题,使得资金无法满足工作的开展。另外,一些财务管理者没有对预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从精细化的角度对预算进行制定,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其工作素养有待提高,缺乏法律以及风险意识,没有对财务以及会计工作实施规范的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其中的一些会计知识会不断被更新,发生一些内容方面的变化,但是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学习和掌握,使得会计政策不能被实际应用于工作当中,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另外,一些财务人员仅仅具备从业资格,却没有实践经验,这样的情况也是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低下。

(四)资产管理要求不够规范

首先,在新会计制度下,一些会计科目被更新,但是财务人员仍然按照传统分类标准来执行。对购进活动给予重视,而轻视管理活动。一旦发生资产丢失的问题,无法有效追究责任[2]。其次,财务人员在处理账务的过程中,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没有对捐赠、维修等方式所形成的资产进行及时入账,这样会导致出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记录与事实不相符的问题。最后,财务人员的责任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和划分,在管理固定资产、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工作中突出了效率较低的问题。一些资产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定位以及实际财务工作的内容和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产审批、财产清查、领报等。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及内容提出明确的规定,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使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其次,从财务人员自身的角度考虑,应该强化其管理意识,使其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工作方法,理解新内容。最后,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每个财务人员都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形成相互约束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

    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包括不同工作环节,比如,制定预算、实际执行、效果监督以及考核等。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致的角度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建立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使各个部分之间都能在相互协调的模式中完成工作[3]。首先,明确单位的整体预算目标,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资金、经营情况以及发展方向合理编制预算。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次,在制定预算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随时掌握执行情况,并能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做出一些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最后,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该提高信息化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预算过程的可视性,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这样的方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三)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作用下,财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主体。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其掌握更多的会计法律法规的知识,提高其职业道德,使其能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个人素质。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具有探究精神,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爱之情,不断了解单位内部的资金运行情况,重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外,会计制度的革新的同时对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不仅应该掌握预算以及成本方面的会计核算技能,还应该掌握一些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事业单位应该积极为财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其能及时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新理念以及新知识。财务人员之间也应该经常针对会计工作展开沟通,互相借鉴工作经验。

(四)优化资产管理规范

事业单位要想达到规范管理资产的目标,就应该针对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资产管理规范制度。这项制度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单位对资产进行购进、维修、适用以及报废等环节[5]。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针对资产管理工作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管理者,将职责进行具体量化,提高其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应该合理进行评估和折旧,定期进行清点、变更以及核实,并将其结果及时入账。提高办理相关手续的流程化程度,对资产管理规范进行严格的执行。另外,对资产进行严格的监督,外部的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资产监督的工作力度,内部的管理部门应该强化自身管理,使内外能够结合起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逐渐失效,新会计制度的出现和应用为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应该对新会计制度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实际中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优化资产管理规范的方式对会计以及财务工作实施科学管理。通过本文对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凤琴.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时代经贸,2018(27).

[2]欧金军.基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8(18).

[3]王春玲.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7).

[4]杨茜.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研究[J].纳税,2018(17).

[5]刘美.浅谈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