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对国外利率市场化的过程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分析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的影响。从中得到有益于我国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 利率 国外

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信号解读

2011年我国进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经过国务院审批的“十二五”国家专项规划《金融业发展和改革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i]

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多位经济学家相继公开发表文章或讲话,探讨利率市场化在我国进程。

周小川行长先后对若干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2012),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会议精神继续积极推进。

清华大学我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010),目光不应该仅仅只盯着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最重要的是利率的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基本上成熟了。

胡晓炼(2012)在过去十几年中,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一直是有序的向前推进。“在今后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定会继续向前。”在时机把握上,胡晓炼认为既要看到国内市场的需要,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形势对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的外部影响。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2012)“利率实行有区间浮动,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意义重大。”[ii]

二、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

环顾国际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在很多国家取得了成功。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利率市场化的浪潮,在此之前大部分国家都对利率进行管制,然后在经济推动或他国压力下实施了利率市场化。

纵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自1996年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取得成就:本币的货币市场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及外汇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特别是2007年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的正式上线,对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意义重大,以SHIBOR为基准的金融产品发展与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然而,对于仍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人民银行实行二元化的利率调控模式,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不充分畅通和健全,亟需理顺各种利率的比价关系,疏通利率间接调控的传导渠道;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并未完全具备一致的的硬约束条件,故宏观审慎标准的确立,区分资本类型和质量,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一大问题;对于客户来说,利率市场化未能深入人心,使得客户对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理解不到位,难免造成政府无法淡出对利率的管制。所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多领域互动与促进,仍是我国下阶段将面临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也反映出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利率市场化反映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下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需要。[iii]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1、背景

在二战之前,国外实行的基本上是市场化利率。二战爆发后,国外的金融逐步走向国家统制。二战结束后,尽管解除了金融统制,但政府仍然保留了对利率的管制。二战后,国外通过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来稳定经济重建中的金融体系。1947年国外政府出台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并依法设定了存款利率的上限。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国外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国外引入了市场化的发债机制。因此,国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开始的。

1970年起,存款利率上限改由国外央行政策委员会参照《临时利率调整法》制定并公布的“存款利率指导细则”上限来确定。与市场利率相比,管制利率被抑制在较低水平,因此,实际上指导利率本身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严格的利率管制降低了金融效率,引发了70年代后期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47年国外依照Q条款制订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普通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法律管制,同时为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和利率管制是战后国外经济腾飞,但是由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存款逐渐转移到债券市场,银行业机构经营面临困难。

2、过程

时间

推进事件

1975

废除国外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指导性限制

1977

银行允许银行向市场出售国债,国债、票据买卖利率自由化

1978

允许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弹性化,6月允许票据买卖利率市场化

1984

大藏省发表了《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

1985

存款利率方面,进一步降低了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标准,并引入了与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利率联动型的存单,后来大额定期存款储蓄利率自由化。贷款利率方面,由以前在国外银行规定利率基础上加一个小幅利差,改为在筹集资金的基础利率之上加1%。基础利率是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拆借资金4 种资金利率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部分实现了市场化

1993

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同年10月流动性存款利率实现自由化

1994

利率完全市场化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特点与美国相似,也是采取渐进的策略,主要对国债、票据可转让存单方面的利率市场化。正式改革从1984年到1994年,先国债利率后存贷利率,先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后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先大额存款利率后小额存款利率。

而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有一重要特点,金融创新扮演了和重要的角色。如:在存款方面,推出大额CD、市场利率联动型定期存款(MMC、小额MMC)在债券方面,将金融债的票面利率和贷款信托的预期红利率与新存款品种联系。贷款方面,采取以银行平均融资利率决定短期优惠贷款利率的新办法,并通过不断降低新品种限额、放宽期限、增加品种等方式,扩大新存贷款品种的市场份额,通过自由利率存贷款规模的扩大来提高银行机构存款、贷款的市场化程度。

3、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存贷差缩小,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存贷差在1987年以后出现了高速增长。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真正使国外“银行不倒”的神话彻底崩溃的是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所造成的大量的坏账。据国外存款保险机构年报(2004)统计,1995年~2002年的7年间,金融机构的破产件数达172,尤其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

四、给我国的启示

1、利率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极其复杂。一次性的改革容易带来利率的飙升,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引起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出现改革的反复。从国外和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看,选择渐进方式改革的成功几率大。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2、有效的金融创新是推进改革成功的重要动力。可以考虑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对于一些新型的金融产品,给予价格上的自由决定权。这样,就可以在对现行传统存贷业务冲击比较小的情况下逐步放开利率的直接调控,使金融市场逐步活跃起来。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通过引入金融创新品种进行改革。

3、宏观经济稳定是推进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

宏观经济稳定可以有效降低金融脆弱性,可以有效保证实际利率稳定,有助于稳定人们预期,保证改革顺利推进,而宏观经济过热或者衰退阶段都将使改革受挫。当宏观经济稳定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改革措施,而当宏观经济失衡的时候,改革将非常仓促,极有可能导致失败。因此放开存贷利率管制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能盲目冒进。

4、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风险要加强监管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波动加剧。利率在自由浮动以后,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加敏感和剧烈,从而反作用于经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市场经济将发生波动,将对银行业体系尤其中小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市场国外在改革后也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和经营危机。国外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道德风险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

5、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可提高银行竞争力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不只是个利率问题,而是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市场化同步推进的系统工程。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即完善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化的过程。这需要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金融市场参加者的理解和努力,并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金融政策来增强整个社会对这种价格体系调整的承受力。而其根本就是提高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和经营效率,以及增强金融机构及国民双方的自我责任感。在此前提之上,必须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还没出现能对银行存款产生巨大挑战的金融产品。同时,资金量相对宽裕,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相对有限。但在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一旦存款上限、贷款下限全面放开,银行的利差短期内还是会面临较大压力,导致部分定价能力差的银行受到显著冲击,乃至面临退出的风险。而利率市场化对中间业务占比较大或客户基础广泛的银行可能影响相对小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在利率市场化推动过程中,提早进行战略转型。同时,谨防竞争造成的高风险贷款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易纲.《我国金融改革思考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王洪宁. 存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调整 利率市场化信号明显[EB/OL].新浪财经.2012-06-08

[]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EB/OL].我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01-05

[4]尹继志.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1(3)

[5]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6]我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思考[J].我国金融.2011(15)

[7]闫素仙. 论国外的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9(3)

[8] 我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金融.2011(5)

[9]赵翔华.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选择及Shibor运行分析[J].财经国家周刊.2010(12)

[10]易纲.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J].金融研究.2009(1)

[11]张雪飞.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