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现代商业》杂志社-官方网站在线投稿平台
 资本运营
中国林业产业投融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1 点击: 发布:《现代商业》杂志社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林业产业投融资入手,分析了林业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林业;投资;融资;问题;反措施
 
  一、中国林业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耕地和林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过度砍伐森林和毁林种粮,造成了陆地乔灌木植被群落的毁灭性破坏[1],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和重要公益事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它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它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应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林业,满足现代需求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着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2]、林地生产技术水平低、森林资源供给不足、非法占用林地严重、毁林开荒严重、造林难度大、林业相关管理制度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实现林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资金、技术、法律规范等方面的配合,而投融资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
 
  (一)林业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可获得性
 
  目前,我国政府对林业的投资主要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和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2013年,国家预算投入1726.34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46.27%,自筹资金1316.37亿元,占当年林业资金来源的35.28%;2014年国家预算投入1727.95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40.51%,自筹资金1676.51亿元,占当年林业资金来源的39.30%。国家投资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其次,自筹资金也占有很大比重。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新增林业建设资金3730.87亿元。与2012年相比,新增资助资金增长13.02%。2014年,全国实际到位各类林业建设资金4265.47亿元。较2013年增长12.25%。可见,我国林业新增资金在不断增加。(
2)林业投资
 
  中国林业投资持续增加,主要投向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2014年林业投入实际达到4325.51亿元。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林业投资分别为1273.6亿元、736.31亿元、1984.19亿元和316.07亿元,依次占林业总投资的29.44%、17.02%、45.87%和7.31%。根据建设内容不同,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1947.97亿元,林木种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林业支持保障投资232.74亿元,林业产业发展基金1620.03亿元,林业民生工程基金153.24亿元,依次占林业投资的45.03%、5.38%和5.38%。
 
  三、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国家投资
 
  从表可以看出,2014年林业建设资金有40.51%来自国家预算,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的总额仅占20%左右。2013年表现更为突出,国家预算资金到位比例达到46.27%。由此可见,国家预算投资是我国林业投资的主体,政府收入的变化必然影响林业的发展,而国家预算赤字将严重制约林业的发展。依靠转型国家投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弱,难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保障机制,增加了林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表 2014年全国林业建设资金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资金来源: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包括债券)
 
  金额(万元):17227.968676868626
 
  占40.51% 9.42% 1.499% 30% 9.28%
 
  来源:中国林业信息网。
 
  (二)金融市场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有限且不平衡
 
  我国林业资本市场主要包括林业证券市场(主要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和保险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善。
 
  由于公司法对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林业企业没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很难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导致国债比例非常高。
2.融资贷款难。
 
  林业发展的特点是弱质性,木材生长周期长,易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并被毁林、过度开采等人为因素破坏。此外,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导致林业抗灾能力差。因此,林业发展的风险很高。借款人组织规模小,透明度低。许多林业企业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物,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上述原因,大多数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林业企业发放贷款。因此,林业贷款主要是政策性贴息贷款,商业性贷款的比重很小[3]。
 
  3.森林保险的发展还不完善
 
  林业风险高,投资在生产领域运行几十年后才能实现资金形式的转变,从而获得森林资源再生产所需的资金[4]。漫长的投资周期使得林业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经济风险,包括建设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政策风险。森林保险责任大,很多保险公司拒绝在林业开展保险业务,所以发展比较被动;其次,林业保险只保森林火灾,险种单一。
 
  (三)林业投资效率低
 
  首先,我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创新不足;其次,资金缺口大。虽然总投资逐年增加,但总投资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再者,由于缺乏严格的制约机制,经营者缺乏从事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滋生了大量各种形式的寻租活动,诱使有关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5]。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林业投资的低效率。
 
  (四)林权所有者投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林权所有者需要承担大量的税收负担和风险,非公有制林业主体难以获得融资贷款;另一方面,林场主要林地使用权有限,林地流转不自由,产权问题模糊。这样一来,私有林主就不会有长期经营的想法,也不会考虑土地改良这样的基本经营措施[6]。
 
  (五)林业投融资法律法规不健全
 
  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义务和权利,在资金的来源、筹集、使用、管理、收益和分配等方面几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7]。融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体制改革滞后于林业发展,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不配套,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改革和完善林业投融资的对策
 
  (1)加快林业金融市场发展,减少资金缺口。
 
  林业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单一的国家预算基金远远不够。要让金融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扩大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资金量。1.建立林业债券市场。
 
  市场发债成本低,可筹集资金,使用年限长,适合林业发展的特点。因此,国家应鼓励成熟企业发行风险可控的债券。
 
  2.建立林业股票市场。
 
  林业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获得大量资金,拓宽企业规模。目前,我国上市的林业企业规模较小,仅限于少数国有企业,一般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兼并、合资、资产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林业企业。提高企业质量,从而获得上市资格。
 
  3.建立林业小额信贷体系,为中小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信贷服务。
 
  小额信贷是指在低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一定区域,按照商业化运作的原则,以项目为基础,向符合一定贫困标准的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妇女提供的信贷服务(附加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主要提供小额、短期流动资金贷款[8]。通过这一制度,降低了林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贷款人可以一起贷款,互相担保,但是在执行这个政策的同时要注意风险控制。
 
  4.完善林业信用担保体系,防范和分散贷款风险。
 
  一方面,政府应鼓励担保机构开展林业融资担保,制定一套适合当前实际的林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范林业担保业务的发展[9]。一方面,林业融资担保机构可以通过再担保、联保等方式分散担保风险。
 
  (二)科学设计林业产权制度,提高森林主体造林积极性。
 
  我国林业按产权可分为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但其产权并不明晰。国有林和集体林相对容易获得融资贷款。为了大力发展私有林,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使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流向林业,我国应通过相关政策规范林权的市场化流转,延长林权的使用寿命。依托现有的林业服务中心,逐步建设开放的林权交易市场,实行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交易[10]。并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尽可能使双方利润最大化[11],从而提高林场主林造林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治理林业腐败。
 
  权利的集中容易滋生腐败。要从根本上杜绝寻租问题,应该从下放林业主管部门的权利入手。不同部门在不同阶段分管一个项目,可以有效减少寻租机会,形成相互监督制约。建立相关奖惩机制,加大对官员腐败的查处力度,对回报好的生态项目给予更多奖励。(4)建立林业保险保障体系。
 
  森林保险的发展处于供给严重不足的状态。林业本身就有风险,对保险的需求巨大。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供给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对于林农来说,由于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首先要普及森林保险知识,广泛宣传保险政策,提高农民投保的主动性。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按投保比例补偿农民保险资金,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
 
  对于森林保险公司,政府应利用财政资金对森林保险进行补贴,并对森林保险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适当降低税率等。从而增强保险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承保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林业投入持续增加,林业产业逐步壮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法律制度和政策有所创新,但仍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通过积极有力的措施,改进和完善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5(2)10.
[2]田晓红,刘淑花.林业投融资创新途径探析[J]. 林业经济 2010(3).
[3]侯元兆.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林业经济 2002(3).
[4]王禹.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8(1).
[5]马金萍,杨英,于宁.关于完善我国林业信贷政策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2).
[6]于丽红,兰庆高.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辽宁省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实践为例[J]. 农村经济 2012年(11).