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商业流通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引起了各方关注。居民消费倾向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和完善,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研究我国消费倾向的变化及改善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改善居民消费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倾向;消费热点;消费疲软;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为研究居民消费倾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分配和预期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之一。利率变化对中国居民消费没有显著影响。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倾向的增长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速度和质量。

1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的总体趋势

1.1关于消费倾向的基本概念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总称。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在任何收入水平下,总消费支出占相应总收入的比例。因此,当收入等于消费支出时,APC = 1;当收入高于消费支出时,APC1。随着收入的增加,APC在减少,但是因为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在消费,所以APC总是大于0的正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支出占单位收入增加的比例,即消费支出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C代表消费支出的增量,△Y代表收入的增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MPC = C/Y = B,一般来说,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但消费支出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这是人们心理中MPC递减的规律。因为消费支出的增量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量,所以MPC总是大于0小于1的正数。

可以看出,无论是APC还是MPC都会降低,但就消费支出的增加低于收入的增加而言,APC大于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必然存在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支出和MPC递减规律。

1.2中国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备受各方关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居民具有很高的消费倾向。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明显下降。

1不同年份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

年度亚太商品共同市场

 

农村地区、城镇和村庄

1991 0.85 0.87 0.71 0.73

1992 0.83 0.84 0.79 0.7

1993 0.82 0.83 0.7 0.69

1994 0.82 0.83 0.71 0.67

1995 0.83 0.83 0.66 0.7

1996 0.81 0.81 0.71 0.67

1997 0.77 0.81 0.72 0.64

2001 0.77 0.74 0.71 0.66

2002 0.78 0.74 0.7 0.67

2003 0.77 0.74 0.7 0.66

来源:http://dp.cei.gov.cnhttp://news1.jrj.com.cnwww.financialnews.com.cnwww.ccei.com

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反映了居民消费收入的意愿。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APC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农村下降幅度超过城镇。在经济繁荣的过程中,收入会增加,然后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会小于收入的增加速度,即MPC小于APC。在经济衰退过程中,当收入下降时,人们的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的减少,这也说明MPC小于APCA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所以MPC小于APCM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2.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总体下降趋势的主客观因素。

2.1消费者的主观因素

2.1.1收入影响

长期以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开始摆脱长期滞后的状态,逐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而农民收入增长却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不仅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还造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市场份额萎缩。

2.1.2分布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和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此一来,过多的社会财富集中在城镇,农民实际购买力过低,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按照MPC递减规律,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MPC较低。中等收入阶层主要是工薪阶层,存在“能买的都买,要的没钱买”的消费断层状态;虽然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较强,但随着收入增速下降,消费需求也在持续下降。

2.1.3预期影响

一方面是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企业制度改革中效率追求带来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科技进步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使再就业更加困难。同时,在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构成中,工资等永久性收入比例下降,其他临时性收入比例上升,无法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支出预期不确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仍在进行中,居民对改革成本和新保障制度保障程度的预期未知。与此同时,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改革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

2.2消费环境的客观因素

消费是指客观上影响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消费品或享受服务过程的外部因素。

2.2.1政策环境

当前许多消费政策大多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发展。比如在住房消费方面,由于地价和税收的原因,房地产开发成本过高,房价居高不下,因此市场上最大数量的潜在消费者不得不“气馁”。

2.2.2信用环境

一方面,市场交易中失信现象普遍;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监管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不健全,企业不承担失信责任或承担成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银行为了降低金融风险,不得不设定复杂的消费信贷条件,极大地限制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惩治企业失信行为的立法和执法还存在薄弱环节,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和倾向的有效扩大。

2.3教育成本的持续增加,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倾向。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计算结果,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大幅提高。

我国居民教育消费占比高,与人民群众一贯重视教育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尽管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相当一部分教育经费由居民承担。为了应对未来孩子高昂的教育成本,中国居民只能勒紧裤带,增加储蓄。

2.4城乡居民住房投资支出对平均消费倾向的降低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住宅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快速上升。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往往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居民购房或建房投资来支撑。住房投资必须以居民储蓄为支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增加。

3.解决低消费倾向现状的措施和建议

3.1消费者主体

3.1.1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分配格局。

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要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他们的合法收入应该得到保护。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一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二是逐年降低农业税,限期取消;三是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四是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城镇化进程。

3.1.2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

一是引导高收入群体,促进大规模消费。其次,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第三,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

3.1.3稳定收支预期

首先,要努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常住收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其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降低人们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

3.2消费者环境

3.2.1有效改善消费环境,保障居民消费有效增长。

首先,尽快清理过去短缺经济条件下抑制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新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注重加强社会失信的立法和执法;最后,继续加大消费基础设施投资,为拓宽城乡市场、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创造有利条件。

3.2.2发展消费信贷

首先,转变消费观念,从“储蓄-消费-储蓄”的单一消费模式转变为“贷款-消费-储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模式。其次,政府努力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为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解决方案。

3.3增强消费者信心,增加消费倾向

3.3.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居民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改革表明,人们的公共福利支出将大大减少,个人支出将大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支出预期,迫使居民增加储蓄意愿,降低消费倾向。

3.3.2稳定投资市场,增加即期消费

消费倾向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手头没有足够的钱进行消费,即货币余额的变化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变化,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财富效应”。股市的稳定长期增长会使居民的证券收入不断增加,进而使居民改变未来的收入预期,改变消费行为,增加即期消费,使消费倾向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3.3优化供给结构,解决“需求断层”

一般来说,低收入群体的MPC相对较强,而高收入群体的MPC相对较弱。当前,我国收入结构呈现“金字塔”式,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有消费欲望的低收入群体买不到生存所必需的消费品,而生活需求基本满足的高收入群体没有这样的消费欲望,只有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收入需求缺口”。因此,要提高整体消费倾向,需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消费政策,培育市场。

3.4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消费热点。

(1)将消费信贷引入农村,由于农村存在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且农民消费热点产品供给充足,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2)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综合各方面分析,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只要政府调整好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克服不良因素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真正增加人民收入,那么中国居民的消费热点和预期就能实现,消费倾向的改善也是有可能的。

 

      

[1] 李华振.迎接个性消费时代 [J] .企业研究,20021.

[2] 徐连仲.消费品零售市场可望走好 [J] .中国商贸,200110.

[3] 冯涛,李树民,高觉民. 宏观经济学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 许关键. 居民消费率降至25年来最低[N]. 北京青年报, 20040625.

[5] 黄辅乃. 提高消费率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 2004(5)

[6] 华东经济管理.《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