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关键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87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公益事业单位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盈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对患者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公益事业单位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如何加强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是每一位医疗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课题。鉴于此,本文对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预算、收入以及支出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收入;支出;预算;现金

一、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公益事业单位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益事业单位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遵循市场规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公益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轻管理、轻效益的观念,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例如08年无锡一家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公益事业单位数百万元财产,时隔四年之久才能发现,充分说明了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上的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不仅对患者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也损害了公益事业单位形象,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通过有效手段和措施,来保证公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可靠以及资产的完整。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有效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已经被各行各业所采用。实践证明,加强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实现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公益事业单位只有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会计制度,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关键管理

1、预算控制

预算是一项庞大的集体性的工作,是为了使公益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公益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涉及到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需要各部门人员的互助合作。公益事业单位有效的预算可以有效的提高公益事业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公益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首先,要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公益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成立相对合理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目标制定以及监督考核。通常由相关领导担任预算委员的负责人,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配备专业的预算分析人员,保证预算分析工作的合理规范。其次,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公益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要实行不相容职务原则,预算的编制、审批以及执行和考核分别由不同部门或者人员办理。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编制,对收入、采购成本以及利润等一些指标进行详细规定。然后将预算进行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强对预算的监控和考核,将预算执行的反馈结果与预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做适度调整。最后,提高员工预算控制意识。预算的有效控制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员工需要切身参与的事情。公益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员工进行预算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员工对预算控制的认识。职工代表大会在每一年度的会议上也要积极对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身体力行,真正担当起应该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也要主动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只有公益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密切关注预算控制,预算工作的进行才会高效顺利。

2、收入控制

收入控制是对收入的全过程的控制,公益事业单位现金的流入主要有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涉及到业务收入的人员以及部门比较复杂,不仅有财务部门、住院结算人员,还有挂号人员以及提供药品的服务的人员。特点是多为现金交易,而且流行性强,这些基本环节都是收入控制的要点。公益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医疗服务收费,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公益事业单位要建立收入业务的职责分工制度,加强收费、票据、退费管理等环节的收入管理,明确各环节的控制要点,坚持不相容职能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确保提供服务与收取费用、退费办理与审批等环节独立进行。所有收入要由财务部门管理,任何人不得违规收取任何款项。住院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各类收入票据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确保收入票据的安全完整。对于收到的各项费用,财务人员要及时开立票据,并建立收入报告制度,编制收入日报表。连同所收到的款项一并交与汇总收费人员。汇总人员收到现金和日报表后,要对款项进行核对,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财务主管。对于退费的办理必须提供交费凭据及相关证明,核对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严格审批程序,发生减免事项者必须由被授权部门负责人审批,做好相关凭证的保存和归档工作。

3、支出控制

公益事业单位支出指的是公益事业单位在医疗服务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公益事业单位支出要建立在公益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支出业务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严格把关公益事业单位采购环节的支出, 合理使用公益事业单位资金财产,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任何人不得违规办理支出业务,实现对支出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制约。公益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源于对药品物资、医疗设备的购买。加强这一环节的支出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采购人员在完成采购任务后,应该及时提交采购付款的申请,会计部门经过将付款申请交由上级监督部门进行审批,一切支出必须经审核无误后,再执行付款手续,在此过程中,还要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同时编制好记账凭证,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同时,公益事业单位要健全支出的申请、审核、批准等管理制度,明确审批授权,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经办支出业务人员与审批人员岗位分离,并委派相关人员对支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严禁开后门或不按程序办理支出的行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同时也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审批以及未经批准进行支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追究。还要建立定期的支出分析制度,加强对支出的审核控制,及时有效评价其使用情况,并及时掌握支出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结语

总之,随着公益事业单位竞争环境的激烈以及经济活动范围的加大,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公益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率的有力措施。当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江芳萍,游庆军.医疗资源浪费现象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5)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