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红
(浙江星月实业有限公司,浙江 永康 321300)
摘要:本文着眼于金融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研究主题,从金融视角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入手,阐述本篇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后,本篇研究针对金融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展开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金融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视角;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F426.72
胡丽红.金融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4,(02):76-79.
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4.02.014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和经济不稳定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促进未来世界的需求;而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因此,有关金融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相关概述
1.金融视角的内涵
所谓金融视角顾名思义就是指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对于经济、投资、市场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观点。金融视角通过研究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内容,揭示金融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帮助理解经济和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在金融视角下,经济、投资和市场等各个领域的运行被视为资金的流动和配置过程,通过分析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债券市场等金融指标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监管和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来揭示经济和市场的运行机制。金融视角注重对经济和市场的金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在决策和评估过程中考虑金融风险、资本配置和市场涨跌等因素的影响。金融视角的运用可以帮助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各方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日益激烈地市场竞争,以及愈发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为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各方提供决策和战略的参考和依据。此外,金融视角的应用也有助于支持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的发展,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界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满足未来世界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其中经济发展维度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繁荣过程中,以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为前提和基础。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友好性、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力求做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损害环境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社会进步程度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强调社会的公正、包容和福祉,包括减少贫困、维护社会公平、促进职业机会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和公平,同时关注人们的健康、教育、文化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权益;最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十分关注环境保护。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对于部分已经受到损害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尽可能地修复自然环境,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这涉及减少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方面的努力,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广清洁技术。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个国家、社区和个人的义务。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为当前和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公正和可持续的世界。
3.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觉、自主地履行其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和实践。首先,在经济方面,企业应该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创造并提供具有创新性、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就业机会,为股东和投资者实现长期回报,支持当地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次,在社会责任层面,企业应该尊重和保护人权,关注企业员工的权益和福祉,遵守劳工法规,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和公平的工作环境。除了对于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之外,企业还应当关注社区和社会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社区发展,提供教育、健康、文化等资源,为社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从环境责任角度而言,企业在追求经济社会利益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环境影响,采取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措施,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浪费,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内涵,不仅仅是社会对于企业发展的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根基之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声誉、优化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最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阅读,本篇研究归纳和总结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考虑到了企业与客户、员工、政府、社区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应该不仅仅关注股东的经济利益,还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关切,如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合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满足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企业可以提升消费者满意程度,获得社会的支持,降低社会风险,推动可持续性的经营。
2.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考虑到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因素,认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依赖各种资源,包括金融资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同时认为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减少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核心优势。
3.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一套健全的制度和规则来引导和约束行为,重视企业行为对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回应,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经济和社会法律规定,是对社会制度的积极响应和自我约束,有利于形成公平、透明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4.利益共享理论
利益共享理论认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还会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强调企业应该与社会分享创造的价值,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支持等方式,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伦理道德理论
伦理道德理论十分关注社会效益,强调企业应该以道德和伦理为导向,履行社会责任,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员,应该遵守道德标准,关注公共利益,追求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2]。
综上所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涉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制度理论、利益共享理论和伦理道德理论等。这些理论认识强调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的因素,强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遵守生产经营的道德准则,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
1.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声誉,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提升消费者满意程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的一种理念和观点,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企业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积极采取行动,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浪费,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除此之外,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公众、供应商等方面,这些利益相关者越来越意识到并且重视企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责任,期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声誉,提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提升合作商的信赖和支持,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综上所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4]。
2.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福祉和环境保护多方面的效益,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遵守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规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除此之外,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有着相同的考虑,这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决策和经营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承担社会责任也要求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负起责任,并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浪费,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来减少负面影响,增加积极影响,以保障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及自身社会责任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将社会责任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5]。
综上所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调整经营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企业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6]。
四、金融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现如今,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变动越来越频繁,市场风险越来越难以预测。在此经济形势下,从金融视角来看,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透明度和披露
正如上文中相关分析所言:通过分析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债券市场等金融指标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监管和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视角的观念能够揭示经济和市场的运行机制。因此,金融视角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透明地、公开地、准确地披露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包括企业将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年度报告和其他财务报告中,并提供准确、可比较和可核实的数据和信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7]。
2.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
社会效益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金融视角要求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因素。除此之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政府等企业相关利益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将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纳入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本成本的效率,提升自身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有效性,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获得更为充分的资源支持[8]。
3.可持续融资和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
金融视角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融资渠道融资,优化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融资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可持续融资工具有助于企业筹集资金用于环境友好和社会责任项目,同时采取可持续融资渠道融资,优化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还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声誉,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源的支持和帮扶,促进企业在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9]。
4.投资者倡导
金融视角为了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决策、融资、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对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者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者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投资时,应当将企业是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列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对话、投票等方式促使企业改善经济管理方式[10]。
综合以上相关分析,金融视角下,为了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挑战。要求企业在透明度和披露、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以及可持续融资和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者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意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还能获得金融市场的认可和支持,获得更多的可持续融资和投资机会,进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五、基于金融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1.企业自身角度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基于金融视角,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制定和执行可持续战略
首先,为了实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达成,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企业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纳入自身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决策中,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计划,同时这些目标和计划应该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一致,并具备可衡量性和可追踪性,以反映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方向指引和支持。
(2)整合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
上文中相关分析已经提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需要关注环境、社会以及治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将整合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其日常经营管理中,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员工福利、供应链管理、产品和服务、社会影响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整合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的质量和有效性,企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流程,确保ESG因素得到有效管理,并与企业的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相一致。
(3)持续改进和创新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达成,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经营管理的模式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制定计划、监测绩效、进行评估和审查等方式发现自身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局限,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除了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之外,为了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企业还应当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企业可以参考行业最佳实践,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如投资者、顾客、员工、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分享经验和知识,加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企业还可以进行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对话和沟通,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关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满足这些期望。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并实现共赢[11]。
综上所述,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基于金融视角,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可以制定和执行可持续战略,整合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持续改进和创新以及其他方式来实现基于金融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还可以获得金融市场的认可和支持,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增长。
2.企业外部环境角度
从企业外部环境角度来看,基于金融视角,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采取以下一些途径和策略。
(1)法律和监管合规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应当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劳工权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由此可见,为了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合规机制,确保企业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以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可能的财务和声誉风险,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2]。
(2)顾客和消费者需求
随着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从行动方面保护生态环境,例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循环使用的商品等。因此,为了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顾客和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入手,引导消费者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表现,鼓励顾客和消费者支持那些有意识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并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从企业外部环境角度来实现基于金融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关注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顾客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和金融业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挑战,需要企业积极应对和回应。
六、结语
综合以上相关分析,本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理论层面,本篇研究能够丰富有关金融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和研究;从实践层面来说,本篇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交流,为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本篇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平衡长期可持续性目标与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提升顾客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实现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以及其他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边卫军,赵文龙.新常态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04):42-48.
[2]于良,孙健,孙嘉琦.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声誉资本传导机制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6(07):15-17.
[3]黄钰婷,方烨,付骥.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水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2):47-52.
[4]周富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北京皮革》专访国际鞋业技师联合会主席Yves MORIN[J].北京皮革,2022,47(09):16-17+15.
[5]王娟,李家希.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基于阿里巴巴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新经济导刊,2020(02):73-78.
[6]刘桃,李骥,刘敏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员工技能培训的调节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05):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