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金融视线
加快南京场外市场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257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快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接着,介绍了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国内外发展经验,特别是对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和科技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政府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在促进场外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成功模式。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机制以及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等,旨在推动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南京;场外交易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产权交易市场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些企业在融资方面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尽管资本市场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机会,但主板上市条件苛刻,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资金。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更加灵活且门槛较低的融资平台,逐渐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具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然而,目前南京的场外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深入研究,找到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具体目标包括:

 

分析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场外交易市场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及其优势。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快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收集国内外关于场外交易市场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文献资料。

对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比国内外成功的场外交易市场案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为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详细描述了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概述了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国内外发展经验。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和科技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

第五章讨论了政府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在促进场外交易市场中的作用。

第六章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成功模式。

第七章提出加快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八章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与作用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规模较小、员工数量有限且营业额相对较低的企业。根据中国工信部的划分标准,中小企业一般指员工人数少于1000人、营业收入低于4亿元的企业。尽管规模较小,但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新科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南京市,中小企业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就业、推动技术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

 

2.2 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等。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仅有约20%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其余80%的企业依赖其他融资方式。由于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此外,民间借贷虽然程序简便,但利率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总体来看,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较为严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2.3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

2.3.1 融资渠道狭窄

南京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传统的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即使有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但由于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导致实际效果不佳。此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较高,难以实现。

 

2.3.2 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常常面临高昂的成本压力。银行贷款不仅利率较高,还需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费和评估费用。民间借贷的利率更是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高昂的融资成本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不得不放弃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2.3.3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从而不愿意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向外界传达自身的信用价值和发展潜力。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2.3.4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通常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或经营困境,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此外,由于规模较小,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团队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导致其在面对财务危机时应对不力。这些问题都使得金融机构对其信心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其融资能力。

 

第三章 场外交易市场概述

3.1 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3.1.1 定义

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简称OTC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的证券交易活动。它不像集中的证券交易所那样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严格的交易规则,而是通过电话、互联网或其他非集中竞价方式进行交易。场外交易市场涵盖了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3.1.2 特征

分散性:场外交易市场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交易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发生。这种分散性使得场外市场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

议价性:场外交易市场通常采用议价方式进行交易,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协商价格和交易量,而不是通过集中竞价系统确定。这种方式有助于达成更为个性化的交易协议。

灵活性:场外市场的交易规则相对宽松,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需求灵活调整交易条款和条件。这种灵活性使得场外市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

私密性:由于场外交易是在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披露较少,有利于保护企业的隐私和商业秘密。这对于不希望公开过多财务信息的企业尤为重要。

风险较高:场外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差,可能导致价格波动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投资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3.2 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3.2.1 拓宽融资渠道

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通过场外市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降低了融资门槛。此外,场外市场还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满足其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3.2.2 提高市场效率

场外交易市场的存在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它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通过场外市场,资金可以更快速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场外市场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3.2.3 促进金融创新

场外交易市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首先在场外市场出现,然后逐渐被纳入监管框架。例如,资产支持证券(ABS)、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都是在场外市场发展起来的。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层次,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3.3 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经验

3.3.1 国际经验

美国的场外交易集团(OTC Markets)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OTC Markets成立于1913年,是美国最大的场外交易市场之一,分为三个层级:OTCQX(最佳层)、OTCQB(创业层)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s)。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标准,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OTC Markets通过高效的电子交易平台和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挂牌交易。英国另类投资市场(AIM)是另一个成功的案例。AIM成立于1995年,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部分,专门面向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AIM的特点是准入门槛低、监管灵活、信息披露要求相对较低。尽管如此,AIM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此外,AIM还提供了丰富的融资工具和支持服务,帮助企业顺利过渡到主板市场。

 

3.3.2 国内经验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之一,成立于2012年。上海股交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挂牌交易。同时,上海股交中心还推出了“科创板”,专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前海股交中心”)是另一个重要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成立于2013年。前海股交中心依托深圳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金融环境,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挂牌。此外,前海股交中心还与香港证券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跨境融资的机会。除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外,我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也在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放宽和市场环境的改善,私募股权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章 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与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分析

4.1 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现状

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已有超过500家企业挂牌,涵盖科技、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这些企业中不乏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公司。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简化挂牌流程、降低准入门槛,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参与。此外,市场还引入了多家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法律咨询、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提升了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2 南京科技产权交易市场现状

南京科技产权交易市场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而设立的专业平台。该市场通过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搭建了一个集信息发布、项目对接、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近年来,南京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在技术合同登记、科技成果拍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每年有数百项科技成果通过该平台实现转化,成交额达数亿元。此外,市场还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

 

4.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和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流动性不足:由于投资者基数较小、市场活跃度不高,导致部分企业的股份流动性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融资。这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挂牌企业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的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和决策准确性。尤其是在高风险科技企业中,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的风险评估。

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市场上已经引入了一些专业服务机构,但整体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对接、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缺乏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也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

监管体系不完善:现有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覆盖场外交易市场的所有环节,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特别是在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秩序。

第五章 政府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构建

5.1 政府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政府政策的支持在促进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策支持可以为市场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降低企业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门槛和成本,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此外,政策支持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总之,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推动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5.2 政府政策支持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快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政策措施:

 

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延期缴纳政策,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场外交易市场。

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营,特别是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场外交易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场外交易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帮助企业了解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优势。

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场外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私募债、可转债等,丰富市场的投融资工具。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的应用,提升市场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和监管框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秩序。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和注销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场外交易市场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效应。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吸引外资参与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提升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事件。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行。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熟悉场外交易市场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在场外交易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支持环保型企业发展。建立绿色投资项目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领域。

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退出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不符合继续挂牌条件的企业,应及时予以摘牌处理;对于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企业,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加强投资者教育: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场外交易市场的基础知识和投资技巧,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对于表现突出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挖掘潜在优质企业资源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加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加强与银行信贷市场、债券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索建立跨市场的产品创新机制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持续跟踪评估:定期对政府政策支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收集企业和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

5.3 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构建和完善监管体系是保障南京场外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应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划分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现象。其次应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充实监管人员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监管需求最后还应建立健全自律管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形成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发展。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确保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为南京场外交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六章 案例研究与启示

6.1 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在国内,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作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成功代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供其他城市借鉴。上海股交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准入标准和高效的交易机制,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挂牌。截至2023年底,上海股交中心累计挂牌企业超过800家,总市值突破千亿元。其成功之处在于:

 

完善的制度建设:上海股交中心制定了详细的信息披露指引和监管规则,确保挂牌企业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此外,还建立了多层次的自律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

高效的服务机制:上海股交中心设有专业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融资顾问、法律咨询、财务审计等。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6.2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

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交易平台之一,其成功经验同样值得借鉴。纳斯达克成立于1971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

 

技术创新:纳斯达克采用了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了高效、透明的股票交易。此外,纳斯达克还推出了多项创新产品和服务,如纳斯达克私人市场(Nasdaq Private Market),为未上市的高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灵活的上市标准:与传统证券交易所相比,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更加灵活多样,允许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上市路径。例如,纳斯达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上市标准——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

强大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纳斯达克注重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举办投资者见面会、路演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投资者网络并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纳斯达克还提供了丰富的投资者教育资源,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