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管理纵横
构建河南省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加强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端建设,打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渠道,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根本保障。因此,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端建设,突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构建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大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推进‘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完善农村书店出版物的补充和更新。统筹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配置,鼓励农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移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1]2020年,农村乡镇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普、普法、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展现农村、铭记乡愁、凝聚乡愁、富有乡村魅力、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阵地。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反映了人们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渴望和期待。铭记乡愁,凝聚乡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

 

  3.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整合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资源、面向基层,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资源共享,达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4.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惠民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政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服务内容,有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增强公民文化自信。

  二、河南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陈旧老化,或者说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虽然部分基层文化设施硬件基本达标,但内部软件设施如农家乐、乡镇文化站等。仍显不足,布局不够合理,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2.文化服务机制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特征在于“服务”。然而,基层文化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严重碎片化,服务机构单一,服务理念传统,服务质量低下,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缺乏统筹协调,甚至出现“官本位”服务理念,弱化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3.缺乏专业文化人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文化人才的知识水平和服务精神。但由于农村基层条件的限制,无法吸引和留住专业文化人才,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也因为没有接班人而无法有所作为。

  4.法治保障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尚未出台,文化法治建设仍滞后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领域,文化领域立法数量普遍偏低,文化立法层次仍较低,文化执法保障仍显不足,文化法治专业队伍仍不健全。

  三、补齐短板,打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河南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64个,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完善乡镇现有综合文化设施,委托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农村闲置中小学,在产权归属明确、保证服务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建设,并配备相应设备。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是生产力,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第一,创新思维。创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只有思维的创新才能形成行动的自觉创新。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变化特点,根据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思路,找准路径,选准目标,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创新制度。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健全基层文化管理体制,特别是创新基层优秀历史文化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基层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创新内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华优秀文化可以融入大众和社会,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第四,创新服务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新媒体背景下,服务方式的创新决定了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也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其内容的吸引力。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开辟了制度建设的新境界。它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纲领性文件,是文化建设和发展必须始终遵循的行动指南。一是加快推进文化立法。文化在系统制定法律法规草案时,要准确反映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规律,在宪法中保障公民文化权利,落实公民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参与权,追求文化自由与文化秩序的平衡,引导社会文化有序发展。第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支持和真诚的信仰。”[2]以开展群众性法律文化活动为重点,兴起了全民法律文化建设热潮。第三,建立守法文化和违法文化的奖惩制度。在加强文化工作者守法诚信教育的同时,也要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守法诚信的长效机制。

  4.加强文化人才支撑。加快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支撑,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坚持文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一是不断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发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适应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文化人才,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编制,为文化人才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重点支持基层文化骨干,促进立足基层、结构合理、懂管理、善工作、能创新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定期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实训基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文化人才第二,挖掘农村文化人才。农村的文化人才是最接地气的文化人才,最能直接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喜好,也最受群众欢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是在农村基层实现的,文化发展的根本在群众。充分挖掘农村文化人才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15.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