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新形势下大数据金融北地方银行审计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大数据金融时代对地方银行的审计工作带来了绝大的挑战和工作风险。通过分析地方银行审计风险在大数据金融时代产生的类型和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地方银行;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大数据金融时代的地方银行审计

大数据金融是指这样一种新型金融形态,它有机结合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的金融功能,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大数据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服务体系,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金融业蓬勃发展,在2013 年之后,各类大数据金融产品在我国大量出现,大数据金融的业务体系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大数据金融综合运营成本低,以小微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体,并且注重客户体验,对客户的粘性较强,服务范围广,潜在客户群体广阔。大数据金融的异军突起不可谓对传统地方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加速了传统地方银行的改革步伐。2015年提出的“大数据+ 银行”计划,为地方银行大数据金融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变革指明了出路。与此同时,这些改革也使地方银行的审计面临新的挑战。

 

二、大数据金融时代地方银行的审计风险

(一)风险管理的变革带来的审计风险

风险管理是保证地方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存续的重要制度。大数据金融时代,我国地方银行从安全控制、信息共享、流程管理等方面入手,利用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极大扩宽了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实现了地方银行对风险管理的升级。地方银行大数据金融时代也逐步从传统的追求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因此。在对银行执行相关审计业务时,考虑到风险管理对地方银行的特殊意义,要求审计人员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模式有整体细致的把握,评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给地方银行审计人员识别和评价风险因素带来了困难,使得审计人员在考虑与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相关性时难以确定相关的风险因素。这也给评估风险范围和程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带来的审计风险

为了应对大数据金融的冲击,直销银行应运而生。《2016中国直销银行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31日,已有55 地方银行推出直销银行服务,其中81.8%为股份制地方银行及城市地方银行60% 以上的直销银行以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存款产品为主要业务,成为地方银行扩展理财业务的主要渠道。而直销银行多选择移动端及PC 端作为推出渠道。[1]

大数据+ 银行”计划给银行的跨业经营提供了便利。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再是地方银行的主要业务,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新设或者并购的方式形成子公司,涉足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其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成为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的子公司。

直销银行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往往不是很明确,对于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相关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地方银行审计在不断深入了解新产品,对其风险和收益做出评价的同时,考虑如何合理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对被审银行的会计处理方案进行判断。

地方银行的跨业经营也使审计工作的组织难度加大,对于那些控股多个金融业态的地方银行,不仅要考虑被审单位业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的监管要求,而且要考虑是否满足《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这是对注册会计师综合服务能力的巨大挑战,也加大了地方银行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制度本身的变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1地方银行外部审计线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金融时代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及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化和自动化,传统的审计线索被中断。同时,随着地方银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外部审计需要更加注重对地方银行的经营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状况的了解,以其作为审计的切入点,并从中寻找线索。

2地方银行外部审计方法的变化。目前,我国地方银行审计重点在于审查各项操作业务流程是否设置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地方银行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是否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等内容,对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其实质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的方法。但大数据金融的高风险性需要侧重运用风险审计的方法。同时,大数据金融时代审计趋于信息化、网络化,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审计方法被高智能、高自动化的手段替代。

3地方银行外部审计范围扩大。大数据金融扩大了金融业务范围,也扩大了金融业务的覆盖面。各大地方银行在推出大数据金融产品的同时,电商平台、通讯平台、直销银行平台等各种平台数量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应将这些网络平台也纳入审计范围内。其次,随着地方银行网络使用频率的增加,需要对网络流量使用进行监控,对其网络聊天记录、收发邮件、文件传输等项目也加入审计范围内。

 

三、大数据金融时代地方银行应对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规范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测试流程

首先,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要将重心放在对地方银行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和测试,从风险的根源进行评估,不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并根据地方银行内外部风险综合评估及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真正实现从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的转变。

其次,要加强对地方银行进行内控系统进行测试。由于地方银行具有交易数额巨大、过账方式特殊、机构众多、网点分散以及广泛使用计算机等特点,如果审计人员不依赖内部控制而完全通过实质性测试,是无法完成审计工作,也达不到审计目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对相关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测试,检查风险控制系统是否能全流程监测到每个机构、每一户企业、每一笔贷款的运行情况,以得出内控是否有效的结论。

最后,审计人员要根据地方银行的固有特点对不同的审计项目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挂钩。充分运用询问、检查、询问等多种取证方法,在获取表内财务信息的同时要充分收集和利用表外非财务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2]

(二)提高金融审计技术

大数据金融均通过电子计算机开展金融业务,因此对于金融审计技术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关于大数据金融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金融审计人员应当在加强自身审计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知识。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对大数据下金融业务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了解,作为金融审计工作的辅助性知识。另一方面,要完善大数据金融审计计算机系统。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大数据金融审计自身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开发,尤其是对大数据金融风险控制审计系统方面的开发[3]

(三)配置专门的信息技术审计团队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为地方银行的审计增加了新的风险。因此,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需要对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全面了解,以便更好的规划和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特有的复杂性和高技术性,使得对其的了解和评价建立在相当的专业知识积累基础上。因此,在地方银行审计团队中,配置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员,以便对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正确性以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配合财务审计团队,为审计程序的实施建立必要的基础和支撑。

(四)要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首先,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审计业务知识、金融业务知识、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掌握网络审计的方法。在大数据金融审计人员要具备足够的软件、硬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知识,只有熟悉并掌握信息系统的使用平台、网络环境,数据库技术、数据提取方法等,才能真正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实质性审计程序[4]

 

参考文献:

[1]徐路遥,韦丽桂:大数据金融时代地方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研究,商,2016年第9期,205-206页

[2]陈燕燕:浅析大数据金融时代地方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现代商业,2015年第4期,179-180页

[3]占如冰:大数据金融审计的挑战与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4期,178-179页

[4]陈燕燕:浅析大数据金融时代地方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现代商业,2015年第4期,179-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