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管理纵横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177 发布:《现代商业》www.xiandaishangye.cn 编辑:马建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及经营绩效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选取了特定行业和时间段内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回归模型等统计工具,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还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启示,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绩效;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上市公司因忽视社会责任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不断浮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企业实现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该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提升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探讨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界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2) 分析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构成要素及评估方法;(3) 探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理论联系;(4) 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5)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目的在于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为投资者评估投资价值提供依据,同时为政策制定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支持。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其次,利用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第三方数据库收集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专业金融数据库以及其他公开出版物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数据,本研究力图揭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考虑到其行为对社会、环境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一概念最早由Bowen于1953年提出,他认为企业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积极关注社会目标。随后,Carroll提出了著名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2 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 经营绩效是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财务绩效主要通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财务比率来评价。非财务绩效则涉及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而客户忠诚度、员工离职率等则用于衡量非财务绩效。

2.3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较早开始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多数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财务表现。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国内研究多聚焦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情况及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然而,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讨论空间。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更严谨的实证分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三、理论基础与假设构建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所有受企业活动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该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法律义务的履行,更是对各利益相关者的一种道德承诺。

3.2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对外公布信息来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可以向市场参与者展示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形象,进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往往能够提升企业的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最终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3.3 资源基础观点 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视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它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品牌价值,吸引和保留人才,以及提高客户忠诚度。这些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和利用,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经营绩效。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 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与其经营绩效正相关;H2: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与其经营绩效正相关;H3: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间接提高经营绩效。这些假设将在后续章节中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4.1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的是上市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除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还需考虑对环境、社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贡献。内涵上,它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员工权益、保护环境、诚信经营等方面。外延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扩展到了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社区发展、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等多个层面。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日常运营中,也反映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中。

4.2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构成与评价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是指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成果和效率。它通常由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部分组成。财务绩效可以通过净利润、营业收入、资产回报率等量化指标来衡量。非财务绩效则涉及到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质化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以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4.3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互动机制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够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吸引优秀人才,降低运营风险,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高经营绩效的公司往往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活动中,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社会形象,也能够促进公司内部的正向激励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社会责任的履行还能够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给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五、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样本选取自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近五年(2018-2022年)。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样本公司需满足以下条件:连续五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财务数据完整且可获得。最终筛选出的样本公司共计200家。

5.2 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指标。自变量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质量进行量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负债比率、行业类型和年份。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Wind资讯金融终端以及CSMAR数据库。

5.3 实证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假设H1至H3,构建了以下回归模型:

Performance=0+1CSR+2Size+3Lev+4Industry+5Year+

其中,Performance代表第i家公司在第t年的经营绩效,CSR代表该公司在第t年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SizeLev分别代表公司规模和负债比率,IndustryYear分别为行业和年份的控制变量,为误差项。

5.4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了假设H1。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每提高一个单位,ROE和ROA分别提高了0.5%和0.3%。此外,公司规模和负债比率也对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行业类型和年份的控制表明,不同行业和不同年份的经营绩效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有效提升其经营绩效,同时也揭示了其他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与其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其次,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对经营绩效有积极影响,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能够作为企业负责任行为的信号,增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最后,公司的规模和负债比率也是影响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大规模企业和低负债比率的企业往往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绩效。

6.2 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首先,鼓励上市公司加强社会责任实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其次,完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制度,提高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以便投资者和公众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再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企业真正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运营和战略决策中。最后,企业应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选择局限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类型的上市公司。此外,社会责任的衡量主要依赖于公开报告,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偏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包括更多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并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方法来衡量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未来研究还可以探讨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董先安.信息、非价格机制与市场效率——兼论“一价定律”与“投机倒把”[J].经济研究,1994(07):64-70.

[2]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李正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信用担保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3(06):34-38.

[5]王霄巍.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DOI:10.7666/d.y1036580.

[6]陈志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DOI:10.7666/d.y179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