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财会研究
基于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陈丽娴  山东德州 250340

 

摘要:资本与运动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资本的目的为追求价值增值,在现有资本的帮助下促使资本不断扩展。一旦资本停止运动,则失去自身规定性。资本运动表现在资本转移、资本扩张、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等多个方面,是企业活动的灵魂所在,促使企业不断持续开展运营活动。对于企业而言,提升资本运动的实质在于财务本质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平衡运动过程中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了资本运动的矛盾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财务管理决策。

关键词:资本运动;矛盾;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构建以“资本运动——矛盾——平衡”为主线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上促使资本平衡,让盈余资本分配、运营资本管理、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更具合理性[1]。资本运动范围的扩张让企业面临着更明显的矛盾失衡现象,可能引发财务困境甚至导致企业危机破产[2]。本文着眼于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资本运动的矛盾表现

(一)扩张与风险的矛盾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持有资本存在不断扩张的冲动性,希望能够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从事更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更高的企业利润。内在冲动让资本的扩张性与投资风险之间逐渐形成矛盾性。企业资本扩张的途径形式较多,例如企业合并、投资方向多元化、加大投资量等,但由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中存在不确定性特征,投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不少名噪一时的企业在上升期进行大规模资本扩张,却忽视了随之而来的风险,导致表面浮华,最终无法抵御风险而退出市场舞台[3]。换言之,企业在不断扩张的冲动理想下必须认清与投资相伴的风险并正视风险,重视扩张资本运动与市场风险的矛盾所在。

(二)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资本供给与资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属于资本运动过程中最为常见、也最不容易处理的矛盾类型。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资本可作为商品范畴,其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供求关系属于重要项目。若需求量较大,资本的价值性将更高,反之若需求量较少,则资本属于停滞资本,无法产生效益[4]。企业在运营发展期间伴随着资本融资,但并非所有企业均能够得到融资方面的满足,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较少、人才资源较少、业务途径较少,往往难以解决融资需求。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属于企业资本需求的旺盛所致,同时伴随着资本供给的短缺,主要包含资本供求类别不同、供求结构差异、供求时间矛盾以及供求数量变化。

(三)利益者与投资者的矛盾

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以及资金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均源自于企业的盈利水平,资金周转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参与者,其教育背景、年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领导思想等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利益上存在矛盾属于必然[5]。换言之,企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与投资者的信息存在较大程度不对称情况,信息传输失真和滞后性会造成资金周转参与者切实所得利益受到自身背景因素影响,这一差异可能直接导致财务相关合作失败,造成契约被迫分裂,影响企业的正常投资以及资金的稳定运作。

(四)资本总量与资本效率的矛盾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理论,资本存在限制性,并非所有企业均能够在市场环境内筹集足够的资本用于扩张与运营[6]。在资本总量及资本成本的双重约束下,企业必须确保自身持有资本存在明显增值空间并达到较高频率的运动,才能够维持企业的发展。但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资本的有效运动难度较高,会受到资本总量数量、投资活动选择、筹集资金时间、资金结构等影响,企业存在大量长期贷款、短期投资、短期贷款、长期投资等,造成资本存在大量浪费和闲置情况。这一状态下,资本的能量无法被充分激活并释放,因此在增殖方面并不明显,反而需企业付出更多资本成本维持运营。

 

二、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下的财务管理决策

(一)监督治理

不少企业在资本运动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在管理层的结构组成方面,董事会并不能够将代理成本最小化,甚至无法实现缩小代理成本的效果。这种环境中,独立董事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能够为董事会提供丰富的运营决策经验与知识,保障决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平衡性以及客观性。换句话说,企业的发展存在总体的方向指导,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保护顾客利益、非股东利益、弱小股东利益并兼顾各方利益,塑造利益格局,避免出现投机倾向和垄断主义。实际运作期间,独立董事属于压轴状态,直接决定决策是否可继续执行和是否通过,站在利益制高点的位置上对利益冲突展开有效调节,降低委托代理风险,对公司监事会起到监督作用。公司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在职权上存在部分重叠,但监事会侧重于执行监督,独立董事则侧重于事前监督。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双重监督体系的形成可让企业的决策制定更为保险,在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中更具协调性。

(二)文化治理

企业资本运动期间,财务文化治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即投资者与收益者之间的矛盾。财务文化治理能够让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规范,通过意识形态、文化、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规范等让其产生精神方面的认同感。建设文化治理期间,文化维度基础之上可通过约束手段及激励手段实现企业效益的平衡,进一步引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行为。相对于其他财务治理方式而言,文化治理具有柔性及隐性特点,其主导因素在于约束及激励机制,通过伦理规范、道德规范、观念规范、信仰规范以及思维方式来培养利益相关者的声誉认同感、心理满足感以及价值归属感,从而平衡其间矛盾,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性。

(三)共同治理

共同治理主要解决利益相关者矛盾基础平衡问题,现行财务共同治理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以财务监督决策机制来保障利益相关者均能够对企业的运营活动及决策提出意见及建议,具有重大财务决策相关权益;第二,在财务监督机制下可保障相关利益者均能够参与到企业资本运营的监督过程中,具有财务监督权;最后,通过财务收益分享机制保障利益者均能够根据自身在企业运营中的资金投入及精力投入获取适合的利益报酬。

(四)相机治理

相机治理主要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危机,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除了风险应急制度之外,还应通过一套完整制度确保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控制权。相机管理科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为政府相机治理,当企业存在与政府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生产经营活动时,政府应给予惩罚;其次为员工相机治理,企业应将员工作为一份子并赋予参与权力,当企业经营业绩存在持续下滑时,员工有权要求更换相关经理管理人员并选拔有才者任职;再次为债权人相机治理,若企业不存在债务偿还能力,债权人可申请企业破产并重组及清算现有资产,属于硬性约束;最后为所有者相机治理,当经营者存在不良行为时,投资者可在监事会的支持下强行制止不良行为。

(五)动态治理

企业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治理更类似于谈判机制以及博弈机制,由于市场机制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利益相关者的格局也存在相应变化,导致财务治理结构属于动态性状态。一方面,财务治理应用动态要求能够让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会更大程度受到文化差异、合作盈余水平、社会信任度的影响,其冲突会随着风险态度、时间偏好、市场竞争压力而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动态治理能够对利益相关者从角色单一假定、同类利益一致假定、具体主体不变假定三方面展开分析。换言之,动态治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协调,平衡冲突,化解矛盾。

 

结束语

企业作为资本交易场所,能够集中体现资本的分配与累积。在资本运动期间存在多项类型的矛盾与冲突,需要企业财务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机制与管理路径,平衡资本运动的矛盾。企业是契约关系与资本的集合,站在财务管理角度,现代企业应认识到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矛盾所在,并从多角度避免矛盾失衡情况,确保企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的健康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万盈.基于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的企业财务治理路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No.337 12:170+242.

[2]银峰.资本运动矛盾与企业财务治理——基于平衡机制视角[J].财会通讯,2016,No.694 02:51-52.

[3]姜宏青,宋晓晴.双轨制政府会计改革引发政府财务管理理论重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No.153 03:23-30.

[4]王宁.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J].品牌(下半月),2015, 10:188-189.

[5]刘延平.石油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6,No.421 12:126-127.

[6]李航,樊西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No.147 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