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3 点击: 402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与分类、特点及作用的阐述,揭示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本文分析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包括企业自身缺陷、金融体系不完善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具体对策,如优化信用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策扶持等。本文旨在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ng challenges they face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By elaborating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SMEs, it reveals their crucial position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including inherent defects within the enterprises, an im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mpact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ng status of SM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it summarizes valuabl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inanc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SM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redit environment, broadening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Ss.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现状;国际经验;政策建议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达到5347.3万户,其中92%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和活跃市场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融资挑战。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扩展或维持运营。此外,疫情冲击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更加不确定,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
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可以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学术研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看,研究结果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此外,通过分析国内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成功经验,还可以为中小企业主提供实用的融资策略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融资难题。总之,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具体地,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使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可行的经验和策略;通过实证研究法,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中小企业的界定与分类,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探讨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现状,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比较分析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和经验,寻找可供借鉴的成功做法。
提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支持、信用环境优化和融资渠道拓宽等方面。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力求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思路,为政策制定者和实际操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章 中小企业的界定与分类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SMEs)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基于员工数量、营业额、资产总额等定量指标进行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标准的设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较少、营业额较低且资产规模较小。以中国为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标准:
从业人员:中小微型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少于20人、100人、300人。
营业收入:中小型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数低于特定的阈值,例如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标准是年营业收入不超过4亿元或2000万元。
资产总额:中小型企业的总资产也有一定的上限,如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总资产要求不超过3000万元。
这种量化标准有助于明确中小企业的范围,便于政府和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
2.2 中小企业的分类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按照规模、行业性质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
按规模分类:根据员工数量、营业额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例如:
中型企业:通常员工人数在100-300人之间,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至4亿元之间。
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在20-100人之间,年营业收入在数百万元至上千万不等。
微型企业:员工人数少于20人,年营业收入低于数百万元。
按行业性质分类:根据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可以分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中小企业等。例如:
制造业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制造业务,如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
服务业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如餐饮、零售、物流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如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等。
农业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按组织形式分类: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法律结构,可以分为单一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等形式。例如:
单一业主制:企业由个人所有和控制,适用于个体户和家庭企业。
合伙制:由多个合伙人共同出资经营,适用于专业服务和小规模制造企业。
公司制:企业以法人身份存在,股东承担有限责任,适合于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企业。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分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其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和需求,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支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1 中小企业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达到5347.3万户,其中92%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尽管在单个企业的产值和规模上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总收入贡献巨大。以美国为例,根据小企业管理局(SBA)的统计,截至2022年,美国共有3176万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9%,雇佣了超过6000万的员工,占私营部门就业机会的49.2%。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中小企业的作用
3.2.1 增加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表现突出。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它们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机会。在美国,中小企业雇佣了超过6000万的员工,占私营部门就业机会的49.2%。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它们在经济波动中能够迅速调整,从而在危机时期依然能够保持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3.2.2 促进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更具灵活性和效率。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中国大约70%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在美国,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亚马逊、微软、戴尔等知名大公司均从中小企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巨头。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3.2.3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首先,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数量和活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健康程度。其次,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与大企业的良性竞争,促使大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形成健康的市场生态。另外,中小企业在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3年,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额占总出口额的60%以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平衡作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分布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增加就业和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还对经济发展、市场活力和区域平衡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
4.1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4.1.1 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直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发行股票或债券需要较高的条件和成本,往往难以通过这一渠道获得资金。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仅占1.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信用评级和抵押物,无法满足证券发行的严格要求。此外,直接融资的成本高昂且流程复杂,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据统计,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的总额仅占其总融资额的极小部分,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4.1.2 间接融资困难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在中国,银行贷款是最普遍的间接融资方式。然而,中小企业在寻求银行贷款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银行在审批贷款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物或担保,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有限,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其次,银行贷款程序复杂、周期长且成本高,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金融机构投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实际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占比仍然较低。此外,预付款收费偏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更为昂贵的非正式金融市场融资。
4.1.3 商业性融资为主
商业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获取贷款或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的大规模投资。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仅占其总贷款余额的一小部分。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优先向国有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而忽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商业性融资的成本较高,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30%,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4.2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4.2.1 融资难
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严格且条件苛刻,常常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然而,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其次,银行贷款程序复杂、周期长且成本高,使得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时难以快速获得支持。此外,即便获得了贷款,高昂的利息和复杂的还款条款也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4.2.2 融资贵
即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高昂的融资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抵消小额贷款的高风险,通常会对中小企业收取较高的利率。此外,各种账户管理费、法律评估费等附加费用也让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较大型企业高出约2个百分点。高额的融资成本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远发展。
4.2.3 融资慢
融资慢是指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过程中需要经历繁琐的程序和漫长的等待时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通常需要对企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资产审查,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对于急需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而言,长时间的等待可能会错过关键的投资机会或导致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调查数据,2023年中小企业平均获得贷款的时间为60天左右,远远长于大型企业所需的时间。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困难以及商业性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第五章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内部因素
5.1.1 经营管理不规范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不规范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报表不健全甚至失真,这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此外,部分企业管理透明度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进一步增加了融资的难度。根据中国银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而导致贷款申请被拒。
5.1.2 缺乏抵押资产与担保
抵押资产和担保是金融机构评估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或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因缺乏抵押品导致的贷款拒绝率高达70%。许多中小企业依赖的主要资产是商誉、专利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而这些资产的评估难度大、变现能力差,不被金融机构广泛认可。此外,即便是有形资产,如设备和库存,也存在估值低、流动性差的问题。因此,缺乏抵押资产与担保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5.1.3 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例如,一些企业的会计记录不完整、不准确,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甚至存在虚假信息。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内部决策,也使得外部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难以信任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据中国财政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财务报表,从而导致贷款申请被拒。此外,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还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预算控制和财务规划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5.2 外部因素
5.2.1 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金融机构在贷款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忽视或回避风险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这种风险偏好导致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对大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7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则不足30%。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不稳定、信息披露不充分,因而对其贷款申请持谨慎态度。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5.2.2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往往会收紧信贷政策,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例如,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担忧加剧,进而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此外,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显著增加,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风险。
5.2.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近年来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许多中小企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了解或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资源。其次,政策覆盖面有限。一些政策主要集中在特定行业或区域,未能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群体。此外,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也有待提高。例如,财税优惠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税负压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申报流程复杂、审核周期长等问题。根据中国工信部的数据,超过40%的中小企业表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政策支持效果。因此,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既包括内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抵押资产与担保、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也包括外部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只有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六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与经验借鉴
6.1 国外成功模式分析
6.1.1 美国模式
6.1.1.1 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
美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硅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集聚了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数据,2023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向了中小企业。这些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还包括战略指导、市场拓展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成功率。互联网巨头如Google、Apple等在初创阶段都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
6.1.1.2 完善的信贷担保机制
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小型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SBA通过与银行合作,为符合条件的小企业贷款提供高达80%的担保。这一机制有效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鼓励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小企业贷款市场。此外,SBA还提供咨询服务、培训课程等辅助服务,帮助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自1953年成立以来,SBA已累计帮助数百万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根据SBA的年度报告,2023财政年度内通过其担保的贷款总额达到350亿美元。
6.1.2 日本模式
6.1.2.1 主银行制度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是一种独特的融资模式,即企业与一家主要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这种关系有助于银行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主银行在企业遇到财务困境时会提供紧急援助,避免企业因短期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三菱东京UFJ银行就是典型的主银行之一。根据日本央行的数据,2023年约有70%的日本小企业依赖于主银行提供的贷款支持。
6.2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与其他产业相联系,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时候,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阶段、盈利能力、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将企业需求与当地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以缓解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企业是处于中小微企业阶段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根据自身所面临困难程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加强中小企业的法律意识。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切实履行企业法律义务,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操作,合法合规经营。并且要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根据自身经济状况以及自身业务特点,合理安排资金流动计划,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应重视自身信誉以及管理水平。如果缺乏诚信与良好的公司管理素质。就会出现违规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这时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主自身道德素质培养力度,增强他们信用意识,提高自身信用能力。
2、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补贴方式来帮助他们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政策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让其能够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取得一定额度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或者进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等。
3、引导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如何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并没有十分了解。所以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自己合适的信用体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信用体系树立之后并不意味着就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如果企业自身信用情况良好是能够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并获得贷款利息补贴资金以及支付利息补贴等方面有相应优惠政策的话,那么它们便会产生相应贷款利息补贴以及支付利息补贴等方面政策;反之如果信用良好的话,那么它们便会产生相应贷款利息补贴以及支付利息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方面部分政策层面方面上面政策方面一些相关标准情况方面的优惠及支持等相关政策方面地方发展建设等等不同层面政策方面有关具体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有关地方发展建设文件等这些相应扶持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文件层面相关领域上面文件层面相关工作事宜再次,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研究。
4、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就必须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首先,金融机构应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业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中小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积极地运用技术提高自身利润水平及竞争力,以此来提高自身金融机构接受能力和支持力度。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对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并且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发展小微企业。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需要重视员工素质建设及其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5、鼓励中小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国国家才能建设成为强大的经济大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科技手段与自主创新手段的结合不断加强我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同时发挥社会资本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另外还应加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功能。为了帮助创新型的资本进入我国市场,我国要建立健全各类资本市场进行制度建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方便快捷、风险低、期限长、收益稳定、投资回报率高的产品及服务;为创新型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为创新型中小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和贷款扶持创新型中小型科技公司发展;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各类创新机制的作用和自身特点才能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流动,形成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