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财务行为与企业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85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在新的转型背景下,企业改革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企业和企业家的财富增长压力是巨大的。 会计准则不仅能促进企业内部的变革,还能刺激企业的决策和价值观。 企业“压力反应”的出现,恰恰反映了会计准则改革对企业理念和行为的影响。 借助过去积累的优势,快速进行内外部变革,使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更加完善,适应国际竞争,跟上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是企业财富增加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会计准则改革;企业理念;企业行为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学术界应密切关注阿里巴巴、JD.COM、小米等同类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挖掘其管理数据,提炼其管理理论,直面经济新常态下的会计改革,把握时代赋予的财务行为下企业管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机遇。
一、新常态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
新经济常态环境下,产融结合趋势明显。 业务发生时,处理者将业务、财务、管理信息集中在数据库中,不同的“被许可人”在需要时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数据处理在系统后台运行,大大降低了财务成本;云技术使企业实现对资金的实时控制,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实时财务报告生成是可能的;它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借助大数据和云招聘模式,企业可以在人才薪酬数据库中找到参考对象,更精准地识别适合岗位的人才,推进精细化人才管理。
(一)大数据增强企业预测能力,提高预测准确率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迅速,财务管理预测功能将更加完善。 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和应用非常方便和高效。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下,企业只能依靠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参考资料非常有限。 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获得本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量数据,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预测结果也更科学、合理、真实,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财务指标应用广泛,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平衡计分卡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管理业绩评价。 但它主要关注非财务指标,因为它能更客观地反映战略的执行情况,更公正地评价内部组织绩效。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非财务指标的收集非常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收集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等数据将会非常容易。 工业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客户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的满意度。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平台获取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相关指标;金融和保险业可以通过客户端或键盘收集客户对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信息。
(三)收入成本分析更全面,重在流程管理
对于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商品,客户的售后评价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企业收入增减的原因;从市场数据操作员那里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整体变化。 财务共享数据平台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不同的成本组合,企业可以定制自己的成本信息。通过将获得的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信息时代,企业组织扁平化特征明显,金字塔型组织结构逐渐淡出管理视野。
(四)形成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学科,拓宽了研究领域
活动管理是卡普兰提出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用来计算产品的成本,通过作业预算的手段,对业务过程进行管理或控制,其本质是精细化管理。 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难以收集数据,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较小。 但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仪器的使用和物联网的使用,让过程控制成为可能。同时,作业成本法也非常高效和快捷。生产过程和商品流通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可以通过仪器传递给加工者,精细化财务管理这一学科就此诞生。
二、基于企业理念的影响分析
(一)受托责任理念向决策有用理念的转变
现行最新会计准则旨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对此,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决策有用性概念首次明确写入我国会计准则,这是对会计目标基本概念的突破。
与受托责任概念不同,决策有用性概念强调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加关注未来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 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权利平衡来看,应该看到决策有用性的概念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信息,抑制部分管理者的自利行为。 这有利于平衡管理者和股东的权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决策有用性的概念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外界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 决策有用性的概念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找准定位,进一步深化思路。 资本市场是连接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中心,决策有用性的概念可以大大减少信息不对称,满足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会计目标的变化是企业更加主动面对市场的体现,有利于促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和实践。
(二)历史成本观向公允价值观的转变
计量的目标决定了计量的信息质量要求,信息质量要求决定了我们的计量方法。 受托责任概念提倡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资产计量的可靠性。 然而,决策有用观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对调和的追求,强调计量点的当前市场价格,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盈余,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于流动性强的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适用于流动性差的资产。 这可以极大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公允价值反映了股东权益价值信息的变化,体现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理念。 在公允价值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活动,满足了股东的信息需求。
(三)收入和费用概念向资产和负债概念的转变
会计计量的变化使收入和费用概念逐渐转变为资产和负债概念。资产负债概念以经营项目的净资产额进行分析,将净资产值与企业整体利益相结合,更注重企业未来的资产价值和长远发展。
企业利润表的核心地位是在收入和费用概念下强调的,是企业所有者用来评价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体现了受托责任概念的会计目标。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核心,主要反映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从衡量利弊的角度比较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强调通过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费用的匹配来衡量企业的效益。 然而,在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下,可能存在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现象,这将损害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资产负债概念强调收入的实现以企业净资产的净增加来确认,可以降低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促进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资产负债概念有利于企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防止严重亏损。 坚持资产负债观是会计谨慎性的要求,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中收入分配提前和只关注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三、基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近几十年来,行为心理学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的行为会计吸引了大批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 行为会计和实验方法以完全不同于传统会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目前,行为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等领域,出现了行为金融学、行为会计学等交叉学科。 在经济发展、学术振兴的中国,积极尝试实验方法,推动行为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行为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具有双重表现。 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更加具体,列报形式更加清晰,披露内容更加详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减弱 相关学者通过修正后的DD模型证明新会计准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但这种程度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和灵活性。
(二)机会主义行为
会计准则的变更使企业能够自主选择报告时机,从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相当多的管理者会选择推迟公司坏消息的披露,直到首次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不同的企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后果有不同的态度。研究发现,自愿采用标准的企业比那些名义上采用标准的企业流动性更大,资本成本更低。
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企业的融资安排和信息披露有很大的影响。 在会计准则变更与股票发行时机关系的研究中,股票发行的可能性与会计准则引起的净利润变动负相关。 当企业选择报告其负利润调整时,通常会伴随着异常收益,因此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融资行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估企业价值。 通过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改革的同步发展,将有助于西方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会计准则改革有助于企业改进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会计准则改革有效降低了融资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 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拓宽了企业的战略视野,使企业管理者的视野更加长远,开始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不断寻求资金支持。 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通过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中比较和筛选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可以降低企业融资行为的风险。 会计准则的改革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息,使得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资金的估计更加准确,系统性风险更小。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会计准则改革对企业观念和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改革可以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定位、公允价值的应用、 而资产负债观的确立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面对资本市场,其经营目标更加注重保值增值,更加注重基于股东利益的企业长远发展。 在企业管理资本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发挥了优化作用,例如,在企业的筹资、投资、治理和评价等具体经济行为中。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相应机制和利益主体的变化。未来,发展中企业的管理者应提高应对会计准则的能力,进而优化企业行为,实现准则改革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先治、傅荣、贾兴飞.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J].会计研究.2014(6):31-39
[2] 黄岚.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25):49-51
[3] 宁小博.基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研究[J].财会通讯.2015(18):79-82
[4] 任世驰、陶晶.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资源配置悖论[J].财经科学.2013(11):102-108
[5] 谯小霞.当前市场下会计双重计量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3(9):11-13
[6]刘永泽.论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56-60
[7] 曾富全.中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理念变化[J].会计之友.2013(8):18-22
[8] 彭胜志.从“综合收益”谈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J].会计之友.2015(12):26-28
[9] 吴克平.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107-115
[10]蔡吉甫.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基于2006年会计准则趋同前后深沪两市经验数据比较及研究[J]. 管理评论, 2013,25(4):166-177.
[11] 娄芳.新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和会计盈余关系影响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22-132
关键词:会计准则改革;企业理念;企业行为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学术界应密切关注阿里巴巴、JD.COM、小米等同类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挖掘其管理数据,提炼其管理理论,直面经济新常态下的会计改革,把握时代赋予的财务行为下企业管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机遇。
一、新常态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
新经济常态环境下,产融结合趋势明显。 业务发生时,处理者将业务、财务、管理信息集中在数据库中,不同的“被许可人”在需要时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数据处理在系统后台运行,大大降低了财务成本;云技术使企业实现对资金的实时控制,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实时财务报告生成是可能的;它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借助大数据和云招聘模式,企业可以在人才薪酬数据库中找到参考对象,更精准地识别适合岗位的人才,推进精细化人才管理。
(一)大数据增强企业预测能力,提高预测准确率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迅速,财务管理预测功能将更加完善。 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和应用非常方便和高效。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下,企业只能依靠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参考资料非常有限。 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获得本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量数据,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预测结果也更科学、合理、真实,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财务指标应用广泛,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平衡计分卡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管理业绩评价。 但它主要关注非财务指标,因为它能更客观地反映战略的执行情况,更公正地评价内部组织绩效。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非财务指标的收集非常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收集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等数据将会非常容易。 工业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客户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的满意度。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平台获取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相关指标;金融和保险业可以通过客户端或键盘收集客户对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信息。
(三)收入成本分析更全面,重在流程管理
对于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商品,客户的售后评价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企业收入增减的原因;从市场数据操作员那里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整体变化。 财务共享数据平台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不同的成本组合,企业可以定制自己的成本信息。通过将获得的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信息时代,企业组织扁平化特征明显,金字塔型组织结构逐渐淡出管理视野。
(四)形成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学科,拓宽了研究领域
活动管理是卡普兰提出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用来计算产品的成本,通过作业预算的手段,对业务过程进行管理或控制,其本质是精细化管理。 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难以收集数据,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较小。 但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仪器的使用和物联网的使用,让过程控制成为可能。同时,作业成本法也非常高效和快捷。生产过程和商品流通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可以通过仪器传递给加工者,精细化财务管理这一学科就此诞生。
二、基于企业理念的影响分析
(一)受托责任理念向决策有用理念的转变
现行最新会计准则旨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对此,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决策有用性概念首次明确写入我国会计准则,这是对会计目标基本概念的突破。
与受托责任概念不同,决策有用性概念强调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加关注未来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 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权利平衡来看,应该看到决策有用性的概念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信息,抑制部分管理者的自利行为。 这有利于平衡管理者和股东的权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决策有用性的概念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外界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 决策有用性的概念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找准定位,进一步深化思路。 资本市场是连接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中心,决策有用性的概念可以大大减少信息不对称,满足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会计目标的变化是企业更加主动面对市场的体现,有利于促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和实践。
(二)历史成本观向公允价值观的转变
计量的目标决定了计量的信息质量要求,信息质量要求决定了我们的计量方法。 受托责任概念提倡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资产计量的可靠性。 然而,决策有用观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对调和的追求,强调计量点的当前市场价格,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盈余,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于流动性强的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适用于流动性差的资产。 这可以极大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公允价值反映了股东权益价值信息的变化,体现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理念。 在公允价值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活动,满足了股东的信息需求。
(三)收入和费用概念向资产和负债概念的转变
会计计量的变化使收入和费用概念逐渐转变为资产和负债概念。资产负债概念以经营项目的净资产额进行分析,将净资产值与企业整体利益相结合,更注重企业未来的资产价值和长远发展。
企业利润表的核心地位是在收入和费用概念下强调的,是企业所有者用来评价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体现了受托责任概念的会计目标。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核心,主要反映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从衡量利弊的角度比较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强调通过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费用的匹配来衡量企业的效益。 然而,在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下,可能存在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现象,这将损害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资产负债概念强调收入的实现以企业净资产的净增加来确认,可以降低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促进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资产负债概念有利于企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防止严重亏损。 坚持资产负债观是会计谨慎性的要求,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中收入分配提前和只关注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三、基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近几十年来,行为心理学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的行为会计吸引了大批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 行为会计和实验方法以完全不同于传统会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目前,行为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等领域,出现了行为金融学、行为会计学等交叉学科。 在经济发展、学术振兴的中国,积极尝试实验方法,推动行为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行为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具有双重表现。 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更加具体,列报形式更加清晰,披露内容更加详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减弱 相关学者通过修正后的DD模型证明新会计准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但这种程度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和灵活性。
(二)机会主义行为
会计准则的变更使企业能够自主选择报告时机,从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相当多的管理者会选择推迟公司坏消息的披露,直到首次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不同的企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后果有不同的态度。研究发现,自愿采用标准的企业比那些名义上采用标准的企业流动性更大,资本成本更低。
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企业的融资安排和信息披露有很大的影响。 在会计准则变更与股票发行时机关系的研究中,股票发行的可能性与会计准则引起的净利润变动负相关。 当企业选择报告其负利润调整时,通常会伴随着异常收益,因此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融资行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估企业价值。 通过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改革的同步发展,将有助于西方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会计准则改革有助于企业改进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会计准则改革有效降低了融资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 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拓宽了企业的战略视野,使企业管理者的视野更加长远,开始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不断寻求资金支持。 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通过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中比较和筛选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可以降低企业融资行为的风险。 会计准则的改革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息,使得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资金的估计更加准确,系统性风险更小。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会计准则改革对企业观念和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改革可以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定位、公允价值的应用、 而资产负债观的确立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面对资本市场,其经营目标更加注重保值增值,更加注重基于股东利益的企业长远发展。 在企业管理资本方面,会计准则的改革发挥了优化作用,例如,在企业的筹资、投资、治理和评价等具体经济行为中。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相应机制和利益主体的变化。未来,发展中企业的管理者应提高应对会计准则的能力,进而优化企业行为,实现准则改革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先治、傅荣、贾兴飞.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J].会计研究.2014(6):31-39
[2] 黄岚.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25):49-51
[3] 宁小博.基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研究[J].财会通讯.2015(18):79-82
[4] 任世驰、陶晶.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资源配置悖论[J].财经科学.2013(11):102-108
[5] 谯小霞.当前市场下会计双重计量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3(9):11-13
[6]刘永泽.论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56-60
[7] 曾富全.中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理念变化[J].会计之友.2013(8):18-22
[8] 彭胜志.从“综合收益”谈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J].会计之友.2015(12):26-28
[9] 吴克平.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107-115
[10]蔡吉甫.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基于2006年会计准则趋同前后深沪两市经验数据比较及研究[J]. 管理评论, 2013,25(4):166-177.
[11] 娄芳.新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和会计盈余关系影响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