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银行内部审计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09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许艳 潍坊银行 261041
【接要】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内控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几点创新建议,以期对其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银行;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重要构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活动检查的中心环节。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已初步建立一定的内审体系,为其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确立、员工经济责任的界定、专项开支的核算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胜不骄,败不馁,对舞弊和腐败等方面的专项治理还难以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这就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深度窥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创新内部审计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首先,内审职能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经营的需求,工作重心在合规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开始向风险性、效益性方向转移,内部治理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成了重要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审计方式也开始由静态的事后审计转变为动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但这种审计方式的转变更多体现了理论性,现实中商业银行内审工作还是停留在以查错纠弊为主的事后审计。一些商业银行借鉴了国外先进做法,但更多体现在业务经营检查、财务收支检查等外部审计方面,对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内部审计涉及太少。其次,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化设备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商业银行中,同时它还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多机构、多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和数据库系统。在这种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高端化、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化、信息化程度还待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和网络等电子设备的应用仍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许多基本工作还要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效率性。另外,对风险分析和评价的认识较少,很多还停留在主观臆断和事后检查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一种高风险、高竞争的行业,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落后的内部审计方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再次,内审部门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合作和沟通。每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畅通的信息渠道来完成。所以内部审计部分必须站在战略的层面来审视问题,来关注银行战略目标和战备决策的实现状况,安排和实施审计项目。然而,当前审计部门与商业银行其它部门缺乏相互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使内部审计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导致对商业银行其它部门没有做出科学、准确、有效的评价,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银行价值增值的作用也得不到体现。最后,内审人员缺失。要想审计工作做得好,就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具有胜任力的专业审计人才。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就越有保证。然而,现实并非全如人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缺失,内部审计质量也就自然而然的可见一斑了。商业银行人才缺失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的消耗者,在短期内不能体现增值作用,所以管理者对其重视不佳,人员配备水平较低,根本达不到战略标准的要求。二是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缺失。随着银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新产品可谓日新月异,几乎天天在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就必须将重点转移到对新产品的学习上,了解新的金融产品及其业务流程,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然而,国内的现实情况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学习,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二、商业银行需要落实的基础工作
首先,完善现有的内部审核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水平,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国情的内部审核制度,进一步约束内部审计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鉴于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特殊的内向服务性质,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更精细化、微观化,从而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和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只有提高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才能保证各种新制度、新方法的切实执行。首先,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在职的审计人员都具有合格的职业水平,具有处理专职工作的能力;其次应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后续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学习意识,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全面得到提高,以适应国情的需要,适应今后的发展。再次,加强对新业务的审计工作。面对与日俱增的各种新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必须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以满足社会个体及各种金融企业的经济需求。所以在对银行的各种新业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通过对银行新业务的监督与审计,寻求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点,从而保证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最后,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质量第一”对于银行内部的审计,应在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严格做好质量控制。做好业务经费、工作安排、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为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国外在这方面优势明显,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国外不同,所以不能按部就班。构建适宜银行的内部审计质量的组织管理制度、控制管理体系和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系统,切实控制银行内部控制的缺失问题。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银行的需求。
三、全面创新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
随着商业银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内部审计也需要配套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在环境内成长、创新和自我优化。首先,创新审计战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重要筹码。对于商业银行,同样需要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它包含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主体结构的创新体系。要创新银行的审计战略,就必须加强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把防范和控制审计的风险作为银行整体创新战略对策的主题。其次,创新审计制度。审计制度的创新就是抛弃现行的、落后的内部审计模式,重新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定位,构建一套与其相符的,与时俱进的内外审计结合体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审计工作,充分地发挥审计的评价、监督以及控制的功能。再次,创新审计技术。没有系统性、控制性、科学性的信息审计技术显然已远过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这不仅仅是落后,更是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全面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实施信息技术手段已是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以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审计模式为审计技术的发展目标。最后,创新审计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将商业银行定位在长远发展和利润最大化上。这样一来银行内部审计的目标就不会局限在“查错防弊”这个单一的局部。所以对于审计目标的创新,我们大可不必以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为参照模板,适当、灵活地进行转变,能够满足银行的审计需求即可。
参考文献:
[1]孙秀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存问题与改进方法[J].魅力中国,2010,(10):88.
[2]孙国玉.中外银行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审计月刊,2010,(01):12-13.
[3]曲轮,何桂花.浅谈我国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J].财政监督,2009,(16):175-177.
[4]赵泽焱,李明辉.内控制度与内控制度评价[J].经营管理者,2009,(ZO):33.
上一篇:浅析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的控制
下一篇: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